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德明的头像

龚德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2
分享

出门记

   龚德明

   一

在我们这里,“打工"这一叫法出现之前,把去外地谋生赚钱称为“出门"。

一九八一年,我初中毕业,参加完升学考试,感觉考得不理想,便不想再去读书。我已十七岁了,本村的同龄人跟师父学木匠、泥瓦匠,拥有一手技术,随师父上门干手艺活,吃香喝辣的,开始为家里赚钱。我再去读书的话,还要父母供养。学习成绩平平的我,总读下去也浪费时光。村里一位常年出门的年轻汉子,在邻近的万安县大山里砍山扛竹木,每次回到村里,都在众人面前穿戴得齐齐整整,风风光光,买肉喝酒都大方,说话做事也豪爽,不象我们家,一年到头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我已长大成人了,我也可以跟他去出门,赚到钱,让全家人生活过得好些!

我将想法告诉父母,母亲想也不想:“不行!家里不要你赚钱!你还是读书的年龄,好好读你的书!"这个答复,虽然让我失望,但出门的信心不减。

紧张繁忙的夏收夏种“双抢”劳动结束,父母要我静下心来看看书,准备继续读高中,但我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坚决不读书了!我要去出门!”我母亲为此很是生气,“你要是不读书,去出门,就不要回这个家!"父亲和母亲苦口婆心反复劝我:你现在还不是出门赚钱的年龄,还是一心读好书,争取考个大学或中专,将来做个教师,不要在村里吃苦受累种田一辈子。你二哥读了高中,从乡里的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去年刚开始实行民办教师转正考试,就考取了师范院校,成了一名正式教师。我们从小把你们几兄弟拉扯大,你一点也不比二哥差,也一定能考取的。做一名教师,是我曾经的理想。上小学时,因我的语文朗读较好,我们的老师常让我在课堂带同学们朗读,还在同学们面前夸我,以后一定能当个好老师!但象我现在的学习成绩和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已对此没有信心。少年气盛的我,自己认定了的事,无论父母怎么讲,也听不进。

大哥大嫂见我态度坚决,对我说,即使出门也不能跟去砍山扛竹木,那是很危险的,你吃不消。如果一定要出门,就跟大嫂的弟去万安县建房子。大嫂的弟住在本村山寮,近几年,他与其邻村的师父每年“双抢”结束后,带上一班人以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去万安县乡村夯土墙建房子,直到年底回来。我听到有更多伴,满心高兴。

出发前一天,我把要带的衣服、毛巾等放入一洗净的装化肥的蛇皮袋。那天夜里,我太兴奋了,睡不着,凌晨两点就起床了。因路途远,也趁凉快,讲好早上四点出发。儿行千里母担忧。按惯常的做法,每当孩子出远门,母亲必定给孩子捡拾好行李,做好早饭,蒸好三个蛋让孩子吃了出发。今天因父母不同意我出门,他俩假装睡着不理我。好在大哥起来了为我煮好早餐,还给了我五元钱做盘缠。我匆匆吃过,一人来到村口路边等大嫂的弟和邻村一同去万安出门的伙伴们。

我起得太早了!全村一片漆黑寂静,只有村边小河水哗哗作响,后龙山上不时传来几声晚上出来捕鼠的猫头鹰叫声,坐在路旁石条上的我正有些害怕时,村里传来狗吠声,看到路上走来一人,远远便咳嗽一声,我听出,是母亲。母亲来到我身边,轻声细语地,“你不听父母的劝,以后会后悔的。到了外面要注意安全,不能逞强,不懂的事多问问人家。"虽然年少,母亲专门赶来送别的这几句话,说得心里暖暖的,眼眶湿湿的。对出门赚钱,我依然信心十足,“妈放心!我会注意的。”此时,让我想起曾在某本书中看过的一句话:父母与孩子斗气,输的永远是父母。

村里的公鸡鸣啼过数遍之后,一同出门的人到齐了。“正好四点钟,出发!”师傅大声说到。

     二

满天星斗,大地朦胧。虽然正处暑期,一阵夜风吹来,也让人感觉几丝凉意。静静的夜里,只有我们这些人的脚步和说话声,偶尔路边树上传出几声鸟儿拍打翅膀的声音和远处村庄的狗吠。

走在路上,我心里有种激动,终于长大了,可以离开父母,出门赚钱去了。定要好好干,赚到了钱,不仅给自己买两套象样的衣服,让大小伙的自己穿着得帅气些,更要给辛劳的父母买几件他们喜欢的东西!第一次出门,有那么多伴,走那些从未走过的路,过那些从未经过的地方,很是新鲜!

