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对端午节最大的盼头是包粽子,吃粽子倒还在其次。每到端午节前,母亲就会买来糯米,在里面放入碱、红枣、绿豆或咸肉丁,咸肉丁最好是一半瘦,一半肥,扯一卷麻绳,有时候是彩色的棉线,一家人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包粽子。我不善手工,包出的粽子又大又丑,要么箬叶没包严,糯米从缝隙里洒了出来;要么绳子捆不紧,粽子像穿了不合身的衣裳,松松垮垮,有碍观瞻。母亲和大姐手最巧,包出的粽子有棱有角、秀美精致,每次包完后,母亲会选上一些不同口味的成品,送给平日交好的邻居,当然,邻居们也会奉上他们家里包的粽子或自制的咸鸭蛋作为回礼。《诗经·木瓜》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千百年来,中国人邻里之间互相投桃报李,乃是为了珍重情意、和睦相处。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洒扫庭除,将初五当日上午采来的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或窗子上,用以避邪驱毒。婆婆是艾叶的忠实拥趸。记得我怀孕后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全身瘙痒并伴有局部皮疹,非常难受。婆婆每天下午的第一要务就是用艾叶和金银花藤煮水给我擦洗,既止痒又无副作用。老人还坚信,艾叶是治疗咳嗽的“神药”。如今,只要听说谁家孩子风寒咳嗽,热心的婆婆就会贡献出她那久经考验的偏方——艾叶烧蛋。
现代中医药学记载,雄黄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古人更夸张,认为雄黄“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据传阴历五月初五阴气重、百毒出,人们会在这一天将雄黄调入白酒或黄酒,少量饮用,用以驱邪,避免“疫疠”之气。小孩不能喝酒,大人会用雄黄酒在孩子额上画个“王”字,也有的在鼻尖、耳垂涂上一些。我家一切从简,直接将雄黄粉撒在家里虫蛇出没的角落里。我唯一印象最深的、关于雄黄酒的记忆是上世纪90年代初热播的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大概是第7集吧?端午节,白素贞不忍拒绝官人许仙的盛情,冒险喝下雄黄酒,现出原形,之后水漫金山寺,被镇雷峰塔,以致别鹤离鸾,青灯古佛二十载,悲乎!当时极度不理解,容颜倾城、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白娘子为何会为了一个优柔寡断、懦弱无能,还时常给老婆添麻烦的娘娘腔,一再挑战极限,是报恩吗?是爱情吗?个中缘由,谁又说得清呢。中国人向来都是恩、爱不分的。
我的娘家是在丘陵地区,没有较大的河流,所以端午节并没有龙舟赛,但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在望城乌山,有本地同事的家里就在沩水河边,我才得以看到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沩水河是湘江的支流,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会进行龙舟赛。这一天,人们都是早早起床来到河边,天还没亮,岸上已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比赛开始了,参赛队员们精神抖擞,随着鼓声节拍奋力划桨,鼓声如雷鸣,两岸呐喊助威声震耳欲聋。指挥手稳立船头,手拿令旗,宛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周身充满“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气。比赛结束后,赢了的只会短暂地庆祝一下,输了的将改变战略,整装待发,因为重头戏还在后头,五月初五小端阳的比赛不过只是“开胃菜”,五月十五大端阳,还有一场更盛大的比赛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