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远娜的头像

姜远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6
分享

娃在他乡挺好的


姜远娜

高考过后,故乡只剩冬夏,再无春秋……这句话,是儿子高考那天,我留在QQ空间的心情日志。

多年后,儿子停留于故乡的,没了冬夏,也没了春秋——他就业于曾就读过的省城,不久的将来,定会安家于斯。

工作性质决定,五一小长假,他又不能如期带女友回家。想儿心切,更是急于看到他心仪的女孩儿,于是,订了动车票,我直奔省城。

出了站台,通过检票口,已是下午三点多。几乎同时,远远地,我和前来接站的儿子逡巡的目光对视,彼此微笑招手。“不简单呀,小姜,自个儿都能来省城了!”儿子一边接过行李箱,一边拍着我肩膀,打着哈哈。“去,你个熊孩子,没大没小。你回不去,我总能来看你们吧?”我嗔怪着,就是不告诉他,我如何狼狈的拖着行李箱,慌慌乱乱的随着人流找寻、确认自己所乘车的班次和脚下黄色的候车标牌。

儿子提着行李箱,牵着我的手,出了站口,穿过车水马龙,搭上了公交车。“这是济南大学,那是齐鲁医院……妈,你还记不记得,你跟爸来学校送我报到时,咱们就在这家馆子喝过羊汤?那老板就是咱烟台的。”一路上,儿子不时地做着向导,全然一副“当地通”的模样。

到了住处,屋不大,却窗明几净。衣服鞋袜叠放有序;床单被褥素雅整洁;床头柜上的书籍码齐安放;屋中靠墙的长柜上,日常用品各就其位;洗衣机,空调,冰箱、热水器等一应俱全,卫生间也是干净、清爽……

曾几何时,回了家,臭小子将臭鞋臭袜子往卫生间里一扔,往沙发上一躺,将臭脚往妈怀里一伸:剪指甲。或者转身掉头:掏耳朵。更可恨的是,看着电视,我把了瓜子放进他嘴里,他“吧嗒吧嗒,吃得喷香,还心安理得。看着儿子洗着水果的背影,心窃喜:这娃离开爹妈离开家,也能把自己照顾得蛮好嘛!看来,该放手,就得放手。

只是没有厨房,少了锅碗瓢盆,总感觉不像个家。我也想给儿子做个手擀面,包个三鲜饺子,烙个大油饼,却只是想想而已,唉!儿子似乎看出了我的怅惘,妈,心怡明天休班过来看你哈。心怡,名字都那么可人的一个女孩子,是他的大学同学,在省城一家医院工作。看过照片多次,就是不知性情,是不是如儿子说得那么温柔体贴?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立自己的小家,过烟火日子的吧?我傻傻地想,儿子坏坏地笑,妈,我懂你的心思,放心吧,这辈子,我非她不娶。那神情,仿佛赢了全世界。

傍晚,儿子带我品尝了济南小吃,就近在森林公园转了转。偌大的公园,清幽洁美,林木参天,花团锦簇,神清气爽,令人沉醉其中。纳凉的人儿三三两两,沿着林荫路走着说着笑着,怡然自乐;广场上,男女老少,着装统一,迈着轻盈的舞步,和着欢快的节拍,翩然悠然;也不乏爱好跑步的健身者,踏步均匀,铿锵有力,向着前方,间或摸摸蹒跚学步的顽童的头;更有草坪上,热恋中的情人,相依相偎,说着悄悄话。儿子说,这里是跟女友最喜欢、常光顾的地儿。别说,还真不错的一处自然氧吧!

顺路,儿子带我去他们医院转了转。这也是我关心的。一楼工作室,安静宽敞,医疗器械井然有序,工作人员操作自如,有条不紊。二楼办公室,明亮舒服,电脑桌,办公椅,大沙发,宽茶几……单位的值班同事,热情的跟我打着招呼,夸娃的勤奋、懂事和善解人意。我嘴上客气,心自是乐颠颠的。儿子说:“妈,我即使不能成为你的骄傲,至少,我会让你和爸放心!”

回了住处,洗漱完毕,儿子倒了热水,妈,泡泡脚;随即,他又倒了一杯,妈,喝水;睡觉时,他会给你掖好被角。所做的种种,都曾是我为他做过的呀!到了生处睡不着觉的我,守着儿子,就如守着母亲守着家,带着心满意足,安然入睡,一觉到天明。

早起,桌子上,济南灌汤包、油条、小米粥、小凉菜等摆了一溜儿,杯子下压着一纸条:妈,我去站点接心怡了,醒后记得吃早饭。大约九点,丑婆婆准备接新媳妇吧。哈哈,坏小子!

心怡,高挑的个头,一袭披肩长发,掩饰不住她羞红的脸庞,文静又秀气。一声阿姨好,让我甜上心头,越看越喜欢。简单寒暄,便开启了游玩大济南的模式。行程的路线、时间和出行方式,孩子都做了安排,妥妥的。俩娃带我逛大明湖,领略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醉美春色;游趵突泉,欣赏了“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的不凡景致……一路,高大帅气的儿子,左肩背着老妈的包,右肩背着女友的包,一手牵着女友,一手挽着老妈,自成一道风景。我的心,总被扯了一下,又一下,疼。我害怕,我有一天苍老,成为儿子的包袱;我欣慰,孩子已长大,成了我的依靠。

送我返程那天,儿子订票,取票。心怡准备了一大包吃的用的。送我至检票口,儿子着重强调:看好行李,找准候车厅,再不懂,找服务民警,不能上火哦!哎呀,这娃够啰嗦!拥抱,互道珍重,频频回首间,看到他们不断挥舞的双手,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不舍。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样亦步亦趋地目送他们远走他乡……

依然关注娃所在城的天气预报,阴晴冷暖时刻挂心头;依然不时地叨扰人家,吃的啥喝的啥,钱够不够花;依然是少熬夜,多看书,不许欺负心怡等老掉牙的台词。只是确信娃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何况身边还多了一个她。心,便也放下些许。

孩子长大,终要离家。我们总得满足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心,任其展翅飞翔,去结识更多的人,走更远的路,拓宽视野,提高眼界。毕竟,伸向天空的手,不至于摸到泥巴。更何况,修行的路,只能靠他们自己慢慢走。纵然有太多的说教想说给孩子们听,结果真的是:说一万句不如他自己摔跤。眼泪会教他做人,后悔帮他成长,疼痛是最好的老师,他要走的弯路,一米都少不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心里满满的爱,望着他们远去的脚步,给予深深的祈愿和祝福。祝福他们在他乡工作生活两如意!相信我们的孩子,无论身居何处,都不会忘了脚下的大地,他们像任意伸向天空的枝杈,根,总还在故乡。老家,是他们永远的港湾,是他们深情向往的家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