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岸风》的头像

《西岸风》

内刊会员

小说
201909/29
分享

荣誉墙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谢沁立

一进家门,季兰英就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地上,掏出从超市带回来的5块槐花牌香皂,径直走到里屋,打开木柜门,将香皂放进柜子的最上面一层。这一层的高度远远超过她一米五的身高所能够着的范围,所以她用力踮着脚,尽力伸长右胳膊,右脚踮着离了地,屁股上的赘肉也跟着一起用力,一颤一颤的,她用指尖将香皂捅进柜子里面,然后轻轻关好柜门,弹弹衣襟上的浮土,一脸的满足。

回转身来,季兰英才顾得上和在厨房里忙碌的丈夫孙德贵打招呼。孙德贵一边切着洋葱一边不抬头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

“下次你甭管买菜了,你一去买菜,我就揪着心,生怕你几个小时不回来,我又会接到给你送脸盆的电话。你好好在家待着,行不行啊?”

季兰英乜了孙德贵一眼,“哼”了一声:“你就会说好听的,这家里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置办来的,你倒弄来点儿也让我看看!买个菜,你也这么唠叨。”

孙德贵的眼睛被洋葱辣着,不由得闭住眼睛,同时闭住的还有他的嘴巴。

季兰英住着的两居室是租来的。这一片楼房都是老房,一共十座,五层到顶,是三十年前一家国有企业的宿舍楼,企业破产之前已将房子卖给职工。楼房外墙早就斑驳陆离,不少地方长满青苔,楼前楼后堆着毫无用处的杂物。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掩在高楼背影里的这十幢旧楼却没有拆迁。因为这里距离市代谢病医院很近,每个单元都被来自各地到这里就诊的患者和卖早点、卖水果花篮、卖保健品药品、扎花圈、卖墓地的小摊贩挤得满满当当。

由于大丫头兰子“进去了”还没放出来,如今,只有季兰英、孙德贵两口子和二闺女娟子住在这里。实际上,这些年来这个家的常驻人口只有孙德贵,那娘仨隔三差五地交替着“进去”。兰子和娟子一个三十六,一个三十四,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

季兰英并不操心两个大龄闺女的归宿,她天天在外忙碌,就连周末也很少在家。想当年,她娘和她婆婆曾是一个棉纺车间的好姐妹,撮合着各自的孩子结成了夫妻。当妈的退休后,没读过几年书的季兰英和孙德贵顶替进了棉纺厂,干了没几年,工厂就垮了,两口子双双下岗。实在难得没办法,两人支起了个早点摊,起早贪黑地干,孙德贵揉面烙烧饼,季兰英在一口大油锅里炸油条。季兰英记得,冬夜里他们挣扎着离开暖和的被窝,把能穿的衣服都套在了身上,远远看去就像两个黑乎乎的球,但还是觉得冷,每根手指都仿佛僵直的筷子,冻得实在难受时,季兰英会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探近高温的油锅,快速在指尖上粘上一滴滚烫的热油,然后,哈着气跺着脚收回指尖,把那滴油抹在掌心揉搓着取暖。

干了一年多,累得两口子打了退堂鼓。季兰英在家带孩子,孙德贵偶尔去外面干点儿力气活。家里揭不开锅时,季兰英只得抱着两岁的娟子,领着四岁的兰子,去菜市场拣菜叶。几次下来,季兰英便摸清了市场的门道,不再拣菜叶子,而是趁着人们下班买菜的当口,带着孩子专找人多的摊位。季兰英个子不高,身型瘦弱,动作却很敏捷。她抱着孩子,一边问摊主价钱,一边用左手将怀里的娟子往上一颠,腾出右手翻检摆在前排的菜品,余光却一直扫着摊主的眼睛。摊主见她还没拿定主意,便去招呼旁边的顾客。这时,季兰英故意瞄着摆在远处的茄子问道:“茄子怎么卖?”摊主麻利地给别的顾客称着分量,同时报出了茄子的价位,而季兰英的手下早已有了动作,摊位上的两根黄瓜瞬间被塞在她和怀里的娟子身体中间,靠在她腿边的兰子一只手紧攥着一块水果糖,另一只手拉着妈妈的衣襟,仰着头,闭紧嘴,清澈的眸子望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季兰英撇了下嘴:“太贵了,我再看看别家的。”说完,她拉着兰子,抱着娟子快步离开这家菜摊。