走村过堡,翻山越岭,路越走越窄,村庄越来越小,甚至就只有零星的几幢房子分布。上午十点左右,我们路过一较大的村落,师傅说,我们“出国"了。这里是兴国县均村乡的高建。对这个“出国",我不新奇,与我们村隔河相邻的村子就属兴国县的永丰乡。我们这里是赣县、兴国、万安三县相邻,素有“一脚踏三县”之说,今天走了老半天,还在兴国,看来这“一脚"也是够远的。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万安县一处名为枫林的小集市。一条从山里流出的小河自集市一边蜿蜒流过,不多的店铺就分布在小河旁,集市上摆放着不少竹木加工的饭桌、板凳丶椅子及木桶、藤椅等,几个竹笼里装着鸡鸭,数个箩筐内装着满满梨和李等水果,还有三、五个卖肉的案铺,赶集的人们熙熙攘攘。一家照像的摊位特别令人注目,两幅面积不小的布景画,挂在两端搭于相邻树杈的竹杆上,直垂地面,一幅画是天安门城楼,另一幅是两座高楼及其周边的城市景观,一对穿着整齐的青年男女正在照像师傅的指点下摆好姿势照像。这是当时乡村照像摊都有的布景画,让没有机会去北京、进城里游览的人们在画前拍个照,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每人一缽米饭加一小盘豆角炒肉。各吃各的,吃完饭,由师傅付钱,还给每人发一包软盒的卷烟。店里吃饭,不用自己付钱,还给烟!初出茅庐的我觉得出门真好!师傅把烟给我,说明也把我看成大人了。但这烟我不能抽,要留至过年回家时给我老父亲抽。大家饭后还在饭桌上喝茶水,师傅说,等会儿我们要过一座名叫“滑石岭”的大山,南面上山十五里路,北面下山也十五里,听说那山比较小气,大家在山上,不要乱说话。听到此话,我心里有几份害怕。在家里曾听过山“小气"的含义,在这些山上若看到蛇,千万不能大喊大叫:“这里一条蛇!"只能默默走开,离之远远的。否则,自己周边的蛇会越来越多,直至无法干活行走,非得回家捉来大公鸡到山上宰杀祭拜山神后方能平息。我虽然不甚相信,但听村里多位老人讲亲历过此类事情,我也就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然,惹出事来,对我这个见蛇就怕的人,真是太恐怖!

捡好行李,大家又出发了。在离开餐馆时,师傅仔细检查了我们刚才放东西的位置,是否落下什么。也提醒大家,出门的人,每在一处停留又离开时,一定要看看自已的物件是否都拿齐。我感觉师傅的话很在理,我要记住这些。这也让我想起在小说《红旗谱》中的一情节,李霜泗带着他的女儿双双骑马入城劫富济贫,父亲对女儿说,我们出门干活,一定要牢记沿途的标志物,一旦有事撤退时,才不会走错路。对于今天出门的我,这些话都用得上。

