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岸风》的头像

《西岸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7/26
分享

爷爷是特等功臣

 

     王思钰

在我们那个小地方,爷爷是个名人,是个英雄,是特等功臣。

爷爷去世时我还没出生,爸爸又很少提及,所有的故事只能从二十多年前的汾西矿报上获得。

“王福兴,生前系高阳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6年10月16日,他带领同志们冒雨抢修矿区闭路电视电缆时,被两辆相撞的汽车撞到了高约十米的高架桥下,年仅46岁,追授特等功臣称号。”《汾西矿报》里如是介绍(1997年5月28日)。

同年10月20日, 举办葬礼,道路两旁挤满了自发送葬的男女老少。此后矿务局上下举行了几十场报告,报纸开始反复歌颂爷爷的事迹和精神。“为表彰他对工作恪尽职守、对技术刻苦钻研、对事业乐于奉献、对自身廉洁自律,1996年11月8日,高阳矿政党联合决定,在全矿开展向王福兴同志学习的活动”,党局宣传部这样宣布,“1997年1月17日,局党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局劳动竞赛委员会追授他特等功臣称号……”透过二十多年前的纸张,我依然感受到它的沉重。二十多年前的媒体就写过很多爷爷的文章,但都是出于外人之手。二十年后的今天,我想我应该从亲人的角度写一写他。

爷爷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爷爷年轻时爱极了共产党,后来自己也入了党。1986年11月20日是爷爷入党的日子,本不在意伙食的他让奶奶多烧了几个好菜,喝了点酒,奶奶说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喝酒。在他的日记里曾写道:“困难好比一把锁,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钥匙,锁簧就很容易打开,这把钥匙要从伟人著作里去找。”对党的崇敬,是他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动力。

他是一位好官。爷爷因公殉职后,媒体对身边人进行采访。他的徒弟讲到:“师徒一场,没从师傅那里要到一点东西私用,要是每个人都能像师傅一样小气,企业可就富了。”爷爷的“抠门”可不是一点半点,他不用公家的任何东西,1991年煤矿成立了无线电台,为了投稿和播放汾局新闻他每周需往返介休两次,五年里却没有报销过一张车票,按照规定科级干部外出公干可派车,但爷爷没用过一次公车。1996年二叔去考技校,爷爷顺路要去看病,因公务耽误坐车,硬是推辞了公派车,坐了农用车又换汽车,汽车半路坏了又徒步十公里,赶过去天已大黑,旅馆早已客满。

1996年夏天,爷爷因工作用眼过度视力下降,领导和同事多次催促才去就医。当时年过七旬的太奶奶(也就是爷爷的母亲)来看望时,看到爷爷独自一人输液,忍不住哽咽,爷爷却说:“不是他们不派陪侍员,是我不让他们来的。”我爸爸去看望时,看到爷爷煮了面倒上酱油就吃,就想倒掉,带他去饭店,爷爷却说什么也不肯,固执得很。

爷爷的房子是他岳父(也就是我的太姥爷)借给他的,又破又旧,又窄又小,随着爸爸和二叔长大就更加拥挤了,奶奶想向局里申请新宿舍,爷爷摇头,搪塞说,虽然挤,但总比没房子强。这些年,爷爷看护公家的东西非常紧,妻妹想要一把公家的钳子,被他拒绝了;主管想要几米闭路线,爷爷摇了摇头;同事有次偷偷给内弟几米电线,爷爷发现后义正言辞地批评了他们,还将东西收回,一点情面都不讲,为此得罪了许多领导,但由于爷爷一直以来以身作则,人们只好作罢。爷爷去世后,媒体去家中采访,奶奶拿出一个塑料板来,里面有标了型号的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等小元件一两百个,奶奶说都是爷爷用自己的工资买的,已备单位不时之需。每每需要向单位申请时,总是精打细算,数据精准,能省则省,矿长极为放心,爷爷要多少就批多少。

爷爷对自己也“抠门”,工具包磨破了不领新的,皮鞋穿了九年不愿扔掉,奶奶扔了他就自己捡回来修修钉钉接着穿,他帮人们修了电器后不收任何礼物。好不容易公费派到北京治眼疾,他却选了便宜的药,回来说自己这次花了公家不少钱了,一小瓶这么贵。其实靠着爷爷的技术,本可以自己开维修店,赚的更多,一年足以上万,爷爷依旧拒绝了,他的心在矿务局电台,这些钱财只会辱没了他。

爷爷只对自家人抠门,对起外人来却热心的很,不用想都能知道当时爸爸他们心里有多酸。80多岁的旬老太讲到:“王富兴是个细心的人,他看我年老寂寞,主动为我安装了闭路,安上电视,逗我开心,心眼挺好的。”爷爷经常不计名利,更不求回报,主动帮人们修电器,周围人都受过爷爷的帮助,每次爷爷都是有求必应,甚至不顾是否应该吃饭休息,常常把自己的家人留下不管就去帮忙了。但爷爷自己家的录音机坏了却顾不得修,灯泡坏了就让奶奶自己去买,家里的闭路甚至都是用人家的废旧电线接起来。这就是我的爷爷,有时候伟大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爷爷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实力更是没话说。爷爷是搞无线电技术的,是那个时代的人才,是矿区电台的奠基人。更为厉害的是,他纯靠自学,但技术别人依旧比不上他。我小学放学就去吹号的教室玩耍,音乐老师与我爷爷是旧识,他同我说:“你爷爷很厉害啊,别人修也修不了的电器他一看就知道,换了几个人试都不如他一个咧。”我常常骄傲地咧开嘴。记者采访时,看到了他的书架,摆放着各种无线电,电工等专业书籍,《无线电技术》等杂志装订的一本不缺,20多本大红的荣誉证书,记载了二十多年获得的局、矿先进工作者、自学成才奖等荣誉,甚至有1973年出版的《北京市业务英语广播讲座》,说明爷爷早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的“白卷先生”年代,就已经在自学英语了,为的是看懂有些电器的英文说明书。1967年至去世前一天,爷爷每天都在记录学习笔记,从不缺落。我问爸爸,你怎么没向爷爷学习这些技术呢?我爸笑了笑,跟我讲他还没来得及学呢。

