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志红的头像

蒋志红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8/16
分享

冬至梅花俏,报得人间春

冬至梅花俏  报得人间春

—记仙桃市毛嘴镇个体镶牙师彭冬梅女士

文/蒋志红

2015年3月17日,《仙桃日报》动用第二版和第三版的篇幅,以大幅彩色照片和庄重的颁奖词,公布了“仙桃市十大楷模榜”。美丽端庄的彭冬梅荣列榜首。其玉照下面配发了近400字的颁奖词。

从精彩的颁奖词中我感受到了“时代楷模”的风采和精神力量。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典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践行者。她医德高尚,热心公益,坚强不屈。也因平凡,更令人动容。她也曾历尽风霜雪雨,但对善良的坚守和笃行,如一枝傲立冰霜的寒梅,最终成就了自我和社会的双赢,这就是她最真实的人性。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有幸结识了这位誉满江汉的爱心大姐。

“彭冬梅仿真牙店“坐落在毛嘴镇一条繁华的街道旁。两层普通的小楼,北西向东。大门的两侧分别悬挂着“仙桃市毛嘴镇义工志愿者服务站”,“仙桃市民间艺术家协会、诗词协会毛嘴镇分会”两个金字招牌,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我走进店内,男女老少围坐了一满屋。一位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的中年女子正专心致志地为一位患者镶牙,虽然看不见她的真容,但我已窥见了她的美丽。一面面鲜艳的锦旗挂满了白墙,橱窗里的荣誉证书堆积如山,奖杯铮铮发亮。它们仿佛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彭冬梅发现了我的到来,摘下口罩,温婉一笑,她的笑容温暖的可以融化冰雪,她的笑容里蕴藏着一段又一段酸楚而温暖的故事。

苦难童年 历练人生

1961年11月的寒冬日子,仙桃市毛嘴镇向阳村四组,一个女婴在一声响亮的啼哭中降临人间,她身上带着父母交融的血液,祖先的基因密码给了她独特的美丽,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这个新奇的世界。因为出生在梅花盛开的冬天,喜得“小棉袄”的父亲便给她取名冬梅。

小冬梅家境贫寒,但她特别乖巧懂事,小小年纪就学着做家务,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就像一个小大人,样样在行。在贫寒中慢慢长大的小冬梅特别爱学习,但在学习中她最大的障碍就是经常没有写字用的笔和纸。

向阳村是以种蔬菜为主,实行年终分配制度,平常社员们吃的蔬菜都是用生产队里自印的菜票劵购买,没有现金。小冬梅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她的铅笔和练习本用完了就去找妈妈要钱购买,妈妈从破旧的衣兜里慢慢摸出一张菜票劵 对她说:“妈妈没有现钱,我给你一毛钱的菜票劵,你到街上去找我们村新娶的阿姨,她在街上卖甘蔗,用菜票劵找她换一毛钱的现金去买笔和练习本吧。”小冬梅欣喜地接过妈妈手中的菜票劵,一路蹦蹦跳跳地去找卖甘蔗的新阿姨。”

“阿姨,能给我换一毛钱吗?我要买铅笔和练习本。”小冬梅站在新阿姨的甘蔗摊前,把手里紧握的菜票劵递给她。满怀期待地望着新阿姨。

“不换!走开,别影响我做生意!”新阿姨不耐烦地朝小冬梅摆摆手。小冬梅茫然,不知所措地望着新阿姨,美丽的大眼睛里差点掉出泪来。

“阿姨,求求您,换给我吧!”小冬梅再一次乞求。

新阿姨忙着卖甘蔗,再也不理睬可伶兮兮的小冬梅。小冬梅含着委屈的泪水,一路跑回学校,趴在课桌上偷偷哭泣,她不敢告诉妈妈她没有换到钱,怕妈妈伤心。她更不明白那么漂亮的阿姨为什么不能满足她这个小小的要求。小冬梅只好到学校的垃圾堆里捡拾同学们用剩的铅笔头写字。尽管这样,小冬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捡来的铅笔头太小,小冬梅一直想拥有一个铅笔盒。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冬梅放学后到一个女同学家玩,女同学的妈妈是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女同学的家也在医院宿舍里。她跟着女同学在医院各科室好奇地东张西望,她突然看见注射室外面的废纸篓里有一个小长方形的葡萄糖注射液的空盒子,小冬梅欣喜若狂:这不正好做铅笔盒吗?当她的小手刚刚拿到那个小盒子时,一声断喝:“你在干什么?”小冬梅吓得赶紧丢掉手中的空盒子,撒腿就跑。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女同学的家,把门紧紧关上,生怕那人把她当小偷抓起来。