滑石岭,从师傅的话语中我猜测,那山高且陡,加上树木浓密,山路上的石头长期在湿润的状态下,长出了青苔,路人行走极易滑倒。来到滑石岭,果然如此,路两边绿荫覆盖,草木葳蕤。高大浓密的树干树枝几乎让路上行人抬头看不见天。只有透过层层枝叶缝隙的阳光斑斑点点地照在路上。不少铺路石的边缘都附着绿绿的青苔。不时有两旁的树斜向小路,让路人不得不低头走过,仿佛经过一道道拱形门。有时路旁也伸出一两枝开满白色、黄色或紫色小花的技条,野蜂在枝头“嗡嗡嗡”飞舞。尽管山外是烈日当空,酷暑难当的中午,登山的我们却享受着大山里的荫凉,不时还能闻到阵阵沁人心脾的山花清香。两位师傅,一位走在前头引路,一位在后面压阵,我年龄最小,师傅安排我走正中间。大家低着头默默地赶路,森林深处不时传来水流从高处落下撞击石块的“噼里啪啦”的响声和鸟儿的鸣唱声。路旁树上的知了似乎不知疲惫,“诗比呀一一诗比呀一一”喊个没完没了。第一次走这种山路,虽累却也格外关注这大山里的景致,有些高大的树上垂挂下一根根粗壮的藤条,有些古树整株干枯却依然昂首挺立于绿树丛中,树杆上攀附着许多细细的藤缦和白色、红色的野生菌菇。长在路旁悬崖上一株古松树,其树型极象黄山的迎客松。行走在这大山里片石铺就的登山小路上,我想,是什么人如此行善积德,在这荒无人烟,坡陡林密的大山上僻山开路,还铺好石块,其仁心善行令世人称颂。

大约走了两个小时,来到一较开阔处,路边一巨石缝隙里汩汩流出一注清泉,面前一汪清澈之水,水满外溢,旁边石块上放着供路人舀水饮用的接了木柄的竹筒。师傅吩咐大家喝点水再走,但不要喝得太急,先用凉水洗洗手,漱漱口,拍拍双手臂,再慢慢喝。高山有好水,那水喝到嘴里清凉无比,没有任何杂味。一年纪较大的“老出门"在路边摘上几株鲜嫩的鱼腥草洗净后塞入嘴巴嚼上一阵,喝口凉水吞下。高温天气在野外干活,嚼服些清凉解毒的鱼腥草可防中暑,我在家里也用过此法。

继续上山赶路。我轻声问走在我前后的伙伴,为什么刚才喝水时不能太急,还要洗洗手。他们说,大汗淋漓时,喝凉水太急,身体适应不了,易引起闭痧。闭痧是一种令人恐怖的急性病,严重者,可在短时间内夺人性命。出门了,要牢牢记住这些常识。正在大家一声不吭登山时,前头师傅大喊;“大家走快点,很快就到山顶茶亭了,在那里休息一阵!"果然,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粉墙黛瓦,墙面剥落的古老茶亭前。茶亭是古人建于荒山僻壤路旁供肩挑步行辛勤跋涉的过路客遮风挡雨,歇脚解乏的场所。这间茶亭与我见过的茶亭并无差异,整间没有窗户,只有南北两端各一个石头砌成的拱形门。走进亭内,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摆放于中间,四边各放一张板凳。茶亭两边还各摆放有一长条木凳。一位在这里卖茶的满头白发却身材硬朗的老太正在亭外简易的炉灶上生火烧水。我们放下行李,墙面上满是行人用木炭或粉石题写的劝戒出门者的打油诗,其中一首:“出门哥哥心莫花,在家老妹实牵挂。辛苦赚上几个钱,孝敬爷娘要养家。"直白明了。还看到白居易的《东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李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让我想到,在这小小茶亭,曾有多少疲惫的过路客卸下行李重担,喝上一杯卖茶老人冲好的热茶,思家念亲,又与卖茶人天南地北,风土人情聊上一会,看看天色山景,怀揣各自的心愿,挑起物件又登程前行。我门刚喝过水,并不渴,为关照老人的生意,师傅要了两杯茶和一小盘葵花籽,要大家磕些葵花籽,分着喝点茶。我走出茶亭外眺望,只见群山绵延,林木叠翠。