爷爷不仅本领高超,还十分敬业。逢年过节一定不在家,这么多年的春节没有一顿真正的团圆饭,只为了保证职工们大年三十可以正常看春晚,他有时和徒弟,有时一个人拿着梯子从山上到山下巡线检修。奶奶为此生过气,但爷爷仍然坚持。有一年大年三十,澡堂已经关门,见到爷爷,老师傅立刻开门迎他进去,而把一位有实权的领导关在门外。爷爷常去各地出差,去过上海、无锡、北京,但他没有坐过一次卧铺,更不曾逛街和游山玩水,他既心疼时间,又舍不得花公家的钱。1988年派爷爷去上海,他连去带回不过四天。有一次答应早些回孝义给太奶奶庆生,却公事缠身,还是二爷爷(爷爷的二弟)从外地把他请回去的。爷爷一次刚从井下上来,因交换机发生故障,便又马不停蹄去维修。爷爷敬业,所以在风雨交加的一天,他才会不顾眼疾去抢修,才会在工作收尾时被撞倒……后来矿区的电线只会安装在桥的下面。爸爸说:“那天我在家里炖了肉给他,把肥肉都剔出来,等你爷爷回来吃,你爷爷不吃一点肥肉,没等回来,他们告诉我出事了。”写到这里我流出泪水。

奶奶在他去世后将报纸剪贴成册,以线装订,精心包上牛皮纸,厚厚一本,如今二十多年了,除了纸张泛黄,没有任何破损。爸爸很少拿出来,我也不敢提这要求,去年他偶然拿出一次,我被里面的内容感动得涕泗横流。爸爸抱着书笑道:“这就是我爸爸。”也许在指书中的人,也许是这本书。

爷爷爱工作,也爱家庭,即使我的爸爸和二叔从小没有享受过应该有的疼爱。这里有一件趣事,说出来又让人心疼。刚结婚时住在窑洞,大儿子(我爸爸)刚出生,爷爷需要下井,但是又放心不下家里,更不好意思向领导请假,于是买了把大锁把门从外面锁上,把奶奶和爸爸锁在家里,等他下班回来才开锁,这种日子竟然持续了两年。爷爷出差从不买东西回家,有一次爷爷去北京看望亲戚,一连三次都没有见到,打算送人的糕点前后放了九天,又从北京带回山西,给了爸爸和二叔。虽然大年三十晚上外出工作,但爷爷会狠狠在两个儿子脸上亲一口才离开。这就是爷爷的人格魅力,同媒体所言,“在全局百里煤海,10万职工家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爷爷走后,2003年奶奶淋巴癌去世,那几年爸爸作为长子,经历的痛苦我没办法表达。有时候放眼望去,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们,哪一个没有悲痛的往事。“不应该让你奶奶到处演讲。”爸爸惋惜,是一次次的回忆让奶奶郁结于心,久而生病。英雄的事迹被报道,大家开始学习开始歌颂,但是不到十年也许人们就会淡忘,不幸却还是会深刻地留给他们的亲人。那年感动中国人物钟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三课堂上为了积累素材,老师播放了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我看到钟扬先生的妻子泣不成声:“你留下一双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亲……”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其实每一次的媒体报道都会让他们骄傲并心痛着吧,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歌颂功德,同时却看似无意地撕开这旧伤疤……后续他家人们的生活也不知道有没有人问津。正是有默默无闻的奶奶支撑着,才能成就爷爷这样一位特等功臣。爷爷去世,奶奶把他的表系在他的手腕上,提醒他不要忘记休息,然后盖棺下葬,大概奶奶就是诗里的木棉花,虽然包办婚姻,却是人人羡慕的“上一代人的爱情”。

太爷爷,太奶奶,还有太姥姥(奶奶的母亲)都有九十多高寿,现在还有两位健在,颐养天年。爸爸跟我讲,这可能就是福气在转移吧,你爷爷奶奶走的早,但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却是长寿。爸爸经历得多,性格也越来越豁达,不知不觉我也继承了几分,变得越来越宽容了。

“你们那里还会宣传你爷爷的故事吗?”一位哥哥问我,他早已成年,定居外省。

“已经不了。”我平淡地回答。这很正常,一代有一代的故事。二十多年前的记忆了,现在的许多小孩子根本不会知道。而以前知道的孩子都已成年漂泊在外,一心过着自己的生活,不会刻意去记。矿区领导人一批又一批,连爷爷的徒弟都退休好几年了……

“我们小时候每年都会学习你爷爷的精神。”听到此话,我笑了一下。

年少出去玩,别人指着我说,这是王福兴的大孙女,旁人恍然大悟,连看我的眼神都怜爱了几分。也许是出于怀念,出于尊敬,出于遗憾和不甘,我写下此文,希望爷爷在我的文字中永生。

相比于爷爷的伟大,我自愧不如,我想诚实地说自己是个普通人,我没办法像爷爷一样无私,但是我将来岗位上的每一分钱都会是干干净净。而我也将坚守本心,做好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