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岸风》的头像

《西岸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7/26
分享

相伴一生的幸福

李秀云

走进全国特等劳动模范潘长有的家,一张毛泽东主席与劳动模范合影的大幅照片映入眼帘,激动与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潘老深情地望着这张多年前与毛主席的合影,红润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兴奋地说,这是1950年6月毛主席与我们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代表的合影。年仅24岁的潘长有受到国家领袖的接见,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幸福。从这次见到毛主席后,他又先后6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这在天津乃至全国劳动模范中也是屈指可数。这是激励潘长有一生永恒的幸福记忆。

潘老满面红光,讲话思路清晰,记忆力强,聊起多年前的往事,兴致勃勃,流逝的岁月,似乎又重新展现在他的眼前。

潘老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从入党那天起,就认准一个理,听党的话,跟党走。事事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人民服务。

潘长有不会忘记,1949年9月的那个夜晚,在中山钢铁所(解放后改为天津钢厂)当炼钢工人的他,来到河西区挂甲寺内,在天津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的引领下,庄严向党宣誓,这一刻,他把一切交给了党。

天津解放后,当家做主的钢铁工人开展“为了新中国,多出钢铁,出好钢铁”的劳动竞赛。潘长有与工友们一起刻苦专研,搞技术革新。当时的设备和条件,延长炼钢炉炉龄,是多炼钢的关键。那时使用的是马丁炉(也称平炉)在正常运转情况下,每炼40炉钢,就要维修一次炉前墙。维修时需要停产一个星期,为了多炼钢,潘长有和工友们提出了革新方案。在维修马丁炉的工作中,潘长有第一个冲进熄火不久的炉内,只隔一道刚砌起的隔火墙,冒着几百度的烧烤,进行维修,由原来“冷修”需要200个小时缩短到只需30个小时的“热修”,为提高钢产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热修马丁炉”的成功,成为全国钢铁战线上一大创举。震惊了天津,轰动了全国。潘长有也因此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特等劳动模范。

让潘长有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是,他一名普通的工人,1950年6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之后十几年中,潘长有又幸运地6次见到毛主席。他珍藏了毛主席在笔记本上的签名等,一件件物件,每当看到它们,潘长有深受鼓舞,激励他努力学习,踏实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潘长有在领导岗位工作40年,每当提起过往,他都激动不已,感到自己能与黄敬、黄火青等老干部、老领导一起工作很幸福。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受益终身。

他感慨地说:领导就是责任。我走上领导岗位,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只有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为民办事,才不辜负党的培养。

潘长有回顾个人成长,总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知道没有党的培养,没有工友们的帮助支持,没有老领导的关心指导,就没有自己的今天。1952年他被调到河北省总工会工作,离开工厂,离开朝夕相处的工友们,他心里有很多不舍,大家依依惜别。至今潘老珍藏了两件宝物:一张欢送他时百余人的合影,一块工友们送给他的木匾,他深知这里寄托着工友们的情谊和希望。它们时刻提醒他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工人本色。

1952年1月,潘长有被选为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后又被推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经常跟随黄火青等老领导到基层,老领导走到哪里都与工人打成一片,和蔼而亲切。耳濡目染,他从老领导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品质。特别是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作风,影响了他一生。

那年潘长有在天津市劳动局任副局长时分管安全工作,他经常到生产一线,检查安全生产、有毒有害生产岗位的工人劳动保护,处理安全事故等。他认为,自己分管的工作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不到现场不行,安全生产做不好,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退休前,他还跑了80多个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他作为副局长,手中有一定的权力,他却说,我的权力只为百姓办事。他家的一位亲属从部队转业到内蒙古,因水土不服,身体患病,找他帮助调动工作。他说,这事我不能办,人民给的权力,不能为自家人办事。亲属不理解有怨气。但他对老百姓的事,十分热情。一次,他到天津南郊某玻璃厂检查工作,中午在食堂边吃饭边与炊事员聊天。炊事员说,父亲去世,母亲有病,妹妹在家待业,他说的无意,潘老听后虽没有表态,但记在了心里。到局里与调配处干部讲了此事,不久,那位炊事员给潘老来信,告之妹妹已经上班,表示感谢,并问他家地址,老潘没有回信,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件应该做的事。

几十年来,潘老面对荣誉和成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曾为自己总结了两句话:水平不高,职务不低;能力不强,待遇不低。他常想:我会什么,还不是党的培养和信任吗?要谦虚谨慎,没有资格骄傲。1986年,潘老写了退休申请,并留下了一句话:“卸甲交班坦荡荡,抖擞精神度晚年。”

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潘老,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十分满意。

他真诚地说:是共产党和毛主席,使我获得荣誉和奖励,过上好日子,当了干部。我退休了,也要养学修身,保持晚节。

潘老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心声。几十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在如何情况下,他就是一个心眼,坚定理想和信念。潘老说,人退休了,党员的标准不变,信仰不变,我永远是党的人。退休后的潘老,不与他人攀比、更不后悔自己的付出,快乐过好每一天。他每天听中央电视台新闻,阅读党的文件,党报党刊每天必读,还经常抄抄写写,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从思想上与党中央保一致,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

刚退休那些年,他精心照顾有病的老伴,觉得自己过去忙于工作,对家庭,对老伴有愧疚,该好好补偿了。他精心照料老伴,俩人度过了相依相伴的美好时光。老伴去世后,潘老在子女的照顾和陪伴下,生活有规律,健身养生,身体无大碍。

潘老走进市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三年间,风雨无阻,一天课也没误过,真草隶篆写得像模像样。闲暇时,每当潘老取出几十年来与老领导黄火青的通信,他们各个时期的合影,便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他情不自禁提笔写下:回顾昨天,酸甜苦辣。感受今天,幸福美满。展望明天,民富国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