上山容易下山难。经过刚刚十五里的上坡,接着又下坡,我有些双腿打 颤 ,双膝发软,不得不刻意往腿上使劲,一边集中精力走路,一边憧憬着出门赚到钱的美好,心里还是甜滋滋的。当走到开阔处,也放眼看看大山的风光,在那无边无际的翠绿中,有大块大块颜色较浅的地方,那是毛竹,我们行走的路两边就有一根根修直挺拨的毛竹。这令刚走出校门的我联想到在语文课本上的《井冈翠竹》中的一句“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这里虽不是井冈山,但也是与井冈山相邻的万安县!大摡作家袁鹰看到的井冈翠竹与我眼前的万安翠竹也相差无几。如此走着想着,感觉自己的“出门"有种诗情画意。路边出现一间由竹木搭架,顶上覆盖杉木皮的林中小屋,这是供上山采药、狩猎、挖冬笋者在山里住宿过夜的山棚。下坡,下坡,山路弯弯,路线呈一个个“之”字型的下坡,终于下完了坡,地势更开阔了,也可见零星分布的人家。抬头看天,太阳已偏西,地面上的人影长长的。我双腿酸痛,实在疲劳,太想坐下歇歇,但师傅未开口,不敢提,只有暗下决心,坚持、挺住!

前面路边有户人家,一老人家正坐在大门口编藤筐。师傅说:“到那户人家喝口茶。"终于听到这句话!走进那人家,老人非常热情,停下手中活,招呼我们坐,拿来碗,把一壶刚泡好的热茶提倒桌上要我们喝。好一副古道热肠的老人!我一进门便坐在一竹椅上,让各位喝完茶,我才起身喝了碗热茶。稍坐了一会,加上喝了茶,出发时,重获生机,更有力气了!

赶路,赶路,无休止地赶路。不知不觉,天暗下来了,路上不大看得清,远处人家的屋内亮起了灯,路边树林中归巢的鸟儿杂乱地叫着。此时,我真的很疲劳,两小腿罢工了,肌肉绷得紧紧的,僵硬生痛,不听使唤,迈不开步子。我只好就地蹲下。走后面的师傅问明情况,告诉我,这是走太久了,小腿抽筋,不用当心,稍休息就好了。他就在后面停下,等我站起来了,再跟着走。如此,走走停停,看到远处有较多的灯光,师傅说,快到了,前面就是。当我们来到一人家门口时,人们早已吃过晚饭,手摇蒲扇坐着乘凉。搞清楚是建房子的人到了,立即起身为我们烧水煮饭。放下行李,大家陆续去洗浴。我是太累了!浑身上下如散了架,坐着一动也不想动。此时,我想,如果是在家里,父母见我如此劳累,定会帮我提好热水,找好换洗的衣服,让我洗浴后,静静休息一会再吃饭。但现在我已出门,一切都得靠自己。

     三

这里便是我出门的地方:万安县枫林乡之庄上。虽名为“庄",但村庄不大,南北两边是森林覆盖的高山,中间为耕地的一狭长山坑,耕地中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南侧的河堤即为出入山坑的路道。庄上一、二十多户人家较为密集地分布在山坑中段的南边山麓。这里的房子只有一幢可能是当地的宗祠系青砖建筑,其余皆为土墙屋。村子斜对面小河旁座落着一家以水为动力研磨油茶籽的老榨油坊。在我们村里,仅有极少以前祖辈建的古老房屋是土墙屋,新建的均为土砖屋,即先把泥土加水和稻草踩踏翻转均匀,印成一块块砖,待砖干后砌墙而成。我们来此庄上建的是那种土墙屋。

在一起出门的九人当中,有两位师傅,一位是我大嫂的弟,我随侄儿称之为“舅",另一位是舅的师父,乳名“老三",我们称其“三师傅"。他俩不仅承揽工程,自己也干夯实泥土这一“镇墙"的技术活。另两位壮实的小伙跟随师傅出门多年,也学会了“镇墙”,若师傅有事,他俩则干师傅的活,是名符其实的“少师傅"。“镇墙”是建土墙屋最为关键的一工种,两长两短共四块厚实的杉木墙板,围成与墙同宽的长框形,置于墙体之上,内加竹片和木条为墙筋,土倒入框内,两位师傅双脚立于墙板,手握粗大的杵一遍遍反复用力将土夯实,墙体垂直度、紧实度全靠师傅把握。在高高的墙上干这活,既要力气、胆量,更要技术。那位年纪较大的“老出门"掌握了补墙技巧,即对师傅卸了墙板的墙面不平整处,抹上湿润的细土,再用木块打平滑,使墙面美观。另一位厨艺较好者担任厨师兼做好补墙泥土。我没有任何技术,就做“大自然的搬运工",同其他几位一道,从取土处挑土上墙,供镇墙之用。