从那时起,小冬梅就尝到贫穷的滋味,从那时起,她就立志长大了要赚很多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心有阳光 不惧风霜

八岁的小冬梅和村里的五保户李婆婆相处得像亲祖孙。李婆婆虽然目不识丁,却是一个知书达理,热情开朗,有着一颗菩萨心肠的孤寡老人。李婆婆慈眉善目,高大的身材配着一双三寸金莲,走路脚下生风,说话声洪嗓亮,办事利落。李婆婆最喜欢讲古代民间故事。什么“卧冰求鲤”,“芦衣顺母”,“孔融让梨”,“扇枕温衾”…… 一到茶余饭后,方圆几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端着小板凳,坐在李婆婆家门前的槐树下,安安静静地听李婆婆讲故事,有时候听到半夜才回家。那时候听李婆婆讲故事是小冬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李婆婆对医术也很精通,村子里三十多户人家,大大小小的病情都是李婆婆一手治疗,从不收取一分钱。村子里的人也很感恩戴德,隔三差五把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舍不得用的布料,能干的巧媳妇们做的布鞋一一送到李婆婆的手上。

小冬梅也没有闲着,她和一帮小朋友经常帮李婆婆抬水、扫地,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时不时还陪李婆婆玩扑克牌解闷。

李婆婆的言传身教,让小冬梅从小就养成积德行善,帮助别人的品德。

品学兼优的彭冬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老师的骄傲和同学们的榜样。“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破旧的小书房。

她心中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她立志当一名医生,像李婆婆那样医德高尚,救死扶伤。可惜天不遂人愿,1978年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她与大学失之交臂。看到身边的同学考上了大学或中专,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

天生乐观的彭冬梅很快调整好心态,老老实实的回乡务农。她和乡亲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口朝黄土背朝天换来一家人的口粮和蔬菜。

全家人一年的劳作只能换来基本的温饱。彭冬梅太需要钱了,她痛定思痛,想到城里做小工,她很快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每天和灰、提灰桶、搬砖、抛砖、挖水沟、修下水道,这些繁重的体力活让她渐渐吃不消了,她咬紧牙关坚持干了两个月,拿到了90元工资,除去两个月的生活费,所剩无几。她突然觉得人生好无奈啊!她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该怎样选择?

正当她无比沮丧,迷茫的时候,生产大队安排她和几个高考落榜生到大队加工厂上班,她欣喜若狂。不到田间劳作,坐在风不吹雨不淋的加工厂里,她心情好惬意,她开始思考:既然不能走进大学校门,为什么不做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日子里做好每一件事呢?从此,她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工作。加工面条、辗米、弹皮棉、打草绳......样样得心应手。工作中没有出过一点差错。

由于工作出色,生产队安排她担任出纳兼仓库保管员。做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对她来说恰如其分。她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管好乡亲们的每一分血汗钱,仓库收拾得干干净净,各种农具完好无缺,蔬菜瓜果的种子分类精细,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乡亲们都说她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子,说谁家娶她做媳妇是最大的福气,虽是打趣,却是心里话。

历经沧桑 不改初心

1983年,美丽善良的彭冬梅恋爱了。当地一位高大帅气的牙医对她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他们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的彭冬梅和老公相亲相爱,她虚心向老公学习镶牙技术,牙医这个职业彻底改变了彭冬梅的人生轨迹。

彭冬梅对自己严格要求,初学牙医时,做的牙齿不满意,她返工一次又一次,直到患者满意,她常常通宵达旦的工作,没有任何抱怨。老公有了彭冬梅这个得力干将,如鱼得水,生意红红火火。每天来看牙病的患者从早排到晚,彭冬梅良好的镶牙医术,细心、体贴、周到的优惠服务让每一个患者心生温暖,不再饱受牙痛的折磨。远近闻名的患者都奔走相告:“你们要镶牙就到彭冬梅的牙店去,她真好!”这句话成了当地的活广告。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可是老天没有眷顾善良的彭冬梅。结婚八年了,彭冬梅一直没有怀孕,看到那些活泼可爱的孩童,她的眼里满是慈爱羡慕的目光,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快乐幸福的妈妈呀!