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季兰英都会带回够一家子吃的蔬菜。孙德贵埋怨她,咱家那点钱,吃得起这些细菜吗?兰子嫩声嫩气地说,妈妈没花钱,妈妈是拿的菜。季兰英笑着说:“我家兰子说得对,不就是拿点菜么。”

季兰英当年用热油浸过的手指异常灵活,她盯上的东西都能眨眼功夫就不见踪影。季兰英不停地换着摊位,菜摊扒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换一家菜市场。很长时间,她的“拿菜”都没被发现。她宽慰自己,这样从各家拿点菜,人家的损失微不足道,她的日子稍能宽裕,就算大伙给她献爱心了。后来,每次拿菜之前,她都很兴奋,心里有种特别美好的感觉。有时,她控制不住追求那份美好感觉的冲动,她说这种感觉比和孙德贵亲热时的滋味还美。

有一天,她拿了两个洋葱头塞在口袋里正准备离开,猛然发现身边的兰子不见了。她心里一惊:孩子丢了!猛一扭头,看见兰子从不远处跑过来,细小的双手握着一根灰不溜秋的细山药:“妈妈,给!”

季兰英的心里不是滋味了好一会儿。她清楚自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把闺女搅进来,更是罪该万死。花朵一般的年纪,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贴上三只手的黑色标签,那还不相当于做了几辈子的孽。但在晚饭的饭桌上,她还是忍不住夸了兰子几句。也许,生活的重压,容易挤占廉耻的位置,何况她和孙德贵不是没有自食其力过,但遵纪守法又怎么样,起早贪黑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吃不上喝不上?还不是孩子在外面照样被不知怎么富起来的小伙伴笑话?孙德贵看着老婆少有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摇摇头,没有说话,一筷子下去,夹起一大口豆角塞进嘴里。

兰子上小学了,一天放学回家后,哭哭啼啼地说,小朋友说我太脏了,不愿意和我坐同桌。季兰英忙说,咱怎么脏了,去,拿肥皂好好洗洗手,明天换身新衣服去学校。

过了几天,季兰英在拿菜之后,顺便又在杂货摊上拿了几条肥皂。先是顺手拿肥皂,后来市场上的香皂多了,她就拿香皂,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喜欢香皂盒里飘出的淡淡的香气,仿佛那里面塞满了孩子的自尊和满足。兰子受她的影响,也出去拿香皂,而且尤其喜欢槐花牌香皂,她说,槐花牌香皂特别像她一个女同学身上散发的好闻气味,那个女同学,全班男生都献殷勤,兰子很羡慕她。

日子一天天过着,季兰英和两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季兰英的长大,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身上的脂肪和脸上的皱纹数量不断增加,还有她“拿”的技艺也在不断精进。季兰英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扎在人堆里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中年妇女,反倒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她一个人独自撑起着一个不小的家呢。季兰英早已不拿菜了,积累了这么多年经验,再去拿菜未免太过幼稚,她拿的东西无比丰富,而且从菜摊直接跳到了别人的口袋和背包,钱包、手机、相机,有什么拿什么。季兰英对孙德贵说,谁不喜欢钱包里的票子啊。有时,本来有机会拿而没去拿,季兰英会懊悔不已,跺着脚骂自己,然后,就在脑子里总结着教训。小物件早已提不起她的兴趣,只有“大家伙”才会让她滋生些兴奋。