挑担土到墙上,把空土箕挑回,周而复始。数天下来,感觉这里真的很“山",树高林密,鸟兽麇集,自早到晚,雉鸣鸟飞,一声声麂子的叫声从山中传来,每天都能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或追捕其它鸟类的画面。数辆独轮车在车夫的操控下搭载着一段段粗大的松树杆,每天在村庄前面的路道上“叽哩咕噜"地走着。据当地人说,那是将山里的松树送至赣江边,再上船,运去作修建铁路的枕木。

按照承建方与房主的协议,房主为承建房提供粮、油、菜蔬和住宿。我们吃得最多的菜肴是笋干和南瓜,每天三餐,保证供应。在这满山遍野都是毛竹的地方,笋干必是特产。好在我以前极少吃笋干,加上厨师技术好,我喜欢笋干的味道。庄上的乡俗与我们村相似,谁家建新房,亲戚邻居都会送来各种菜蔬,这叫“送餐",以帮助建房人家解决师傅和工人吃菜问题,这也体现出乡村人家一种互助友好。偶尔有房主的亲友送餐送来肉、鸭之类的,这就是我们改善伙食加餐的日子。年轻的我胃口好,吃得下,挑得土,不管吃什么菜,饭量都不错。

刚开始,师傅安排我同另一名少师傅睡在一雕花琢鳯,油漆闪亮,显得华美富贵的老床铺上。同房间还有一张与我在家睡的相同的简易床,两张板凳,上架两块大床板。可我在那老床上总是睡不着,想着那床睡过什么人,其主人是如何去世的,去世时是不是就躺在这床上,越想越害怕,天天晚上如此,听听其他人因为一天的劳累一个个呼呼大睡。无奈,我只好同工友换了一张简易床才正常睡眠,还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房主有两个儿子,小儿子会篾匠手艺,平时在家里加工竹器出售。大儿子参过军,退伍后在当地乡政府上班。厅堂墙壁上的镜框内一张标题为“某某部队官兵参演电影《赣水苍茫》纪念"的大幅彩色照片,让喜欢看电影又从未见过参加拍电影演员的我好奇又羡慕。在房东的指点下,我仔细在照片上观看其儿子,觉得真是高大威武。一天,房主的大儿子回来了,手上带着一块特别的手表,果然帅气。可能年轻人有共同的语言,我们下班时,他给我们介绍拍电影的情景,还有那块托人从省城买回的手表。这与我们以前看过的手表不同,表盘上无指针,时间直接显示为数字,还有日历。边上一摁,会发出亮光,黑夜也能看清时间。竟有那样神奇的手表!真让我们大长见识。他告诉我们,这是电子手表。

出门的日子就这样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过,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我感觉,出门不是那么容易。

挑土,每天挑土。我们建的房子已放置一楼窗户,高近三米。那天,我挑土行走在墙上,放下满满一担土,挑着两个空土箕返回。此时,前面又一挑土的自墙上走来了。挑空担者应礼让挑重担者,我习惯性地朝搭在墙上的一木桥板走去让路,“嘭"的一声,桥板翘起,我摔下了墙!一屁股坐在地上,桥板、扁担、钩和土箕横七竖八摔在我身边。这突如其来的一摔,我懵了!三师傅听到声音,赶快停下手中活,下到地面,把我扶起,问是否伤着。待弄清楚是放在墙上的桥板末两端斜搭到墙,仅仅是横架于墙上时,他没有责怪我,而是对那放桥板的人大发雷霆:“哪有在墙上如此摆放桥板的!这样会出大事的!"万幸!这一摔,我手臂和脸部有轻微擦伤,右足有些纽伤,并无大碍,休息一天,继续上班。

这一摔,让我对建房挑土的安全性更为重视,若墙更高,如此摔下,后果不堪设想。同样是挑土,为何别人不会发生这种事?还是自己不细心不老练。出门赚钱,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要能吃苦耐劳,还要时时处处注意人身安全!

