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简宜贵的头像

简宜贵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6/30
分享

文学视野下的黔地德江人文新解读——读林汉筠散文集《黔地行记》

中国作家、粤黔协同发展文化使者林汉筠,刚到德江文联挂职,就带来他刚出版的文化散文集《岭南读碑记》。我们聚在贵州工程职业学院的学术报告厅,讨论得不亦乐乎。广东的文友,贵州的文友从此结缘,以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发展的热情担当,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挂职结束不久,林汉筠这本散发着油墨馨香的文学散文集《黔地行记》又摆在了我们面前,给了我新的惊喜!

捧读《黔地行记》,我的思维又一次随他飞到了那些我曾经熟悉的所在,文字里的这些地方又变得清晰起来,还带着文学的盎然诗意。我仿佛看见他,马不停蹄地,在黔地德江这块土地上东奔西走,寻找潜藏在世俗尘埃下的文化与诗意。

他去枫香溪瞻仰红三军入黔闹革命的英雄事迹;去鹿溪洞佛寺凭吊剿匪牺牲的烈士;去平原镇十字村拜谒黔北工委旧址;去新滩的山水之间品读英雄们用生命写就的悲壮史诗;去乌江古纤道聆听船工号子,寻找被历史与流水尘封的“黔中砥柱”,追寻黔地先民逆水而上的壮志豪情。

他去安化文庙体验“仁”“礼”“美”“善”,翻阅四书五经,寻找描述德江的文化语境;观看德江炸龙和德江水龙节,用赞赏的目光欣赏“东方狂欢节”和“土家儿女的精神图腾”;去稳坪铁坑观看神秘傩戏,寻求生活的“美好寓意,和理想化了的共同文化想象”;走进扶阳古城,品读由一块一块隋唐的石头码成的诗句,抚摸历史的沧桑和岁月路过的痕迹。

他去高山仰沐月光,伸手摘星辰,与本地歌手放歌德江;咀嚼着《哈扎尔辞典》的经典语句去桶井“乡愁文化苑”体验“乡愁的温暖如春、撕心裂肺和近乡情怯”;去楠杆拜访神秘而又“大器晚成”的山村“淑女”——亚洲楠木王,去古诗里寻找楠木的诗意幽香;去泉口读石,吟哦“千峰当此境,谁可共登临”;去沙溪访古寨,看千重岭,打卡网红“古村28度”,体验土家花灯、傩戏、山歌、哭嫁、板凳戏、建房歌、吹唢呐、打响器等民俗。

他在雪花飘飞的诗意境界里去钱家乡平安村会晤“会林”,去《诗经》里寻找“泽沛甘棠”的深层注解;在平原老厂看艳丽的桃花,追寻古代盐商的跋涉足迹,寻找唐诗里的古典意象。

他去上堰听茶,去陆羽的《茶经》寻找生活雅趣;去楠杆品味熬熬茶的“嬢嬢味道”;去煎茶观德江人的过年习俗;去荆角杉树赶“嬢嬢场”,去岩底寻找“夫妻树”,探秘“小傩洞”;去洋山河寻找天地、日月、星辰、春暖秋凉寒来暑往。

……

他把他叙写黔地德江的那些诗意文字和德江文友撰写的文学作品推荐给朋友,让他们知道了黔东德江这块热土上蕴藏的巨大潜能。

一本《岭南读碑记》,把岭南人的“忠”“义”“仁”“勇”“信”带到了贵州;一本《黔地行记》,把贵州人的“真”“善”“美”“礼”“勇”和古老神秘的黔地文化带出山外。

他用诗意的笔触在岭南与黔地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之桥,文学之桥,友谊之桥。

我仿佛看见他坐在城市德江华灯初上某个房间的电脑桌前,凝神思索,然后敲动键盘,用他独具一格的文学表达,给予德江山水人文新的文学解读。

《黔地行记》这本散文集,是纪实的。其中关于史实的叙写,完全遵照了历史的定位与陈述。关于文化习俗的描述,也充分遵从了黔东土家族人民的精神意愿。也是文学的。他站在史实的岸边,蹲在人文的丛林,用自己烂漫的语言,将黔东德江的山水人文描述得诗意盎然。他上下伸展,纵横裨阖,调用自己的学识储备和文学经验,让这本散文集既有了信息的密度,又有了人文的厚度,更有了精神的高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