搜索
《西岸风》的头像

《西岸风》

内刊会员

小说
201911/08
分享

《西岸风》2019年第4期卷首语 回忆与畅想

 

怀远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和自己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和他一起成长,一起经历辉煌,一起遭受苦难,国运即家运,国运即命运,这一份亲情难于割舍。

“中国梦”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二首》里。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

《德佑二年岁旦二首》是诗人在元兵南下,国家危亡之际写下的动人诗篇。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 元兵南下占领苏州,作者正在那里。德佑是宋恭帝的年号,做诗时恭帝还在临安(同年临安沦陷,南宋灭亡)。他在这两首诗中抒写了国土沦陷后心中的痛楚、悲酸和未能为国尽责的惭恨,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国土沦陷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一介文弱书生,何以报国?"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并非只是徒唤奈何之叹,也并不仅仅只是无力报国的惭愧和遗憾。他以他手中的笔,抒写他的情感、信念和气节,为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 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 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 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

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甲子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重回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同时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至此,诗人的梦想历时百年才美梦成真。

中国70年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变为现实,远迈汉唐的时刻为期不远。新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无论是中国香港地区的暴力示威还是美国的极限施压,都不可能改变中国前进的脚步。

中国的文人自有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在《西岸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刊里,河西文联、河西作协的会员学习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自己的笔触,回忆新中国的漫漫征程,抒发爱国情怀,畅想美好未来。宋安娜老师《以城市做主人公》、周凡恺先生《求学记》、高林有老师《父亲的梦》、李德新老师《我与书》,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折射出70年来国家与个人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李治邦老师《天津人的吃吃喝喝》,王军强老师《煎饼摊》展现以食为天在幸福生活中的生动侧面;苏志力老师《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以一个残疾人的生活经历感恩祖国感恩社会;赵晓光同志《百年沧桑小白楼》从河西自身的变化彰显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张凡老师《行走天津的大运河》带我们放开脚步走一走自己家乡的大运河。张绍祖老先生《张学铭与人民公园》记述张学铭从封建军阀到人民公仆,从市长到园长的不凡经历;管淑珍女士《井冈山是最美的诗和远方》不忘初心追寻革命足迹,《三行情诗献礼我的国》是以一种新的网络文学形式歌颂祖国。“我的祖国 我的家”摄影展分类展出一带一路、运河故事、美丽中国、大美津城、魅力河西五大部分,共有120组(幅)优秀作品在本次影展展出。作品以组图为主,突出集体创作,抒发了河西摄影人 “祖国是我家”的家国情怀,重点诠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河西区经济发展跨越提升、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记录了河西人建设品质城区、首善河西的的生动实践。

祖国在前进,时代在召唤,文人的回忆引发人们对未来更多的畅想,中国梦的实现是千百万中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我们以笔为犁,为祖国耕耘一片花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