大约一个星期后,我们正在吃午饭,突然,天空乌云密布,暴雨即降,我们丢下碗筷,跑到工地,用早已备好的一块块稻草帘把墙遮好,并压上石块。刚竖起的土墙若遇暴雨浇淋,如同泥菩萨过河。待墙遮盖好,人人都成了落汤鸡。回来后,一个个提着热水去洗澡寮内洗浴更衣。当我快洗好时,突然感觉浑身无力,心脏跳得剧烈,头上冒大汗,眼前一阵阵发黑,似乎看不清东西,呼吸也不畅。我赶忙穿上衣服,跌跌撞撞走出洗澡寮,其他人见我,“你怎么了!脸和嘴唇都是白的!"“你不舒服?"我有气无力地点头。“可能是闭痧!"“赶快叫三师傅!他会推拿!”我坐在椅子上,没有一丝力气,非常难受。三师傅跑到我面前,一声不吭,快速解开我上衣扣子,双手在我胸前往两边用力推,在额头、太阳穴上推、按、旋,在腋窝、肩膀、手臂、腹部、腹股沟、大腿、小腿和足后根等处反复用力捏、掐。抓住我的手掌用力甩抖,一遍又一遍。一番快速而紧张的忙活后,我浑身更轻松舒服了,旁边的伙伴们都说,“更好了!脸色更好看了!”这时的三师傅满头大汗,脸上落出了笑容,“好了!没事了!”对于闭痧,我早有听闻,若无人及时救治,很可能心脏会停止搏动。我怎么会“闭痧”?若不是三师傅赶来施救,想想也后怕!

次日,天仍下雨,不能上班。我认真思考,我是否真的还小不适宜出门,为何这些不顺利、不安全的“大事情"连续发生在我身上?我不顾父母反对,执意来出门,难道真是错误的?出发时,母亲在村口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我却没能做到。如果继续干下去,是否还会出现类似事情?万事开头难,吃一堑长一智,人都是在学习与锻炼中成长的。也许别人刚出门时也有过相似经历。一定要好好干下去,赚到钱回家!争取将来也成为一名师傅,带上一班人出门,赚更多的钱,那是太好了!

为赶工期,舅专程回我们村新请来两位工地上做事的人与舅一同抵达庄上,刚放下行李,舅便拿出大哥写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说,我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已到,要我尽快回家,准备继续上学。我知道,肯定是父母吩咐大哥写的。舅告诉我,他刚到家,母亲就来了问我的情况,当得知我曾从墙上摔下,母亲急得坐立不安,当即决定要我父亲随同舅走一趟,把我接回。但舅不同意,路远,太难走。

接到信,我反复思考,听父母的话,继续去上学,也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里又苦又累又危险的建房挑土我能干,读书那点辛苦我还会受不了!再说,我读书成绩虽没有顶尖,但也没比别人差多少呀!既然父母如此强烈要我回去读书,那就尊重父母的意见,回去上学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读两年高中,即使不能考取大中专,也心无遗感。再者,文化水平更高,若再去出门,也许各方面会更顺利!

在我回家那天早上,三师傅要安排一人送我一半路程,我坚持不要。他便叮嘱我路上注意事项,炎热天气,口渴了,喝凉水前切莫太急。一人行路到了荒山僻野无人的茶亭,不要长时间停留,因茶亭内有些规矩我不懂。热情的房东为我煮好了早餐,还在门前果树上摘下梨,挑出三个大的塞到我放衣物的那蛇皮袋内,要我路上吃。

再见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出门做事达二十天的庄上。再见了!热情的房东。回家见!处处关心我的师傅和一起吃住干活的伙伴们!

……

经过两年的奋发努力,一九八三年,我考取省城一所院校。今天,我已是一名省中学骨干教师。数十年来,闲暇之时,我常想起那次“出门"。我感恩父母和兄嫂,是他们的恒心坚持,无私付出,让我这个踏上社会的懵懂少年重返校园,进而改变命运。我感恩“出门”地庄上与房东,感恩出门时的师傅与伙伴们,是他们给我心中留下一份美好的印象与温暖的回忆。自出门干活的地方重返念书的校园,这一改变也让我想到柳青在《创业史》中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侯。”而要走好那几步,不仅自己要有主张,更要听听父母师长的建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