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家乡是水乡,村庄、良田等与众多的水流紧紧地搂抱在一起,村是溪水的堤岸,水是村的花衣,家乡因有了溪水的泽惠而富饶,溪水因有了人们的勤劳而妩媚。
溪水环拱的家乡当然也缺不了众多的水塘。庆幸的是我们家后面就有一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水塘,不仅给我们以舌尖上的享受,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
一场妙不可言的春雨过后,塘里的水位渐渐增高了,水面平静时,有孩童将水塘当成镜子,甚至还调皮地做个鬼脸;塘里的水草也开始心旌荡漾,急急地出来露个脸;塘边的野草绿了,各种野花开始孕育苞蕾,就连斯文的垂柳也戴上了鹅黄的发卡……
春天来了。水塘一改冬日的宁静,瞬间爆发出无穷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塘边的灰灰菜、菊花脑、枸杞头、蒲公英等开始成了我们餐桌上争宠的美味,塘里的野水芹也不甘示弱,涌上餐桌也成了佳肴。当青菜、油菜在一阵金黄之后,洋槐花却用特别的馥郁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然而,这些还不是水塘的给予。确切地说,水塘给予人们泽惠应该从清明前后开始。
勤劳的农人在水塘里下了簖,布起虾笼,第二天,就有小鱼小虾之类悄悄溜进农家的锅里,飘着酱香,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也有年龄较大的,用拉网在塘里蹚着,竟然蹚起来不少螺丝……
月儿出来了,像只金蟾似的伏在塘水里,密密的水草与塘边的各种花草耳鬓厮磨着,清风里流淌着清新如水的香。听,四处蛙鼓虫鸣,树叶也诗兴大发,轻声朗诵着夜的诗行。此时,也有捕鱼的好手,打着手电在塘边寻找着溜出来的黄鳝……
春天的背影还未消失,夏季就挤进来了,这不大不小的水塘又换上新衣。荷叶也从月牙状轻轻地舒张开来,田田如盖;青青芦苇和菖蒲业已长成青年,挺直的腰板中早就褪去了羞涩;特别是农人家的鹅鸭,也像是训练有素的兵士,早出晚归的“嘎嘎”叫声中,写满了惬意。
荷花开花了,菱角挂果了,它们好像遵从着塘边树上鸣蝉的号令,将夏季的清香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辣椒的青,茄子的紫,西红柿的红,无不含情脉脉。有趣的是孩童,脱了个精光,“扑通”一声跳到水里,和溪水来了个亲密接触,笑声瞬间四处飘荡……
夏天的夜晚,萤火虫在塘里、塘边徘徊。我们这些孩子手拿蒲扇追逐着,嬉笑着。塘边树下,几位大人正在话桑麻,手里拿着的香烟,睁着猩红的眼,和遥远的星光对接……
水塘不仅是我们的庭院,也是良田的水库。一场雨之后,水田里多余的水哗哗地流进塘里,水塘微笑着吸纳;农田干旱时,又从水塘里取水,水塘开心地输送。
勤劳的人们知道水塘的给予,他们懂得保护水塘,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形成的规矩,不向塘里乱扔、乱倒垃圾,更不向塘里排污。人们常常在冬天踩了荷藕、捕了塘鱼之后就开始清淤,疏浚河塘,还河塘一个干净而整洁的面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朱熹的诗句,写得清新极了,借用过来形容我家乡的水塘,真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水塘是家乡的风景,游子是家乡的风筝。只要思乡这一根线不断,风筝就一定会飘在家乡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