每次看到老公无奈和期盼的眼神,彭冬梅心如刀绞。她决定和老公一起到大医院检查身体,找出病因,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当上母亲,让老公不留遗憾。临行前的夜晚,彭冬梅深情地对老公说:“如果是你的问题,我不离不弃,永远陪伴在你身边。如果是我的问题,我自己离开,不剥夺你做父亲的权利!”听到彭冬梅感人肺腑的表白,老公紧紧地拥抱着她,安慰她:“不管是谁的问题,我们都要相亲相爱一辈子,大不了去领养一个孩子。”彭冬梅听到老公温情的话语,幸福的依偎在老公的怀里,甜甜地睡去。

那晚的风特别柔和,那晚的月亮特别圆。梦中,她生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她带着孩子捉蝴蝶,骑木马,做游戏......

大医院的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让彭冬梅绝望崩溃。她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她歉疚地望着老公,失声痛哭。老公极力安慰她:“冬梅,别哭,你就是我最大、最好的孩子!”老公强装笑脸的痛楚,彭冬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以后的日子里,她对老公更加关心备至,对牙店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似乎只有这样,她才能弥补对老公的愧疚。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恩爱夫妻渐行渐远,心灵的隔膜越来越深,无论彭冬梅怎么努力,老公还是毫无征兆的出轨了。面对残酷的现实,彭冬梅除了锥心刺骨的痛,看不到一丝温暖的希望。她痛定思痛后,决定放手,成全老公牺牲自我。老公的苦苦挽留丝毫没有改变彭冬梅的决定,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她留给老公四句话:“中秋野菊开,花谢乱蜂来,装点人间美,寒梅也自爱。”毅然签字离婚。

离婚后的彭冬梅茶饭不思,一度精神恍惚。娘家人以为她精神方面出了问题,把她强行送往沙市精神病院治疗。在治疗期间,彭冬梅安安静静,不哭也不笑,似乎在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

两个月后,她出院了。她把老公分给她的半间房子打扫干净,进行简单的装修,借钱买来牙科设备和材料,一鼓作气,孤军奋战了七天七夜,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彭冬梅仿真牙店”正式开张了!远近闻讯的患者成群结队的前来祝贺,大病初愈后的彭冬梅喜极而泣,不停地说着谢谢!那天的鞭炮声响彻了毛嘴镇的整个上空。

从此,彭冬梅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温柔的笑容,忙碌的身影,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她高尚的医德,精良的医技,让患者接踵而至,善良的她只收取基本的材料费和少量的治疗费。每当看到患者装上假牙后能吃能喝,有说有笑,她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快乐和自豪。

在她的患者中,有不少的困难户,残疾人,都是她帮扶的对象,她分文不取同样给他们最热忱满意的服务,及时解除他们的病痛。饿了,给他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回家给他们送路费。福利院的患者更是照顾有加,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患者的夸奖,是彭冬梅做好本职工作的最大动力。有一位姓武的老人出口成章的夸赞她:“一朵鲜花激动怒放,两只蝴蝶展翅芬芳。”一位同龄的好友在得到她的帮助后,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地处绝境苦悠悠,长久奔波几多愁,冬去春来展笑脸,梅花吐艳万事周。”这些热情洋溢、发自内心的赞美和认可,让彭冬梅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坚定了她的人生目标与方向。

