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来说,一提起“江南水乡”,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跟着这种感觉,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一家游览了苏杭和它周边的江南古镇。
回来之后,我们一家人都感觉江南美,美在水乡风光,美在诗情画意,美在文化底蕴。
我女儿在她的作文《一蓑烟雨话江南》的开篇写道: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萦绕的伤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蓦然的惊喜;还是寂寥雨巷中那丁香一样姑娘的心思……水乡的烟雨,溶进古往今来多少的情感,仿佛水墨般,一点点晕染出一幅名为江南的画卷。
小女孩就是多愁善感,对江南水乡怀有婉约之情。她作文的结尾写道:雨落江南,点点滴滴,似乎是某首古曲;青石板上的足音由远至近,似乎是旧时光的年轮转动。披一蓑烟雨,赴一场迟到千年的幽会。记录昔日花开的笔墨,只言片语写不尽万卷相思。
我的爱人对江南的感觉是清新脱俗的,且有一丝的无奈,从她对苏州的游记可见一斑:江南的春雨细如丝,薄如翼,如轻纱飘逸,似迷雾朦胧,那是一幅画不尽的水墨丹青。江南的雨落在心头,清甜滋润,宁静淡雅。雨丝轻打着芭蕉,摇曳生姿。雨水洗涤过的青竹,更是俊秀挺拔,在古朴的粉墙黛瓦映衬下,愈发显得超凡脱俗。撑起一把油纸伞,徜徉在泛着青苔的石板路上,远处寒山寺的钟声在耳边悠悠回荡,意味绵长;矗立在枫桥边,看那流淌了数千年的潺潺河水,听那桥上不知多少代人的步履匆匆,又是那样的怀古伤情。想起千年前,那夜半停泊的客船,是何等寂寞的时光、无助的心情!
她最后写道:走在运河岸边,遍野的油菜花黄灿灿的,清香扑鼻,看着两岸悠闲生活的人们,不由得心生羡慕。不知何日能再游江南呢?
何日能再游江南呢?这句话竟然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心之所念。
于是,在两年后的清明假期,我们一家又去了杭州。
清晨,霞光初照我们就来到了西湖。雨后的湖边,新鲜的空气中带着水的清、柳的绿、花的香,沁人心脾。坐在湖边杨柳树下,耳畔莺声百啭,眼前细细的、长长的柳丝从高高的树上一直垂到湖面,似一幅碧绿的瀑布,如一张翠色的珠帘,帘外是近处的渔舟画舫、远处的楼阁峰峦。
到西湖是一定要泛舟水上的。清波荡漾,微风拂面, 看看“三潭印月” ,听听“三十三个月亮”的故事,再遥望栖霞山、保叔塔,远山近水,湖光山色,惬意之情油然而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因诗而名的西湖“楼外楼”酒店成了人们品味西湖的最好去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化童鸡”、“东坡焖肉”等西湖名菜,使人大快朵颐的同时,也从舌尖上感受到了西湖的魅力。
如果说西湖的绝色美景是用眼用情去感知,那么,围绕西湖的人文历史、名胜古迹更是需要用脑用心去研读。这里有民族英雄岳飞庙、鉴湖女侠秋瑾墓,这些英烈都是让人敬仰和缅怀的;这里有西泠印社的金石大家之作和山上的摩崖石刻,更是非常值得品读。这里还有许仙白娘子相遇相恋历经磨难的神话传说;这里也有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读最终化蝶的感人故事。我们或徘徊于断桥之畔,或寻觅于雷峰塔边,或坐在水榭楼台,闭上双眼,倾听一曲“十八相送”,让思绪邂逅千年前的那场爱情……
坐在灵隐禅寺的古树林间,喝上一杯龙井新茶,此刻,我们从骨子里生发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亲近,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啊!
假期虽短,却再一次让我们一家体验到了江南的美景与文化,再一次慰藉了我们的江南情怀。
这就是我们一家人的江南情——热爱祖国江南水乡、热爱中华历史文化的朴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