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什么样的男人恋爱、结婚,是女人必须自己经历并完成的人生选择题。一个经常往来且对自己始终充满爱意、心地善良且生存能力很强的普通人,一个思想正统、家境殷实、一旦对自己心生爱意就执著不变的中年人,一个风流潇洒而又招人喜爱的帅哥,当这样三个男人轮番出现在你面前,你会选择谁呢?这就是英国小说家哈代在小说《远离尘嚣》中为女主人公设置的单项选择题。
美丽、高傲的女农场主芭思希芭,当忠诚能干的农民奥克向她含蓄表白时,她拒绝了,连谈恋爱的机会都不给;面对家境殷实而又稳重痴情的农场主波德伍德,她先戏弄后拒绝,有些残酷;英俊风流的中士特洛伊小施手段,她就与之成婚。接下来,特洛伊前女友出现,波德伍德开枪打死特洛伊,彼时她的农场也遇到麻烦,情场、农场均失意的芭思希芭最后选择了奥克,一个圆满的结局。这只是一个故事,发生地威瑟伯里也是作者的虚构,但故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生活,或者说现在依然是某些女性必须面对的生活现实,这或许也是小说成为名著的重要原因。
女人,一个漂亮而又有些地位的女人,像女农场主芭思希芭,标准的白富美,至少会遇到三类追求者:一个朴实能干的男人,不善言辞,不会逼迫你接受他,更不会“忽悠”你,你不太中意他,甚至也不怎么关注他,比如奥克;一个家境优厚而且稳重的男人,自己圈子中人或者社会地位相当的人,对你心生爱慕,追求真诚而强烈,比如波德伍德;一个风流帅气的男人,身后有多少风流债亦不可知,但外型英俊、谈吐优雅,基本上接近高富帅,属于稍微主动一下就没有女人能够拒绝的那种,如特洛伊。当然,在社会变化急剧的今天,还可能有第四类甚至第N类追求者。如果你恰好是现实版的女农场主芭思希芭,面对这种情形,你将如何选择?是现实一些,理性一些,抑或感性一些。
如果女农场主一开始就选择朴实能干的奥克,不管是从小说的结局看,还是从婚姻角度而言,这应该是最现实的,平淡却稳定;如果选择家境优厚的男农场主波德伍德,可谓“门当户对”,无论从旁人观感还是个人感受,应该都不错;选择风流帅气的特洛伊,假如特洛伊从此收敛一下花心,增强一下家庭责任感,也未尝不是一段美满的王子与公主式的爱情故事。如同虚构的故事不等同于读者所思一样,现实也往往不会遵从当事人的思路走,更不用说理想化状态。不要说一个举目无亲、缺乏阅历、美丽孤傲的女农场主,即便是一个有知识、有姿色、有地位的现代美女,假如她面对这样几种选择,没人帮她分析、帮她应对,她自己又不愿意主动问计于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谁知道她的芳心会在冲动之下偏向谁呢?恐怕没有几个女人不犯女农场主最初的错误,沉迷于爱的“特洛伊木马”;也没有几个犯错的女人会有女农场主后来的运气和勇气,重拾最初的真爱。
一般而言,如果恋爱的基调是激情多一些,而婚姻的基调应该是稳定平实为主。恋爱可以一谈了之,而婚姻是在一起生活。老百姓经常讲“结婚就是过日子”,而日子需要一天一天过,相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往往显得平淡而琐碎,甚至单调而乏味。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遇到或听闻类似的事:有的女性明知她中意的人不是过日子的,却偏要跟人家好,正所谓爱情使女人昏了头,即使面对的是“木马”甚或陷阱,也要奋不顾身地冲过去;反之,有些女性,考虑很现实、选择也理智,婚姻生活往往也较为稳定。
不知为何,每当涉及才子佳人,总会想到三位有名的中国知识女性——林徽茵、王映霞和张爱玲。她们都是典型的“白富美”,更是她们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才女。林女士没有选择志趣相投的文人,而选择搞建筑的梁思成,婚姻生活比较稳定;王女士与大作家郁达夫分手后,找到她余生的另一伴,不是名人却也稳重,婚姻归于稳定。学林徽茵,起初要有定力;学王映霞,摆脱第一次选择,第二次认真选择。两位女性的选择表明,女性面对爱情时,不被表象和冲动所迷惑,尤为重要。
对比林徽茵、王映霞,张爱玲的恋爱、婚姻都很失败。张爱玲是很有才的奇女子,又是很痴情的小女人。她痴情地没有大是大非,明知胡兰成是汉奸,还接纳他。她没有林徽因明智,也不如王映霞果断,对胡兰成的风流多情装作不知,在人家有意躲避自己的情况下还执著找寻,亲历始乱终弃的悲剧。她后来与一个大许多的外国病老头子凑合过了十来年,余生很是孤寂。她对男女之情应该不陌生,而且感受也很丰富,否则不可能写出那么多充斥相关描写的文学作品,更不可能因此吸引至今依然热络的众多“张迷”;然而,她可能只是迷信爱情,并不真正懂得婚姻,加上有些糟糕的运气,以至于自己的爱情婚姻很不幸。恋爱、婚姻分别对应着相遇、相知。恋爱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功课,与什么人相遇进而心动确实充满偶然性,而婚姻确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功课,需要彼此互信、默契,才能共同面对和分享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喜与忧。
物有万象,人有千面。现实生活中,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爱情和婚姻永远不可能是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但小说《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芭思希芭最终获得美好的爱情和婚姻,值得时下高学历、高收入甚或高颜值而又渴望爱情和婚姻的大龄“剩女”思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