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下西坊,有人说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是的,下西坊街历练着人间烟火,追随着时光踽踽独行。在云水之间相忘与相望,充满了念于心间或忘于风尘的历练。尽管如此,我依旧相信能在尘世中找到那份至真至诚的本色。
机会终于来了。我在申报下西坊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在岁月缝隙的穿插交织里,不负时光,不负爱,更不负每一次美好的遇见,找到了一抹馨香。
下西坊,时光深处依然是岁月的淳美。
下西坊,是最美的。1958年,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夫人康克清来到永丰。在下西坊,看到下西坊街面建筑多为两层木质阁楼,二楼走马楼(阁楼)挑出,由木葫芦为栏杆,阁楼彩绘各种图案;各个店所绘颜色不同,显得绚丽多彩,五彩斑斓。一楼店面全是由一块块长木板做成。她很感兴趣,亲自走到走马楼上,观看下西坊整个街景。下来时还开关店门,高兴地说这条街是江南最美的街。
据年过八十的当年油漆工回忆,当时县里为了庆祝祖国建国10周年,把下西坊街原来斑驳油漆的街面,重新油漆了一遍,那时他们是日日夜夜赶工,虽累,但是很快乐。油漆后的下西坊街甚是漂亮,尤其是那些走马楼(阁楼)一字排开伸出到街面,各种颜色交叉,很是威武雄壮,气宇轩昂,他们无不为自己的手艺而感到骄傲。可惜的是,后来官方因有的店面失火,下令把走马楼(阁楼)全部锯掉。漆匠建设,木匠破坏;以后泥水匠更是破坏的厉害,干脆把店门也全部卸去,用砖代替木店门。在匠人的折腾下,整个下西坊面目全非,也就变成了现在破烂不堪的街景。他的眼角湿了,他的心在痛。他说,要是康大姐再来看,一定会惊讶变化的奇异。多么希望能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真正的永丰下西坊街,是永丰的标志性建筑。
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永丰人民的心声,或许每个人都有不愿提起的心事,只是没有地方诉说,只是遇到了同一条路上的人。
永丰的街甚是奇特,三教九流泾渭分明。下西坊。虽没有号称“河湾街的店,箩田塅上的田”的河湾街的繁荣富足,没有城内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那样的雍容典雅,却有平民布衣的性情粗犷,白丁俗客的豪爽坦荡。
熙来攘往的人群,站在噪声和拥挤的街上,足可体验到不用移步人自走的魅力。站在街上,可以感觉到馆子店的芳香四溢,酒店的痛快淋漓。一个庶民世界的丰乐何以了得。
曾家角的水井,作为下西坊的排头兵,倒也合适。用生铁铸成的年代久远的井圈,外壁的铭文,便有了酒店的横,馆子店的捺、染布店的竖,以及其他店的点。什么二仔、四仔酒店的挑水工,像一个个字,在模糊中酩酊跌宕烂漫。
酒店在下西坊是主流店面,什么群英楼、孙氏、张氏、徐氏、金福顺、玉和春等十来家酒店(凡是用氏的都省去了名字),让我看到了下西坊的一种繁华,一种安稳,一种风骨。酒浓的双酒与酒薄的单酒为食客身份和酒量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开怀畅饮,让劳顿烟消云散,令烦恼成为美的转换。
馆子店毫不逊色,有解氏粉干、包面点,就坐落在现曾家角失火那一块。最有名的要数六一馆,虽然几易地点,丝毫没有影响生意的红火。他的面条的韧性,发糕的松软,包子的馅鲜;尤其是八大八小美食,闻名永丰。八大为炒盆,鸡肉鱼等八盆为上等菜;八小为小碟,干货、小笼包等,极其精致。客人用餐,用屏风一围,成了一个舒服的包厢,倒也显得是下西坊贵族的档位。
和中饭店是最便民的旅社,南来北往的人,尤其是藤田人,什么薯粉丝、大蒜、毛边纸等贩运客商,都是落脚此店。因为这里是全县价位最低的饭店,吃住方便,生意人日子在这里一一略过,去与归,早与晚,在店老板乡情里不断得到派送。
