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岸风》的头像

《西岸风》

内刊会员

小说
202404/15
分享

与海棠花有关的故事

郝立群

一树繁花,满城春色,又到了海棠花盛开的季节。

天津每年的三、四月间,是不可错过的海棠花期。从一颗玫红色的小花蕾,到绽开粉红色的花朵,再到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前后不过就二十几天,却足以牵动一城赏花人,在大理道、在天大八里台校区、在各大公园、在周邓馆...

海棠花无疑是美的,美到极致,美得无以复加,除了美,再也找不到更准确、更直接、更恰当的词来形容。海棠花有着贯穿生命全过程的美丽,无论含苞待放,还是舒展怒放,或者花瓣飘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美的叫人赞叹,美的令人歌咏,美的让人吟诵,海棠却永远静默不语。

我从小爱就海棠花。当年我家房前的甬道,与隔壁单位的院子共用一墙。一墙之隔的另一边,有两株硕壮的海棠树,树冠虬枝盘逸,三分之一越过围墙,探到墙的这边来。出墙的海棠,让墙这边的人有了拥有的错觉。

小时候,每到海棠花沉甸甸挂满枝头,就要想方设法去摘。甬道的尽头,楼与院墙之间被截成一间平房,从二楼的窗户可以溜到平房屋顶,然后蹿房越脊般跨过屋顶,爬上院墙,骑到墙头。在那里,很容易地够到树枝上的花朵,摘下来,插满头,假扮仙女。

现在早就没有了带花的欲望,更没了上房爬墙的劲头,在树下做个看花人便好。

海棠树有很好的寓意,棠谐音堂,海棠即满堂,金玉满堂,子孙满堂。海棠树干直立,枝繁叶茂,能存活上百年,其花多而密集,色泽明艳,高贵典雅,大气端庄,这些都给人好的意念,产生多福多寿,富贵吉祥的联想。

天津人爱海棠,有种海棠树的传统。兴建住宅,选择庭院绿植,少不了海棠树。海棠品种较多,天津种植的以西府海棠为主,其特点是耐干旱、忌水涝、喜阳光、不喜阴,对土质和水分均要求不高,对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于在低海拔地区生长,这简直就是为天津而生的树种。因为天津人喜欢在房前,特别是大门两侧种植这种海棠树,所以西府海棠在天津得一别号,也叫做府院海棠。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天津老城厢的两株百年海棠树。那是一对雌雄海棠,生长在一处建于清末民初的三进宅门里。相传院子曾经的主人到朋友家串门,见他家有两株海棠树,一红一白,非常喜欢,就向朋友讨要了其中一株,移栽到自家正房门前。不料自移来后,海棠三年无花,三年无果,询问朋友,朋友亦说另一株也不再开花结果。莫非是拆分雌雄,彼此思念所致?于是朋友将另一株也送来,使两株复合一处,此后年年开花,岁岁结果。两株百年老树相伴在百年老宅,终身相依,至今犹存。人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子非草木,焉知无情。

海棠花是可以寄情寓意的。《红楼梦》中写了花木上千种,着墨描写较多的,乃海棠花。有学者做过统计,书中提到海棠花的有二十多回,在前八十回中就有十六回之多,可见海棠花深得作者偏爱。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曹雪芹借大观园中才子佳人之口,留下咏海棠的数篇佳作。怡红院中海棠树的枯萎复荣,他人只是称奇,贾宝玉却联想道“晴雯死的那年海棠死的,今日海棠复荣,人自然但都好。”曹雪芹借多情公子之口,叹花开花谢,有情有理。

《红楼梦》中写的海棠,虽然并不都是西府海棠,但在海棠之中,西府海棠明显占据重要位置。书中灵魂人物贾宝玉,在海棠诗社得怡红公子雅号,源自他居所的名称怡红院,而怡红的由来,书中点名了源于院中的一棵西府海棠。

曹公喜欢西府海棠是有缘由的,据研究考证,雍正五年,曹家被抄,尚年少的曹雪芹被托付给曹家的世交天津水西庄查家,疑寓居在此多年。水西庄是著名的清代私家园林,在天津园林文化史上占据独特地位,被众多学者考证为大观园的原型。水西庄中种植的西府海棠不少,这也就可以解释曹雪芹为何对西府海棠印象深刻,情有独钟。

做为天津人,乐见这样的研究成果,乐见旷世奇书与家乡有渊源,乐见西府海棠在书中盛开,入诗入画。

天津人的海棠情节还与一对伟人伉俪有关,他们是就周恩来和邓颖超。解放初期,周总理偶然看到一处海棠花盛开的院落,便选定那里居住下来,直到1976年去世,住了整整26年。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又继续在那里居住了16年,那就是中南海西花厅。

记得在市老年人大学初学朗诵时,练习朗诵《海棠花祭》,这是根据邓颖超写于1988年4月的回忆文章《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忆起》改编而成的散文朗诵篇。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

“记得那年你参加日内瓦会议,家里的海棠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的海棠盛开,我就特意剪一枝,托信使给你带到日内瓦。”

“海棠花开了,你离开了它们,离开了我们,你不再回来。你到哪里去了呀?”

邓颖超因海棠花引发的思念,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打动无数人。这篇感人至深的遗作,身边工作人员按照邓颖超生前的嘱咐,直到1997年,邓颖超去世四年多之后才发表,从中可以看出,伟人夫妇一生低调做人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

周恩来和邓颖超早年在天津求学,在这里一起走上革命道路。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后,他们“鸿雁传书”,“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在共同的理想中增进了感情,确立了恋爱关系。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天津是他们事业与爱情的起步点。

何香凝先生曾经评价:“周恩来邓颖超这一对伴侣,就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贡献来说,都算得上是杰出的伟人。”

我曾不止一次驻足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海棠树下,看望伟人伉俪共同钟爱的海棠花,体会邓颖超在《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忆起》中,引用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的深切含义,感受那种博大的胸怀,以及为国为民,奉献毕生的难能可贵的价值观。

看有情之花,忆有情之人。海棠树下,你们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眼前。每年春天,天津这满城满街的海棠花,也是在为你们开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