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清晨,迎着朝阳,手持大大的地书笔在公园华表前,笔走龙蛇,兴奋不已。
刹那间,肩扛银锄,驰骋在文安洼新桥农场,广袤大地,欢声笑语,辛勤劳动的场面都 一一浮现在眼前……
时光荏苒,五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学校号召支援国家农业“四化”。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满怀豪情,放弃学业,告别父母。怀着远大抱负,毅然投身到祖国农业四化建设的行列。
记得1964年9月7日早上,小雨濛濛,我和学校的刘丽萍、孙淑锦三人一同来到码头。随着汽笛一声长鸣,小火轮开动,几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新桥农场。这里条件很艰苦,冷冷清清,只有几间平房,就是我们的宿舍。晚上,也没有电灯,我们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翻阅自己带来的新书。
春种一粒粟。来年春天,在老农的指导下,抗旱播种。我们每人一个水桶,一天下来这样不停地挑,上坡下坡地走,觉得很吃力。也有的同学被分配“拉耧”,也是一圈圈的没个停,我们感觉很累,很累!
待到小苗破土钻出后就开始每半尺一棵“间苗”。要求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锄地的要求是草死,苗活,地发暄。我们每位同学都很认真地操作。记得我特别爱惜小苗,遇到两棵长到一起的就蹲下来,用手拔掉一棵,生怕伤害小苗。一场雨过后,小苗喝足了水,更壮实了。我们就这样两遍三遍地除草、松土。苗儿舒舒服服地快速长起来了。可我的同学们真的是十分不容易!我们下地干活每人带一小塑料桶水,放在地头,就急忙争先恐后地干起来。几百米出去后,就干到了地的那头,口干舌燥,可谁也不肯遛达回来找水喝。只好忍者,继续再拼命地往回干。回到原点,这才饮饮嗓子。
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天空黑了起来,紧接着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了。同学们紧张地各自往家奔。我记得有位外号叫“二锅头”的男生用自行车驮着我,我坐在他的后衣架上,扛着两把大镐。雨越下越大,地上泥泞起来,“二锅头”还是不肯丢下我,仍然拼命地蹬着自行车。我见他太吃力,边喊停下,边纵身跳下车。这下可惨了,把我摔得不轻。幸亏那时年轻还无大碍,也算万幸,不然要去医院报道了。
农场的地很多,而且分布很远。记得有块儿地叫南洼,是最远的一块。每当夕阳西下,地的那头就整齐地站着一排鸟。它们白白的,胖胖的十分可爱,看样子特别像南极的企鹅。每当看到它们都想与它们拥抱、亲吻,拍照。如果在今天,人手一机应是很简单的事。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三夏”到了,金黄的麦浪翻滚,长势喜人。佛晓时分,一阵阵急促的哨声把我们从梦中惊醒,手持镰刀,迷迷糊糊地跟着队伍来到麦地边。这时天才刚亮,每人分几垄后,就你追我赶地割起来。半天下来,腰酸腿疼。午休时,勤快的同学包好饺子准备晚餐。谁知,晚上8点多钟才下班,回家一看,饺子都变大了,厚厚的。啊!俨然都发起来了。真让人啼笑皆非。如今在电视里看到联合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轰鸣,满载脱粒、烘干后的谷物飞速送交国库,心中真是兴奋!祖国农业现代化就在眼前!亿万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奔小康,伟大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作为中华儿女,一代农场人我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我告诫自己:严格教育子孙,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三夏过后,三秋就来到了。红灿灿的高粱穗缀满枝头。每二人一组,一位挥镰在前面
砍,把高粱穗与秫秸一起撂倒,后边的一位用“爪镰”取穗。一会儿的功夫前面的同学就杀出 了一条胡同。仿佛到了原始森林,周边只有高粱矗立,只能听到秫秸落地的哗哗声。如不小心踩到尖尖的茬头上鲜血立刻喷出来。后边取穗的同学由于着急跟着,也时常被爪镰弄破手。我们都是简单处理后接着干!渴了,就掰块秫秸嚼两口。我们是年轻人,不负韶华!
晚上,已是筋疲力尽了。无情的哨声又急促地响起来。我们就赶紧把孩子扔到幼儿园。戴上口罩、围裙、套袖武装好去场上轧高粱。这种杂交高粱上有毛毛,很呛人,沾到皮肤上很痒。没有人说笑,只有杈子的工作声。很晚了,总算下班了。还要集合接受队长训话。队长没有什么文化,又不注重学习,他站在队列前,瞪大眼睛,严肃地喊着:“你们知道什么叫劳逸结合吗?就是劳动和义务相结合”,听后,我几乎笑出声来。几十年了,这句话还让我时时想起。这样的干部,这种水平,也太可笑,太无知了吧!然而,我的同学们谁都不和他较真儿。我们拼命地工作是因为我们不忘初心,有信念!
冬季里我们搞农田基本建设,挖沟,打埝。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在“英雄儿女”歌曲的激励下,手持铁锨,不分男女,尽管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谁都不肯落后。
1979年落实知情政策,我们中大部同学回到天津,他们不负众望进工厂,当教师、干部、医生。经过农场几十年艰苦生活的历练,干什么都十分出色。还有的同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青春岁月,我们为了实现祖国农业“四化”贡献了热情和干劲,无负韶华;如今我们退休了,子女们成长起来,加入了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列中,我相信, 他们的聪明才智必将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添光彩,无负韶华,青春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