有那么几次,“拿”得太专注的季兰英被反扒民警带了进去。谁承想,没多少墨水的季兰英居然很懂法律,而且能背出不少的法条。她曾经光顾一家袖珍书店拿了两本《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晚上躺在床上研究,明白了偷多少钱会被治安拘留,拿多少价值的东西会被刑事拘留,拿别人特别贵重的东西最高会判多少年刑期。她当然不愿意进监狱,所以,她拿得很有分寸。每当拿到一个钱包,她先要翻一翻里面的钱,为了让金额达不到拘留标准,多出来的钱她宁可扔掉。拿而不贪,正是季兰英最得意自己的地方。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她不大说话,单是活泛的眼神就能指挥一切。这些年来,孙德贵从没出去拿过一件东西,但他也从不拒绝享用老婆和闺女拿来的东西。他偶尔唠叨季兰英几句,劝她别再出去拿,否则她一失手,他就会接到派出所电话,收拾一包洗漱用品和衣物送进到拘留所。

公安局的拘留所成了季兰英的第二个家,也是兰子和娟子经常暂住的地方。姐妹俩在老妈的栽培下,初中念了一半就辍学回家。娟子不去上课的原因和姐姐一样,也是说同学嫌自己脏,还说老师批评她在班里干“脏事”,不是今天又同学丢了铅笔,就是明天有人不见了漂亮的本子,最后大家都认定是娟子偷的。老师说娟子败坏了全班荣誉,学校的荣誉墙上总也没有他们二班的名字。娟子知道是自己让班主任很没面子,她不知道的是她还影响了老师的晋级和奖金,所以老师和同学都讨厌她,她每天上学感觉都是去受刑。季兰英只好耐心哄着闺女:“不念书哪成啊?爹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你就是以后做个小买卖,也得能写写画画啊。”“就不去,他们都看不起我,说我拖后腿,我们班总得不了先进。”“先进顶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你不懂,别的班评上先进,学校都给发一张大奖状挂在墙上,同学们每天进教室时都要看,说是能考上好学校。”

季兰英最终在和闺女关于奖状有没有用的辩论中败下阵来,也最终没能拦住她退学的想法。不念就不念了吧。季兰英开始带上两个闺女一起闯天地。娘仨有时分头出去,有时合伙出去。一起行动时,姐俩若无其事地掩护妈妈拿东西,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像她们小时候,妈妈把拿来的一个青椒,或者一个土豆,或者一把花生米、一小袋咸菜疙瘩,塞进她们怀里和口袋里一样,她们一声不吭,紧紧护住怀里的东西,捂住自己的口袋,因为她们知道,只有这样晚饭才会有菜吃,只有妈妈才会对她们这么好。从那以后,只要几天不拿别人东西,娘仨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手心发痒。

季兰英的五十大寿是在拘留所过的,那天,是她被拘留的第七天。她吃着馒头白菜豆腐,碗里的清汤寡水忽然就让她眼里流出泪来,她就着馒头就着眼泪,把白菜豆腐咽下去。一瞬间,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奔了半辈子,奔到这种生活境地,这不是白活了么。季兰英抹把眼泪,举手要求找管教谈话。在谈话室,她坚定地表态:“我再也不偷东西了,我都五十岁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

五十岁的季兰英走出拘留所,像是换了个人,好多天闷在家里不出门,她逼着自己朝着主妇的形象迈进,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心思也开始向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孙德贵转移。这一转移不要紧,她突然发现好像不认识自己的老公了。孙德贵以前是个胖子,现在一下子瘦了几十斤,曾经的圆脸换成了刺眼的尖下巴。季兰英说,你个大老爷们减哪家子肥啊?孙德贵用泛着血丝的眼珠子看着季兰英,他不是不想争辩,而是根本就没有力气争辩。季兰英心想,坏了,这爷们儿八成病了。她赶紧陪着孙德贵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严重糖尿病,每天饭前必须注射胰岛素。走出医院,季兰英心想,这富贵人家得的病,怎么我们穷人也得呢。

这一回,他们成了家门口的代谢病医院的常客。一进门诊大厅,见到黑压压的挂号人群,望着他们肩上背着的各种挎包,季兰英立刻找回了五十岁前的自己。她觉得心花怒放,血脉充盈。她当然感到了身体内部的变化,她想,自己还不老,看见那么多亟待去打开的包,全身都有麻酥酥的快感。

