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河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当城,这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历经秦汉风雨,隋唐变迁,至北宋,更成为了辽宋争斗的古战场。眼望断壁残拱的古城遗址,不能不想到当时战争的惨烈。由此,不能不让人猜想,为什么当城能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的热土(据历史记载,当城始建于两千年前)?为什么能引发辽宋大军在此浴血拼杀?一定会有不可争辩的原由。那么,这个原由是什么呢?当我走近当城,便有了答案。北宋之所以派杨延昭挂帅御敌,必定是为保卫这稻菽碧波的千顷良田。而辽兵不惜折戟沉沙,也必定是为获得这一望无际的肥美平原。
正所谓“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朝代的更迭、战争的涂炭,并没有让当城,这颗华北平原的小小明珠有丝毫暗淡,反而更加熠熠生辉。这片子牙河畔的沃土,在无数代勤劳智慧的当城人的呵护下,时至今日,没有遭遇滥砍盗伐之灾,没有受到植被破坏之苦。收获季节的当城原野,放眼四望,百亩果园硕果累累;千顷良田五谷飘香。无论是谁,只要置身其中,都不可能不心旷神怡,不可能不感慨万千!
当城,作为徐霞客游历天津的途径之地,早已成为历史。曾经固若金汤的城墙已不复存在,曾经难以逾越的护城河也不见了踪迹,更寻觅不到五行八作的小商小贩,穿街走巷的叫卖声。可醇朴的民风依在,勤劳的传统依在,热爱家乡之心矢志不移,亙古不变。
当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展现给我们的不止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个个整洁安宁、祥和幸福的庭院;也不止是宽阔大气、难望首尾的柏油马路,更多的是一排排杨柳蔽日、小溪相伴的水泥乡道;更不止是车水马龙、一派喧嚣的热烈,更多的是静谧悠然、犬吠鸡鸣的清新。
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一个有着7000人口的大村,传承千年的淳朴民风在这里仍然主导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他们尽管喜欢欣赏那些高楼洋房,可不奢求;他们尽管羡慕城市人的悠闲自得,可不模仿。他们有他们的活法,他们认为种地是他们的本分,没有了地,就失去了根。于是,他们仍然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伺弄他们的庄稼、伺弄他们的果园。他们相信科学,知道农药、化肥会让粮食增产、果蔬鲜艳,可他们仍然沿用古老农耕时代的施用农家肥和人工捕捉害虫的作业术。事实证明,当城人是对的,当城的水果和蔬菜被人称为“放心果”、“放心菜”;当城的五谷被人称为“绿色食品”。每到果蔬丰收的季节,不用愁卖。批发商会自然找上门来,主动商谈,大车小辆的收购。城里人会成群结对,蜂拥而至,争相采摘,大口朵颐。憨厚的当城人对谁都欢迎,要多少就给多少,价格对方说了算。当然,谁也不会让老实厚道的当城人吃亏。“以心换心,黄土成金”的理儿在这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当城,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并没有成为闻名遐迩的名镇,更没有星点儿像只有600年历史的天津市区那样的大都市风采。反倒由城变成了一个村。是老天不眷顾这片风水宝地?是历史辜负了这座古老的城郭?还是祖祖辈辈的当城人不思进取呢?在我还来不及扼腕惋惜之时,当城所给与我的视觉、听觉之感,让我寻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时候不到”。当城人一直处于蓄势待发的姿态,犹如一座岩浆滚动的火山,犹如一艘风帆高扬的大船,一旦时机成熟,便将爆发出不可估计的当量,便将驶出一日千里的速度。阅读当城近47年的历史,不能不承认这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为当城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睿智、勤劳的当城人,适时抓住了这个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迎接挑战,为重塑历史新辉煌,脚踏实地寻致富,昂首挺胸奔小康。头脑清醒的当城人,既不急于求成,也不甘于人后,而是,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朝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辉煌前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扎扎实实地打造绿色农业,认认真真地发展生态农业,全心全意地营造设施农业,有声有色地创建观光农业。走出了集生产、研发、农贸、旅游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离开当城时,我是多么的不舍得。我眷恋坐在苇席的土炕上,啃着熟棒子,品尝着茄子拌土豆,小鱼贴饼子的香甜;我眷恋爬满牵牛花的篱笆上雄鸡的啼鸣、鸡婆婆领着一群绒球般的小鸡雏咯咯觅食的安详;我眷恋子牙河中站在小船之上的放鹅人,挥舞竹篙,与上百只白鹅共舞的优雅;我眷恋在百亩果园深处的游乐场,一边咀嚼着嘎崩脆的苹果,一边荡着秋千的悠闲;我眷恋置身茫茫麦海之中,耳听麦浪翻滚之声,眼望麦穗与阳光互映成辉的精彩……
大美当城,我还会再来的!我也真诚地大声疾呼,来吧,所有追求生活的高品位,向往自然,亲近自然,真心实意想融入自然的朋友,当城会让你们如愿以偿;来吧,所有想寻找新农村建设最佳方案,获取小康发展最佳模式,真心实意想启迪思维困惑的朋友,当城会让你们耳目一新;来吧,所有想用优美的歌喉、浪漫的诗情和缤纷的画意,真心实意地觅求灵感突现、激情勃发的朋友,当城会让你们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