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学锋的头像

聂学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23
分享

悠然古村

永丰的古村古建筑有不少,有些古村,让人慨长思而怀古质朴,观胜景而感古朴雄健,聆古屋而悟古风犹存。

天空润红的霞色和摄友的单反,为我们的古村行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 。

摄友们采风的第一个村是陶唐乡金溪文化古村。

映入眼帘的垛子(马头墙)排列有序,如站立的卫士,威武雄壮。各家各式门楼慈祥有礼貌地介绍着自己,让我们亲切了几分。各房子与房子之间巷道领我们穿行于纵横,变黄的鹅卵石和青苔攀爬的青石板让我堕入通衢广陌,惟意所之。

金溪文化古村现存明清建筑房屋还真有来头,遍数唯多为良。20多栋房屋,竟有祠堂3座,书院5座。这在偏远农村,不协调,又可观,耕读文化的根底,是人们难以想象。

民宅大多依水而建,坐北向南。那些竖立的大门坊和房檐上绘有精美图画图案,字画相间,明清风格跃然其间。房屋门楼上的楹联依稀可见,果然,书院的墨迹溅散在各家庭院,浓厚的墨水香韵气息飘忽在如今珍贵的文化艺术品上。

有一座古宅用两米高墙圈围,墙内圈围的田有10亩之多,屋田共院,可见主人是惜土如金。对土地爱得深沉的主人,用意的良苦,跃然田院。

村头两栋古宅,一前一后摆着架势。小溪从两栋古宅之间潺潺流过,不知是溪水伴古宅,还是古宅舞溪水。这是全村最大的古宅,占地面积达2080平方米,我们细数一下,好家伙,整座古宅建有大小厅堂12个,砖砌天井4口,安装木门36扇,墙头建筑垛子40挑。真是大户中的大户。后宅现还有人居住,原貌保护较好。我疑视着这古宅,分明就是古代文化的艺术陈列馆。整个古村房宅虽然破落、倒塌,藓苔密布,野藤缠杀,但从斑斑旧迹中可看出以前的昌盛繁荣好景致,看过之后令人遐思、感叹。

金溪古村三面环山,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水从有名的大仙岩溶洞谈笑而出,泛尽却行进金灿灿的稻田。金黄色的稻谷映入溪水,宛如金龙卧溪,如天落镜湖,翻搅起金色水花,飞珠滚金。

金溪的古树有着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的雄姿。树种繁多,光樟树、银杏、枫树、喜树等常绿阔叶树就有百棵,百年以上的古树有40多棵。村尾一棵迄今有1000多年的银杏树,当阳光洒在像精美的小纸扇翠绿的叶子上,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透着一股灵动的美。它修长的枝干,像一把撑开的碧绿大伞,茂密的树叶,遮天蔽日,彰显着无穷魅力,堪称树王一点不假。

据族谱记载:“吾宗来自李唐氏,迤逦五朝至今矣”。一个小山村,自唐代传承而来,历千年而留下的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真让人不敢想象。

古村,古树,金水相互辉映,在沧桑满目里,古风犹存。

在赞叹中,摄友们又奔向沙溪镇沙溪村河下古村采风。

纵目望视,整个河下村大部分是明清古建筑,我都怀疑是不是时光倒流,回到了明清时代。

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村古建筑确实罕见,而且相对那么集中。

“大夫第”雄居村中,像凯旋而归的英雄。主人李文潓,被勅授布里厅,诰封奉直大夫,获朝廷五次制诰奖励。尤其是在“大夫第”的雄姿里,留下的大夫等人捐千金重修文忠公祠(欧阳修祠)和文儒读书堂,并西阳宫右侧扩建了书院前栋,合为泷冈书院的口碑。一颗善良的心,一双温暖的手,深藏我一生的感动。

敦本堂坐落讲究,房前院里空地广阔,空地前有一口大池塘,“几疑浮鸭啜金粟,恍看游鱼在玉壸”,悠哉,不亦乐乎。惇庸堂虽谦虚退在两古屋之后,花格围墙的门楼典雅精致,别具一格,可见匠人的高超手艺。

思成堂(志録公祠)、思敬堂(志镐公祠)保存完好;文浴第、文浦第、文澡第、章桂第、光熙第、光炜第等十几栋大型古建筑守望着平静的家园,为河下古村增辉不少。

引人注目的还是培风楼、玲珑桥。它的旁边是作巍楼,前襟泷江,后枕冈峦,左右映带瓦屋,茂树参差,而且虚阁玲珑四达,令花鸟蜂蝶云集。穿玲珑桥而过,春夏之时,携子读书其上,温凉骤至,好不舒畅安适 。

最有诗意的还是河下古村营前曾流传的四景,很有趣味。第一景为“古井泉香”。“比户乘冬争浸酒,辘轳声散晓霜天”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古井人们用古井里的香泉浸米酿酒盛况。第二景为“蜡园香雪”。 坐落在营前的梅园,蜡梅怒放,花瓣掉在地上,如寒冬积雪。 正如李志钢诗曰:“蜡绕营前绝俗埃,薫风传粉点香腮;晶莹疑积三冬雪,馥郁应欺十月梅”。 第三景为“晚市絃歌”。“ 笛韻随同书韻引,琴声度与漏声传;嚣塵息静絃歌永,卧听清音徹晓天”。山村的夜晚,篝火灼烁,晚唱悠悠,村民生活在极乐世界。第四景为“连塘印月”。 清澈的池塘,水光潋滟,皓月被池塘的美景惊呆了,不小心掉进了池塘。月明如水,水中捉月。古村四景真是让人陶醉。

两个古村外观的古美令人难忘。让我激情的还是他们的耕读文化。

金溪人读书蔚然成风,曾有十八秀才拜天香。村里先后有五座书院,宋代有松阴书院、溪南书院,明代有筠阴书院,清代有求仁书院、枕江书院。耕读并举,诗书传家。村里走出六位进士,出过两位知府。徐氏大祠堂有一对联:“自唐代至今千年乡帮颇称旧族,继偃王而下百世史册不少名人”,便是对千年古村文化的奋笔疾书。

河下古村是欧公故里遗留的唯一古村,他们弘扬传统文化,崇尚欧公气节,尊师重教,曾出现爷孙同窗;为了乡村邻里,有过清朝和民国时期两朝在此办学的辉煌过往。当时,因求学学生太多,村里居然住不下,很多学生只好到邻村借居。学校影响力远震百里,培养的教师人才占了当时欧阳修的西阳宫文儒书院教师的一半以上。涌现了勅授布理厅、诰封奉直大夫李自馨和勅封儒林郎、候选布政司经厯李维玙等一大批英才。

日月丽文风,星斗裁文章,古村的美,让我的心底会奔涌出一种耕读文化庄严而鲜活的释放欲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