代谢病医院是三甲医院,名气很大,本市的和周边城市的患者摩肩接踵地慕名而来,外地患者多数在身上揣着大量现金。季兰英很快就熟悉了医院环境。她的年纪和外形特别像护工阿姨,遇到有人向她询问科室位置,她会热情地七拐八拐把人领过去。有那么几次,她引着外地人去检验科,中途忍不住想伸手掏人家的口袋,最后都在犹豫中住了手,嗨,他们比我还不容易,还是别缺这个德了。

她经常夹在门诊大厅的挂号人群中。冬天,她穿着黑色棉衣,臂上搭着件深色衣服,特别不起眼;夏天,她会比别人多一件衬衣,看上去像是因病怕冷而多穿的衣服,也显得十分自然,而且她的胳膊上总搭着一张医院门口派发的广告单。这一切,都是她工作的重要道具。要工作么,就得像模像样好好工作才行,不然,一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季兰英的眼神和善,嘴角上扬,总是带着笑,就像一位热心肠的邻家大妈,只是在出去拿东西时,举手投足里才会带出那种修炼十几年的狡黠的老道。她看人很准,或者说看别人的包和口袋很准,总能掏出她需要的内容来。她佯装挂号,眼睛却不怎么看窗口上的显示屏,而总是盯着挂号的人。目标锁定后,她假装被后面人往前推着,身体前倾,双手不经意地碰到前面的人。之后,她回头埋怨挤在身后的人,手底下早已完成从别人包里掏出钱包的动作,钱包被她暂时藏在臂弯的遮挡物里,她会无奈地轻喊几声:“别挤了、别挤了。”等到失主发现钱包不见了时,季兰英也早没了踪影。

别人口袋里看病的钱,就这样成了孙德贵看病的钱。季兰英很知足,因为凭借她的本事,无业无职的孙德贵竟然享受起了“免费”医疗。

一个星期三早晨,因为出诊专家多,挂号的人也特别多。季兰英在人群中挤着,旁边,一个老阿姨哆哆嗦嗦掏出钱包挂了个普通号,又哆哆嗦嗦把钱包放进口袋里。手里拿着挂号条四处张望着。季兰英打算把那钱包“顺出来”。这太简单了,季兰英正要得手,她的肩膀被身后人拍了一下。季兰英愣怔了片刻,手底下的动作犹豫着,手也拐了方向,从前下方画了一个圆圈回到自己头顶,捋捋前额稀疏的头发。她掂量着这一拍的力道,知道是碰上了便衣警察。刚才因为即将得手的快感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这一刻就要蹦了出来。她不敢转身,等着后面的人再有什么动作。她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扑通”跪了下去,挤成一团的人谁也没注意到她跪下了,也根本不关心这个矮小的女人到底要干什么,一直向前涌的人群立即填上她身体闪开的小空档。季兰英只管跪着,不敢抬头,只看见军大衣的下摆在她面前晃动,一双式样老旧的黑皮鞋就在她眼皮子底下,一只脚戳在地面,另一只脚尖有节拍地敲打着。季兰英低着头说:“我再也不敢了,警官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滚!”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狠狠的声音。

季兰英站起身,拔腿就往大厅门口走。她的胳膊上还搭着围巾,围巾一端在地上拖拉着,差点给她绊个跟头。她一直不敢回头,直到大门口才松口气,回转身来。大厅里依旧人声鼎沸,“军大衣”并没有追上来。

之后的一年多里,季兰英不敢再去代谢病医院而是转战到别的医院门诊大厅里。反正市里有的是医院,不这么辛苦,孙德贵用什么“免费”看病呢?

重返代谢病医院,是因为孙德贵病重住院。季兰英每天去病房看护孙德贵,穿过门诊大厅时,总是流露出留恋的目光。走过挂号处长长的人流,她没有停步,但一直像行注目礼似地看着那些被人背在肩后的各式背包。哎呀,那个时髦女人的钱包多好拿啊!呵,这个大哥的钱就差白送给我了。妈呀,一个刚挂完号的白头发奶奶掉了钱包,她自己还不知道。季兰英赶紧走过去,走到队伍里,低下头从很多人的脚边捡起一个小钱包,紧赶两步拦住老人:“奶奶,您钱包掉了。”奶奶哆里哆嗦地打开随身的布袋子,还真是钱包没了。“谢谢你,大妹子。你真是积德啊!”现在的季兰英不去偷,就是在为自己积德呢。因为孙德贵已经不行了,她觉得如果自己不偷,多积点德,老头子或许能闯过这一关。

