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岸风》的头像

《西岸风》

内刊会员

小说
202001/04
分享

大家和小家

王广恒

我父亲是个军人。我一直想讲一讲关于我父亲的故事,我父亲的故事有很多,我总想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将故事串起来,那样好像更完整更能全面的了解我的父亲,其实了解一个人也许不需要太多的注解和描绘,或许只需几个细节,几个特定环境下的故事,即可一窥全豹了。我想我还是从我父亲当兵时和抗美援朝期间的两个故事讲起吧,因为它们让我的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有一个两只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奶奶。奶奶的眼睛是怎么失明的,我那时并没有探究过这个问题,好像奶奶的失明跟我没有多大关系,以后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对任何事情的好奇心也在不断增加,我想作为奶奶的孙子我早就应该知道,或者说我必须知道奶奶的眼睛是怎么失明的。当我要把奶奶失明的原因了解清楚的时候,我对父亲忽然间又多了几分了解。

父亲老家在山东微山县杨路口,我们都知道的铁道游击队就在那个地方,父亲有两个姐姐,在家排行老小,在父亲十四岁那年,命运改变了他。那一念的冬天微山县里来了一支队伍,队伍在县城只短暂停留了一天就离开了。也就是在那一年的那天下午,父亲跟着本村一个比他大四岁的堂兄偷偷去了县城,他们要去县城拜师学艺,学做木匠,父亲不辞而别离开了家对奶奶来说是一次最大的打击。那之前父亲有好几次都想跟堂兄去县城学艺,但每一次都被奶奶拦下了。奶奶哪也不许他去,就让他跟奶奶乖乖在家。父亲离开家起初奶奶她们并不知道,到了晚饭的时候奶奶才发现。当奶奶问起两个姑姑的时候,她们竟一头雾水,谁也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父亲是奶奶家里唯一一个男孩,奶奶一直把他视作掌上明珠,心疼的要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父亲的突然失踪,无疑往奶奶身上捅了一刀,奶奶急坏了,她怕父亲出有什么意外发生。

在担心害怕和紧张的过程中,奶奶为了寻找父亲,带着两个姑姑,从村子里一路向西找到县城。可是她们从县城找了一天一宿也没有找到父亲。后来有村里人告诉奶奶说,父亲那天和堂兄去了县城,不是去学木匠而是跟着一支队伍走了,看来他们是早有预谋和计划好的。那是个什么队伍奶奶不知道,带他去到了哪里奶奶也不知道。奶奶一直不相信父亲的不辞而别或者说失踪会是真的。但现实父亲毕竟离家出走了。从那以后,奶奶几乎每天傍晚都要站在村头那棵大树下遥望远处,谁都知道,她在等父亲,等父亲能够出现的身影。奶奶每天站在村头望着远处等父亲的时候,她心里总会有这样一个信念:俺儿会回来的,会回来的。这样的等待和盼望,奶奶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可现实给奶奶的答案是,等待了一年多奶奶也没等到父亲的身影。奶奶彻底失望了,那是彻底到了极度的失望,奶奶的心碎了。后来奶奶再到村头等父亲的时候,眼里便盈满了泪水,那泪水有时会在落日余辉下悄悄溢出来……

自从父亲那年和堂兄离开家后,便再也没有任何音信。而奶奶每天依旧站在村头等他,无论春夏秋冬,还是落雨飘雪,奶奶天天如此。有一年有一支部队路过微山县时,有人说在那支队伍里看见了父亲,便跑到奶奶家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奶奶,奶奶听后赶忙让两个姑姑带着她赶到县城。等奶奶带着两个姑姑风风火火赶到县城的时候,那支部队早已离开了。那一次,奶奶坐在县城的路边伤心地哭了很久。就是那一次奶奶把眼睛哭瞎了。因极度思念儿子,奶奶没等父亲复原就离开了人世。