不谈亏欠 不负善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彭冬梅的母亲1991年突然得了重病,一生勤劳的母亲倒下了,对于一个穷困家庭来说,真可谓是雪上加霜。彭冬梅的弟妹还小,没有经济能力为母亲治病。这个重担必须由彭冬梅承担。她拼命挣钱为母亲筹集医疗费,没有时间去照顾母亲,母亲住院治疗期间,她一步也没有离开过牙店,她不知道母亲住在哪一个医院,哪一张病床。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母亲快点好起来。她不能失去了家,再失去妈妈。她没日没夜的工作,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她把所有的收入都交给父亲付母亲的医疗费,也没有换来母亲的康复。两年后,母亲永远的离开了她。

彭冬梅为自己没能侍候重病的母亲一天而深感内疚。恰逢此时,她对门的周婆婆因老伴去世被送进了郑场福利院,她的心震撼了,她要做善事,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她要像女儿一样去关爱他们。

她开始走近身边的毛嘴福利院、郑场福利院。老人们落寞的眼神、那被岁月摧折的脊背、被时光的车轮碾过留下深刻痕迹的脸庞,激发了彭冬梅的爱心。每年重阳节,春节她都会请一位残疾的麻木司机给两家福利院送去毛嘴卤鸡、鱼肉、干子豆腐、粉丝、水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她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与老人闲话家常,为老人捏肩捶腿、洗脚、修剪指甲,让那些孤寡老人享受到女儿般的亲情与温暖。

彭冬梅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福利院的老人们把她当着亲闺女一样,都亲切地叫她“冬梅”,围着她有说不完的贴心话,也把她当着心中的偶像一样尊敬、崇拜。

彭冬梅也非常关照附近的老人。毛嘴街上的聂婆婆和程爹爹一生无儿无女,彭冬梅和他们三十多年的祖孙情整个毛嘴镇的人都知道。逢年过节,只要老人们想吃什么,她都积极主动的买好送过去。每年添置新衣也是她份内的事情,生病住院,也是她守在老人病床前端茶喂药,照顾的无微不至,彭冬梅一至坚持到二老去世。

彭冬梅一直信奉: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说,等她有了足够的资金,一定要建一座养老院和儿童乐园,取名“天伦阁”。

有人问她:你这样不计得失的付出,你后悔过吗?她总是微微一笑:“从未后悔过!因为我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呼喊,关注弱势群体,关爱老弱病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郑场镇河岭村的刘汉青,30岁,独身,先天性手脚残疾,不能下地干活,靠政府的低保维持生活。彭冬梅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给予他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送红包、送慰问品成为家常便饭。刘汉青每次看到彭冬梅的到来,就像看见自己的亲姐姐一样,左一声冬梅大姐,右一声冬梅大姐,把彭冬梅当着他生活的精神支柱。

郑场镇王滩村55岁的刘从双,本是一位吃苦耐劳的油漆工,家境殷实。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因工致残成了植物人。彭冬梅得到消息,二话不说,带领雷锋小组的三位朋友去探望。看着刘从双面容枯槁,想说话又憋不出来的样子,她感到一阵阵心酸,眼泪唰唰而下。送上一大堆生活用品、1000元现金。刘从双的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直呼彭冬梅是活菩萨转世。

毛嘴镇东岳庙村的张群山一家,母亲和小儿子是精神病患者,大儿媳妇丢下孙子离家出走,不知去向。一家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彭冬梅同样把爱的阳光洒向了这个不幸的家庭。

毛嘴镇韩场村的46岁的韩宝同,是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不能娶妻生子,靠手摇车代步,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韩宝同有着一股身残志坚的精神,他努力经营着一家小卖店,彭冬梅经常关照他的生意,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彭冬梅帮他渡过难关,和他结下了亲姐弟般的情缘。

毛嘴镇小桥口村50岁的卢真英,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弱女子,上有八十多岁的公公婆婆,下有两岁多的孙子,大儿子体弱多病,大儿媳忍受不了贫穷,选择离婚另嫁他人,小儿子外出打工,杳无音信。卢真英的老公多年前因病去世,卢真英勇敢的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彭冬梅深受感动,有心帮助卢真英缓解家庭困难,但每次都被卢真英委婉地拒绝,彭冬梅不死心,暗地里做卢真英的“贤内助”。

