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赖永峰的头像

赖永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14
分享

山水茶戏话凤山

散文

山水茶戏话凤山

 

作者:赖永峰

 

“凤栖梧桐落九龙,凰自九天和凤鸣,千峰盘曲如龙舞,龙潭九坎耸九峰。”这首民谣体诗词说的就是安远最美乡村凤山的来由。

凤山,安远县南部第一乡,东江源头第一乡,距离县城仅十公里。南部的三百山和北部的九龙嶂像两道天然屏障护佑着这个九十四平方公里的乡村。下辖五村一居委会,人口一万三千多人。从一九八二年镇岗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文物证明,四千多年前凤山就有人类活动,梁大同十年置县时属南乡,明朝属南水乡龙安堡,民国三十三年正式命名为凤山乡。

据《安远县地名志》记载:凤山地势自北东西向西南倾斜,中部、东部皆为山区,横亘于西北缘的九龙嶂山似一道天然屏障,与东南部的十二排支脉环接呈弧状,致使辖区中偏西部形成面积约十二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小盆地。盆地内地势低平,坦荡无垠,秋冬季节北风猛烈。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的水土都有她的独特的魂灵。那么,凤山这方水土的魂灵又是什么呢?纵观凤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我觉得她的魂灵是:东江源的水和山,九龙嶂的茶与戏!

三百山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东邻寻乌县,地跨欣山、风山、镇岗、三百山四乡镇,而凤山因为地缘优势和占据百分之八十五的份额,据赖屋岗的老辈说,现在的福鳌塘以前是赖屋岗人的山场,因为收租不便,就把它当做嫁妆陪嫁给了过桥垄的人家。因而,凤山也被誉为“东江源头第一乡”。

三百山名称的来由,更有和凤山密不可分,东风湖有座三伯公庙,也叫陈杨胡公庙,当地人叫陈大伯公庙,敬奉着陈均望、杨钧庭、胡均启三位英雄。五百年前,陈杨胡三公和众多无辜百姓一样,深受土豪劣绅的迫害,为了生存躲进三百山避难。由于进山人口太多,生产生活资料无法保障,陈杨胡三公便组织大家在山上开圩做生意,当时的县政府认为这三个人是反叛朝廷的,便呈报朝廷说他们“啸聚山林谋反”,于是朝廷派下重兵围剿三百山,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反围剿,终因寡不敌众,为了保护山上的老百姓,陈杨胡三公在三百山深处的夹河口英勇就义。由于三公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寻医问药,杀富济贫的好事,百姓们便在山中建庙祭祀他们,取名为三伯公庙,将山名改为三伯公山。因为同音,后人简化为“百”,加上他们的就义也解救了山上三百三十座山寮的百姓危难,所以就叫三百山

每年农历二月十六、六月六、十一月十六是陈杨胡公三位大神的生日,县城以南方圆几十公里的百姓都会到东风水库乘船前去朝拜,高峰时达上千人。县交通局每次都会派出几名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和监管水上交通安全。现在那里没有长期驻扎的人员,做生日的前一天,理事会成员会提前把生猪、米、菜等运进去,天亮时分开始杀猪,上午十一时左右开始食流水席,一直到下午两三点左右结束,善男信女除了烧香拜佛都会供奉一些香油、水果、饼干等贡品,大部分人还会随喜捐献一点小钱,在哪里吃饭的每位要缴纳伙食费八元左右。

从东风湖奔流而下的东江水,在五凤围又汇聚了从南迳隘和长江岽款款下来的观音河水,到了石口村再汇聚从九龙嶂流下来的山溪水,一路高歌奔向镇岗河,流到珠江、香港。

凤山河,河堤已经修缮一新,远看像一条玉带在凤山盆地飘忽,近看河水清亮透彻,连水底游弋的小鱼呼吸时张开的红色鱼鳍也纤毫毕露;喝一口清甜甘醇,她滋润着凤山一万多醇厚的山民,更给香港同胞带去深情问候。

关于三百山的山和水,许许多多文人骚客写下过无数雄文美篇,或抒情或赞美,然而,在这些文字中都没有人告诉我,三百山融汇在凤山人民血脉中的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凤山人,我也常常“上穷碧落下黄泉”,苦思冥想多年。忽然有一天,我豁然开朗,三百山、东江源就像母亲,温柔绵绵,包容宽广,倾尽所有哺育每一个投入怀抱的子孙。千百年来,融入了凤山人民骨子里的一组文化DNA是:宽广包容、温柔良善、爱与付出。