其余的就是染布店、理发店、开水店、金银店、木匠店、鉄匠店、裁缝店、烟店、斗笠、渔网等便民服务店。大小的店面,撑起一个个生活的街标,那些便民服务的旗幡,生动了对“家”的认知。
阔气的还有药店,立三药店、丁氏药店,虽然比不上庆春药店的规模和档次,但让人感觉到他们特有的亲和力。他们一边收购着草药,一边悬壶济世。下雨天那双木踏板鞋在青石板上留下的声音,踏响在杏林春满的日子里。
天花宫很大,一直通向后面吉庆庙对面的的戏台。天花宫里面有戏台,但是演戏不多。传说小孩感染天花,都抱到这里来敬菩萨,菩萨会保佑其病愈。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抗日,中国著名演员盖叫天在天花宫义演几天,把中国京剧艺术的魅力表演得淋漓尽致,向永丰人民一展“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的风采。
盖叫天为什么会来永丰?据老一辈回忆。当时永丰是抗战后方,从南昌搬到永丰的学校有国家体育学院、国立十三中学,都在永华坛,盖叫天也是随他们而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永丰给了他们不屈的骨骼,体育那一叶温暖感染着永丰人,让老一辈永丰人学体育的特别多。
下西坊全部是木头房子,火灾比较多。于是火神爷最受欢迎。原来火神庙在生资公司卖肥料对面,后迁横巷里(宋家圈口)上面的阁楼上,每年二月过完年,绍福瞎子就会到那里敲渔鼓,唱戏,唱一个月。用温情的歌和戏,给看戏的人敲出当年最好的运气。
汤家巷口对面是消防瞭望楼,一口大钟高高挂在三楼,当有火警时,大钟就有人敲钟。里面摆满了铜制灭火水枪,有了它,可以制服火的凶狂,守一街的清欢。
瞭望楼隔壁是魏姓人油行杂货店。1930年7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国革命前敌委员会”在“从汀州向长沙”的征途中,来到永丰县城,就住在这里。住了两夜,写下了《蝶恋花·进军南昌》的初稿,全篇为:“六月红军惩腐恶,欲打南昌必走汀州过,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十万工农各汇合,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统治阶级余魂落。”岁月如歌,为下西坊沉淀了贵重的回忆。解放后这里是恩江镇镇政府的办公地,成了恩江镇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油行杂货店斜对面是当铺和门佬下杂货店,解放后成为了邮政局,岁月中的变迁,充满了书信电报的芳香。
下西坊的规矩是繁杂的,最有趣的是吃凤凰酒。迎亲新娘进门,就要扎五花灯。所谓五花灯,就是在进门的地上放一个器皿,里面插满烛火,由牵娘牵新娘跨过去。新娘进房,前来害新娘的人,就开始吃炒了7-8个菜的凤凰酒,吃完酒,大家就去新房害新娘,直到大家都累了才散。闹新房,人们和着一颗喜庆的心,掬一捧喜欢,握一份祝福,在良宵吉日,以凤凰酒的酒气,以喧嚣让新娘好运连连。
下西坊是永丰平民的大世界。1949年7月13日,永丰迎来了解放。解放军队伍开进下西坊时,全部店铺都被关门。一个胆大的小姑娘听到解放军的脚步,探出了头,解放军逗她玩,她胆大地打开了半扇店门。几个解放军走进去说道:“你们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是人民的队伍。”于是躲在楼上的父母亲走下楼,打开了店门,送东西给解放军吃。解放军不肯要,说我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下西坊的店门一下子全部打开了。世间之美,除了用来回眸、缘聚,还应怀念与铭记。说到这里,下西坊人很是激动。解放军是用大锅在街上煮饭,锅巴分给小朋友吃。晚上全部打地铺睡在各家店里,有的还睡在走马楼(阁楼)下面。走马楼的身心在感悟着新的军队。
下西坊、走马楼、满天的星星、熟睡的军队和平民,沉默而宁静,没有秘密,普通生活,陷在喜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