2019年,1月30日,彭冬梅身着义工服,在自己的家门口,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春节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为毛嘴镇的别卫军、刘傲、丁玄等十名贫困户,每人送上300元的春节红包。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年都有。

贫困儿童 因你而暖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这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但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正直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拥有快乐的童年,但不得不用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担起生活的重任,过早的品尝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体验着亲情的缺位,忍受着孤独的煎熬。更因身体的残缺,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在学校里读书,和同学玩耍,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这样的群体就是贫困留守儿童。

2015年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上,毛嘴镇一小的校领导和六年级的班主任,给彭冬梅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爱心宝宝朱佳乐。小佳乐穿着漂亮的校服骄傲地对老师和同学们说:这是我的彭妈妈!彭妈妈今天给我买了新校服。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快乐。小佳乐是彭冬梅认领的其中的一个爱心宝宝。十一岁的朱佳乐是该校六年级学生,父亲在北京的一场大火中烧成植物人。妈妈抛弃老公和年幼的小佳乐改嫁他人。小佳乐靠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的低保生活。彭冬梅第一次见到小佳乐的时候,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脚趾头都露在鞋子外面,她一把抱住小佳乐,不禁潸然泪下:孩子,我来做你的妈妈吧!她把准备好的书包、衣服、水果、500元现金送到小佳乐奶奶的手里。陪小佳乐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并决定资助朱佳乐上完大学。

早在2000年,毛嘴镇刘台村的吴沙是彭冬梅认领的第一个爱心孩子。那时的吴沙刚刚小学毕业,他陪伴父亲来到彭冬梅的牙店治疗牙病,彭冬梅见他机灵可爱,就说和他交朋友,吴沙满口答应,两人还拉勾结盟。

吴沙的妈妈因为血液方面的疾病,不能参加田间劳作,爸爸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劳碌,由于劳累过度,不幸英年早逝。彭冬梅得知这一噩耗,责无旁贷的接管了吴沙。支助他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业。

完成学业的吴沙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深圳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深得老板的赏识和厚爱。他把刚上班的工资积攒起来,用厚厚的信封包好。春节回乡,他一下火车就直奔彭冬梅的家,把厚厚的信封交给彭冬梅:“彭妈妈,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儿子给您拜早年啦!”彭冬梅深情地说:“儿子,你也不小了,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妈妈不能接受你的钱,妈妈还想看你结婚生子呢!你看,妈妈身体好着呢,还能挣钱养活自己。”吴沙紧紧地拥抱着彭冬梅,动情地说:“谢谢妈妈,我一定努力工作,等您老了,我养您!”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彭冬梅说: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也是父母的骄傲。谁说我没有孩子?每一个贫困儿童都是我最疼爱的孩子!

彭冬梅还认领了一个更可怜的孩子,郑场镇游潭村的胡龚铭。8岁的胡龚铭整天把自己关在黑暗的房间里,不敢出门。他的世界里没有别人的身影和音容笑貌,他只感觉到自己的痛苦。多少次跌倒在地无助地哭泣,听到别人描绘的多彩世界,他黯然神伤,在黑暗而孤单的世界里,他不敢走向别人。彭冬梅的出现,让这个盲童在黑暗里看到了一丝光亮,他勇敢地走向了他的彭妈妈。彭冬梅为他的入学疾呼奔走,希望他得到最基本的教育,将来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不给社会增加负担。

毛嘴镇兰洪村的朱俊杰小朋友,九岁。他还没有出生时,爸爸就遭遇车祸身亡。妈妈改嫁他人。彭冬梅毅然决定帮助朱俊杰,给他以母亲般的温暖。

毛嘴镇秦扬村的秦生哲小朋友,10岁。爸爸因病去世,妈妈有点痴呆,靠爷爷奶奶艰难度日。彭冬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竭尽所能帮助秦生哲,给孩子找到了一帮一的帮扶对象。

伸出援助之手,撒下点滴真情,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彭冬梅怀着这一美好的愿望,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笑迎春天 风清日朗