而另外一组文化DNA则来自于九龙山。这座安远的历史文化名山,伫立在凤山的北面,就像父亲一样站在你的背后,刚毅,厚重,让人感到踏实。

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凤山人居住在九龙山上,据九龙山老茶农卢华林(1884年生)介绍:“听老前辈讲,古时九龙山下南乡的凤山有一马家寡妇没有儿子,只生有四个女儿,常受他人欺侮,于是带着女儿搬到九龙山上的龙潭面来居住,以种茶为生。后来招郎进舍(入赘),生男育女,从此人多起来,马家成了龙潭面的主人。再看卢氏族谱记载:“七十世端公孙德兴到镇岗的老井潭立居,后裔钦练和上英带儿孙迁往凤山的中心岗居住,后迁往新龙长星、救民寨一带立居。其后代有盛妻(1692年生)、永和(1714年生)葬九龙嶂庙背,永辉妻(1744年生)葬九龙嶂庙背山。”由于九龙山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因此,居住在山上人们,多以种茶为生。自古以来,九龙山的茶叶都很有名气。九龙茶曾为朝廷贡品。

可以说,九龙茶的生产基本上是以凤山卢氏一脉为主导的,凤山赖屋岗、山下钟屋、新龙乡九龙北面山脚下等几个屋场的百姓为辅的格局。为了九龙茶,凤山卢氏等茶农,耐得住深山的寂寞,受尽了艰难与困苦,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终于使九龙茶成为安远一张亮丽的名片。

据《安远县志》记载:“茶,惟九龙嶂所产者为佳,雍正五年,取以作贡,计正额六十斤。”《赣州府志》食货篇也记载:“茶. 储山、九龙山、盘古山所产皆著名。”每逢产茶季节,外地商贾纷纷前往九龙山争购九龙茶。”

九龙山的茶成就了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的始祖戏《摘大茶》的形成,也深受赖屋岗“车马灯”的影响,“车马灯”中小丑的服装道具,穿插、打浑,都为《摘大茶》戏中茶童的表演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赖屋岗车马灯的形成,也藉以通过九龙茶的贸易,由赖屋岗的挑夫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引进来的文化精华。

赖屋岗车马灯和赣南采茶戏的形成发展,无不昭示着九龙山的血脉在凤山民众中的体现,一代代的子孙展示着凤山人民坚强、勇敢、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等优良品格。

凤山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凤山子民,每一个时代,凤山人民都用其特有的方式展示她的风采魅力。

在上世纪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凤山人民也不甘落后,先后涌现了革命先烈唐赞先、唐凯章、少年英雄唐金太和老红军卢来发等彪炳史册的英雄。凤山这块仅有三四千人的红色土地,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38人。

崇文重教的凤山人民,不管多难多苦,都会把后代教育当做头等大事,凤山小学、凤山中学也成为安远明星学校。从凤山出去学子中先后涌现了肿瘤专家、博士生导师陈声波,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赖晓平,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赖忠平,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卢海庭,医学博士赖玉梅;著名军旅作家卢江林,广州铁路文联秘书长、作家陈志雄等名家学者。全乡有博士十一名,硕士近百人。担任过厅级领导职务的有卢联灿等等。

“美丽乡村建设是凤山几届党政班子共同的追求,只有把我们的乡村建设美了,才对得起东江源头第一乡的称号。”凤山乡党委书记陈斐告诉我,现在,凤山正在配合三百山旅游建设三大工程,在东河村井安山路口建设游客中心,正在建设的凤山至过桥垄公路,明年可以通车,从凤山去三百山旅游,可以少走几十公里弯路了,坳背码头明年也可以投入运营,以后走水路进山也别有一番景致。

今天,你走进凤山,扑面而来的是苍翠的青山,淙淙的绿水,四时鲜花盛开,常年瓜果飘香;水泥路纵横交错,小洋楼鳞次栉比,无论门前屋后还是道路两旁,到处都是整齐整洁干干净净;石陂头的草鱼还是泉水青草饲养,石口的柚子安远头牌无人撼动,田心的仔、泥洋的芋子几百年口感不变,东河的紫署虽是新品,网上行销供不应求,赖屋岗依然瓜香果甜,马灯打得咚咚里个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