但看起来,季兰英的德行还是不够,孙德贵死了。这个以前胖胖的、走时瘦得一把骨头的男人,陪伴季兰英三十多年。他迁就她,包容她,做着家里的一切杂活儿,只是不敢管她。“没有了你,以后我进去了,谁还给我送脸盆呢?”办完丧事,回到家里,季兰英想着孙德贵的好,抱着孙德贵的照片痛哭起来。

季兰英重操旧业。而且重回代谢病医院。她恨这家带走了她丈夫的医院。

她换了棉衣,变了发型,手上还是搭件衣服,隔三差五地在门诊大厅捞上一笔,接着转战其他医院。季兰英仿佛是一条重回大海的鱼,经过一段“休渔期”,她愈发在大海里活跃起来。她发现,医院里已经开始实行网上预约挂号,在门诊用现金挂号缴费的人开始减少,但这并不妨碍身手敏捷的季兰英,她依然所获颇丰。

这一天,季兰英又来到门诊大厅。她还是习惯地站在角落里观察。忽然,她看到一个并不熟悉的身影,但怎么觉得似曾相识呢?那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高大身影,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他的目光注视的不是显示器,而是……季兰英太熟悉那目光了,那是和自己一样的目光啊。她明白遇到了同行后,迅速决定今天不和同行抢生意,但她隐隐觉出了不对劲。她走到距离“军大衣”两米远的地方,蹲下身来,假装系鞋带。军大衣的下摆,老旧黑皮鞋,点着节拍的脚尖,天啊!这就是两年前拍我肩膀的那个人。好啊!你当时诈唬我,吓得我一年多不敢来。今天,我得还你一报。她见“军大衣”锁定目标,正在下手的瞬间,忽然大声喊:“抓小偷啊!抓小偷啊!”周围的人们听到叫喊,惊慌地一边躲避,一边查看自己的挂包和手袋。“军大衣”听到喊叫,惊慌收手,往人群外面走,季兰英从后面伸出拳头用力一捣他的腰眼儿,“军大衣”不敢动了,糟了,便衣!。这一刻,季兰英低声却狠狠地吼了一声:“滚!”

截止到季兰英59岁那年,她已经进了15次拘留所。她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条比一条深,像是记录她被抓捕经历的年轮。虽然住在一起,但她和兰子、娟子并不常见。两个闺女大了,各忙各的,只要她们有吃有喝,剩下的她实在懒得过问。

季兰英最终栽在了邱伟“邱师傅”手里。

从小,邱伟就盼着有朝一日和爸爸一样穿上帅气的警服。他和小伙伴们玩的最多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小伙伴说,邱伟的眼神看似不动声色,却找人贼准。邱伟爸说,这小子还真是块当警察的材料。 22年前,邱伟圆了警察梦,发到手的警服还没穿过几次,他就被分配到反扒队当了便衣,不仅警服被收进衣柜,就连稍微显眼一点的衣服也在禁穿之列。用师傅的话说,把你扔进人堆谁也看不见才算过关。

邱伟总是穿一身深色的衣服,脚蹬一双黑布鞋,他走在人群中,时缓时疾,随心所欲,没有规律。他个子不高,脸颊和身材略显消瘦,看人观物时眼珠像小时候一样,貌似不动,其实,凡是从他眼前走过的人,他都过目不忘。邱伟看上去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修车师傅、送货师傅一样,普通得实在刷不出一点存在感,认识他的人也都叫他“邱师傅”。

每天清晨,邱伟走出家门前,妻子总会习惯地说:老邱啊,你在路上就安心地走路,别东看西看的了。邱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妻子也笑了:你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可总能被你又发现些什么。