工作累了,写作便是她喘息的港湾。

彭冬梅工作之余,酷爱读书、写作。诗歌、散文屡屡见报。2014年,她加入了仙桃市作家协会,同年也加入了仙桃市诗词协会、仙桃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她的文品正如她的人品一般,圣洁、典雅、高贵,深得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印晓理老师的高度赞赏。印晓理老师题诗一首:“傲雪枝头先吐艳/疏影独占百花园/冬日到来千落红/唯有梅花更娇妍。”挥毫泼墨赠于她。

彭冬梅知道自己爱的力量是微弱的。2013年,她加入了仙桃市义工协会,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15年成立了“仙桃市毛嘴义工志愿者服务站”。她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给弱势群体一个微笑,一点便利,一点理解,一份宽容,一点关爱。她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也将其乐融融,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和谐、美好!

彭冬梅在1997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要向雷锋、吴天祥同志那样,让自己有限的生命闪光!她说到了也做到了。她的事迹感天动地,她的事迹广为流传。

1998年8月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老年在《老年天地》播放《一个个体牙医的情怀》;

2014年6月《仙桃日报》报道《把满腔爱心献给弱势群体》;

2014年6月《仙桃周刊》报道《慈善牙医彭冬梅》;

2015年3月荣登仙桃市楷模榜,《仙桃日报》专版报道《彭冬梅一直做好事》;

2015年3月荣登“仙桃市楷模榜”;

2015年5月仙桃电视台报道《彭冬梅:关爱弱势群体,真情奉献社会》;

2015年6月《仙桃日报》报道《爱心妈妈彭冬梅看望留守儿童》;

2015年6月《仙桃周刊》报道《留守路上爱相随》;

2016年12月当选为毛嘴镇人大代表;

2018年9月在仙桃市第五届农民艺术节“新乡贤”评选活动中荣获“新乡贤”称号;

2018年1月评为仙桃市作家协会“十佳会员”;

2019年1月仙桃市义工联合会授予彭冬梅“西北志愿队”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彭冬梅,很歉意地挽留我吃饭。要我顺便开车带她要去看望几个贫困、孤寡老人,我欣然和她一同前往。她从卧室里搬出了一件又一件礼品,塞满了整个汽车后备箱,那些礼品都是患者春节给她拜年的礼品。她一件也没有给自己留下,成批成批的都送往了福利院。今天她要把剩下的礼品送给附近的孤寡老人。

一路上,彭冬梅摇头晃脑地地唱起她自编的歌曲:我是一个小小我/每天在家做技活/唱着自己编的歌/陪着患者一起乐/春秋四季几十个/镶牙不知多少颗/人情暖不多说/风云变幻爱祖国/慈善公益要多做/广交朋友真洒脱/诚心向佛解前科/众人称颂记心窝/虽说做得还不错/今后更要争劳模。

朴实的小调,她开心快乐的神情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连连拍手陈赞!

我们走走停停,整个毛嘴鎮的人好像都认识她,都是她的亲人一般。

“冬梅呀,你来了,快来我家吃饭。”

“冬梅姐,你越来越漂亮啦!”

“冬梅呀,谢谢你,我的牙齿再也不疼了,以前疼的整夜睡不着觉,可难受了。”

“彭妈妈 ,我想你了!”

“冬梅呀,把这些土鸡蛋带回去,好好补补身体,你怎么又瘦了呢?”

“不用啦,您留着自己吃吧,我身体好着呢!我也想你们,我会经常抽时间来看你们的。牙齿不舒服随时找我!”彭冬梅一路亲切地打着招呼,一路向我介绍这家的情况、那家的困难。耳闻目睹这动人的场景,我不禁热泪盈眶,我偷偷地亲吻她的脸庞:“冬梅姐,我爱你,你真伟大!我也要加入你们的义工志愿组。”

“那太好了,有你这财大气粗的老板支持,我信心更足了!”她刮着我的鼻子哈哈大笑。

积跬步而以致千里,积小流而以成江海,积微善而成大爱。爱能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爱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与我们一路同行。

如果说,彭冬梅像一根火柴,她发出的微光照亮了那个乡村,我愿意做一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那些弱势者前行的路程。我现在也是一名公益人,公益是一个照亮社会的光彩事业,我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加入公益的队伍,让我们一起高举一束束火把,照亮新时代更加美好的中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