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结束了三年的初中生活,满怀憧憬地踏入了藁城二中的大门,开始了崭新的高中生活。
藁城二中在刘海庄村,距离我的老家30里路程,当时交通不方便,来回都是骑自行车。
原来一直在生我养我的老家生活学习,很少外出,高中生活是我人生第一次集体生活,也是我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学校宿舍里面没有床,都是南北两条大土炕,每个宿舍住着估计有20人,每天晚上睡前大家在一起聊天,探讨学习体会,讲一些故事,其乐融融。
80年代初期,虽然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是大部分还是吃着粗粮,细粮(面粉)还不太充足,我们在学校早餐都是咸菜、饼子,偶尔吃馒头,每次周末回老家,母亲就把晒干的萝卜、黄豆用花椒水一起煮熟,去掉水分,然后,放上盐、香油,用玻璃瓶装上,带到学校,吃饭的时候几个同学一起享用,大家都说太好吃了。记得学校附近有个大爷,到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用推车推着他自己用粉条、豆腐、白菜熬的大锅菜,三毛钱一碗,每次都会卖光,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大锅菜,还是回味无穷。
虽然当时吃住条件很差,但是高中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校园充满着快乐气氛,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开始跑步,跑步结束后都回到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充满了整个校园。
三年高中生活,我当了三年班长,高一的时候,班主任王老师,也是我的历史老师,他是刘海庄村人,个子不高,看上去非常憨厚,记得我们高一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王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对我说,“你当班长吧”,我听后很惊讶,就说“王老师,我能行吗?”,他说“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你非常正气,你能胜任!”,就这样我欣然接受了。三年的高中生活,我和同学们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同学友谊,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学习都非常勤奋刻苦。课外,大家一起打篮球,组织文艺活动,记得当时,迪斯科舞很流行,下午放学后,从学校借一个磁带录音机,在宿舍学习跳迪斯科舞,这个舞蹈是改革开放前期的一个健康向上的舞蹈,充满了活力,适合青少年跳。星期天我们组织郊外活动,记得有一次,我们同宿舍的六个同学,骑着自行车到赵州桥游玩,从学校到赵州桥大概有70里地,我们边走边聊天,有时候比谁骑的快,你追我赶,当时,路上几乎没有汽车摩托车,不像现在汽车、电车到处都是,所以当时还是比较安全的。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有的成为了领导、有的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有的则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但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那份同学情、师生情始终铭记在心。每年春节的正月十二,我们都会如约而至,与老师们共聚一堂。那些熟悉的笑脸、亲切的话语,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纪。
我为我的母校感到自豪和骄傲,那里有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回忆和最真挚的友情。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保持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