在邱伟看来,只要走出家门就是上班。他的视力虽然随着岁月流逝有些退化,但依旧清亮不变,容不下任何沙砾。

一天,在上班路上,邱伟看见两男一女若即若离地走着,遇到路边有汽车停靠,三人不约而同地往车里巴望,然后四处看看,又接着走。邱伟断定这三个人准备盗窃车内物品。他一边通知队里请求增援,一边紧紧跟了上去。三人并不急于动手,只是一路找寻着大小不同的停车场,就这么走了五六个小时,他们才选定了目标。三人分工明确,一个望风,一个人用弹弓将汽车玻璃打碎,随即另一个人伸手到车里,拿出一个黑色皮包。他们的兴奋刚刚露个头,还来不及漾出来,邱伟就和战友似从天降。

由于医院经常失窃,分局给主管派出所加派了警力,邱伟便是其中之一。他早有耳闻季兰英的大名,也一直关注着这个“老年妇女扒手”。周日休息时,他特意拉着妻子说,走,我今天陪你去逛逛医院。这一逛两逛,他把医院的环境摸熟了。

一位中年妇女排到挂号窗口,猛然发现背包的拉链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装有5000元现金和数张银行卡的长方形褐色钱包不翼而飞。邱伟和同事很快赶到医院。中年妇女说排队时一直有个老年妇女在身边转悠,还不时擦身而过,她怀疑是那个老女人偷的钱包。邱伟很快在人群中找出季兰英。他让同事盯住她的举动,自己去调看医院的监控录像,季兰英那肥硕的身躯似乎躲闪着监控探头,但还是没躲掉,钱包就是她偷的。邱伟断定季兰英得手后会将钱包里的钱拿出来,而后把钱包扔掉。辅警急忙在楼里的垃圾箱中翻找,但一无所获。他忽然想到街头的广告牌后面,常能找到被小偷丢弃的钱包,他便到医院楼梯口的宣传牌后面去看。果然,他们在二楼的一块展牌后面发现了褐色钱包。

当季兰英被带到穿着警服的邱伟面前时,除了胳臂上搭着的一件长外套,就是一脸的无辜。

“我是来看糖尿病的。”

“你的病历本、医保卡?”

“没带。”

“挂号条?”

“这不还没挂上号呢。”

“你的包呢?”

“我们这种穷人哪趁什么包?带个兜子就不错了。”

“有人报警说你偷了别人的东西。”邱伟忽然说。

“我没偷钱包。”季兰英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警服的新面孔,丝毫也不慌张。但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警官说的是别人被偷了“东西”,而她辩称没偷的是“钱包”。

邱伟亮出了塑料袋里的钱包:“这不是你的钱包吧?”

季兰英的脸“刷”地一下白了。她脑子里迅速转着,求救于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迅速跳出那么一两招来帮她涉险过关,但大脑似乎迟钝了,她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邱伟就又不紧不慢地跟了一句,“我们在这个钱包上面发现了你的指纹。”这一下,季兰英站不稳了。若是从前,警察这样的说法根本不会对久经沙场的她起什么作用。但现在,不知怎么,季兰英头上冒汗,手心里也是湿漉漉的,小便也快要尿了出来。她知道,她是老了,更年期都快过去了。她不仅管不了闺女,就连她自己的身体也管不了了。

作为多次犯,季兰英不仅被治安拘留,还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她的名字被派出所民警标记在墙上的每月绩效考核记录表上,同时,她的案子作为一个破获成功的案例,累加进了派出所的荣誉墙上。

季兰英被民警抓获后,邱伟和同事去她家里搜查。打开家里唯一一个大衣柜的柜门,邱伟一时感觉有点儿晃眼。衣柜里满满当当,但放着的不是衣服,也不是被褥,而是齐刷刷的槐花牌香皂,都带着包装盒,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淡蓝色的。1000多块槐花牌香皂,摆在那里,就像一面色泽淡雅的荣誉墙。邱伟发现,在香皂中间的位置,夹着一张从学生记录本上撕下来的带着细花纹的格纸。邱伟小心地将纸抻出来,见上面有一行字,是孩子用铅笔写的幼稚字体:

初三二班获得年级优秀班集体称号,特此奖励。

邱伟用手掂着那张山寨版的荣誉证书,翕动着鼻翼,闻着从暗箱里飘出的暗香,一时愣住,久久回不过神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