父亲当兵后一直没跟家里联系过,知道他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我的两个姑姑才知道。关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我们可能都知道吧,它是在1950年10月8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结束,差不多有三年。它的起因是1950年10月8日因朝鲜军队抵御不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的打击,几近失国,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历史性决策。为此,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命令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战争持续近三年,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我父亲是我国第一批坦克兵。1945年11月东北民主自治军在沈阳市原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918工厂)搜集到了1辆日制坦克。这辆坦克对于我们日后坦克部队的成立起到了关键作用,搜集到那辆日制的坦克后,12月1日,经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同意,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坦克部对,也就是东北坦克大队在沈阳东郊马家湾子成立,从而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坦克兵的历史。随后我军第二支坦克大队(晋冀鲁豫坦克大队)、第三支坦克大队(华东军区坦克大队)相继建立。此后,解放军又相继组建了华东、华北和中原野战军坦克队。组建后的各坦克部队初试锋芒,至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已发展为2个战车师2个战车团,共有官兵12697人,坦克375辆,装甲车272辆,为建国后装甲兵的大规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父亲就是在这样的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足以让我们以此为荣。

父亲是坦克车长,负责他这辆坦克车的指挥,都说坦克车除了飞机,战斗起来它的安全系数比所有步兵都高,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坦克兵也有很大的危险。我父亲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作为第一批抗美援朝的坦克兵父亲是非常光荣的,然而在一次战斗中夫妻差点牺牲。

那是一次对美战役中,美军在与父亲他们地面对攻时,大批美军飞机和轰炸机还不停地向地面俯冲,那时我们的空军还不那么强大,美军有着绝对的制空权,他们靠着制空权的优势,不停用飞机朝父亲他们的坦克轰炸,坐在坦克里面都能非常清楚地听到炸弹在地面上的爆炸声,第一批俯冲轰炸过后,非常不幸的是,父亲那辆坦克车就被击中了,坦克像一个庞然大物一动不动地突然停在路上,作为车长的父亲非常清楚,他这辆坦克车的履带被炸断了,没有履带的坦克车就像一堆废铁,父亲想从坦克车底下钻出来,而就在这时,美军的第二批轰炸又开始了,飞机发出尖利的吼声从高处俯冲下来,无数炸弹从飞机腹部投了下来。

第二批轰炸显然比第一批轰炸还要猛烈。父亲还没来得及从坦克车底下钻出来,身边就想起了剧烈地爆炸声。爆炸声震耳欲聋,又一次不幸,父亲他们那辆坦克车又被一颗炸弹命中,短短几分钟父亲那辆坦克车就先后两次命中炸弹。坦克车上身以及炮管顿时被炸飞。趴在坦克车底下的父亲也被瞬间炸昏过去。就在那一次,父亲那辆坦克车,除了父亲之外,里面的射手、装弹手、车手,几乎所有人都牺牲了,而父亲却奇迹般地活下来了。那一次父亲说他是幸运的,虽然在后背上落下了很大一块伤疤,可跟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那么多志愿军比他还是非常幸运的。

在朝鲜战场上有许多牺牲的无名英雄到最后都不知道他们的亲人和父母是谁。我记得父亲有一次在家里和他的老战友说起过一个小战士的故事。那个小战士叫什么名字谁也不知道。有一次小战士去给团里送信,小战士是个通信兵,他跟另一个战士一人骑着一匹快马,在穿越封锁线的时候,小战士被一个狙击手一枪击中了,随着一声枪响,小战士从奔跑的马背上一头栽到地上,生命就这样瞬间消失了。小战士牺牲了,牺牲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知道,也没有任何人看到,就这么默默走了。牺牲的小战士姓氏名谁,家住哪里,谁也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父亲再次提起他的时候也只记得他是个通信兵的小战士,仅此而已。

小的时候我们对家的认知和理解只限于概念上,认为家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而现在我们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家其实不分大小,都是家,只要我们无怨无悔不断为这个家付出,我们就是深爱这个家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