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任强的头像

董任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3
分享

老院子

老家有一处老院子,50多年历史了,我家三代人都在老院子住过。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无数温暖的回忆。

老院子的主房是用坯和砖建造起来的,主体用坯,外面为了美观和实用,用砖砌起来,所以俗称“裱砖房”。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砖窑厂很少,烧出来的砖价格很高,所以盖房砌墙,用不起砖,所以主体都用坯。制作土坯,在我们老家叫打坯。打坯是就地取材,用好一点胶泥土制成土砖,经济实惠。打坯是一种体力活,也是一种技术活,小时候没事的时候,就去看打坯,十几个人在一起,两个人一组,互相配合,场面很壮观。

当时村里盖房没有建筑队,谁家盖房都是邻居、亲戚朋友帮忙,然后找一个懂建筑设计施工的人负责,俗称“掌灶”的,负责建筑房子的全过程,一切听他指挥。一处房子盖好需要几个月时间,所以当时盖房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从打地基开始,亲戚朋友本家都过来帮忙,一直到建造主体,按窗户,上梁,筑房顶。上梁的时候要选良辰吉日,上梁完毕还要放鞭炮祝贺。记得母亲说我家盖这处房子花了1000元,当时的工资水平很低,每个月也就20多元。

老院子有一颗石榴树,奶奶说是从老爷爷的老宅移栽过来的,有100年树龄了,这颗石榴树陪伴了我家好几代人,每年秋天都长很多果实,酸甜可口,味道好极了,每年收获的果实,都跟邻居们分享。

 由于我弟兄两个,1986年按政策我家又申请了一块宅基地,爷爷奶奶住在老院子里,我家住在新宅基地盖的院子里。1992年我结婚后,我跟哥哥分家,老院子分给了我,当时我已经调到县城一所学校当老师,每逢六日就回老家看望老人们。

1993年,爷爷84岁的时候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为了方便照顾奶奶,就把她接到了哥哥院子里,这样我的老院子就闲置了起来。

老院子承载了我家几代人良好家风,爷爷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典型中国农民代表,不善言谈,对每个人很和善,从来不办坑人害人的事情,一辈子没有跟人吵过架,爷爷会正骨技术,三里五乡的乡亲们摔伤扭腰的都来我家让爷爷治疗,都是无偿的帮助。奶奶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勤俭持家。正是受爷爷奶奶深深地影响,伯伯和父亲从小就很有志向,后来,伯伯学医成了一名村医,针灸技术精湛,擅长治疗半身不遂。父亲成了人民教师,一辈子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伯伯和父亲一个是治病救人,一个是教书育人,做的都是善事。同样我们这一代人深受伯伯父亲影响,亲堂哥继承了伯伯的职业,也成了一名村医,每天找哥哥看病的络绎不绝,晚上乡亲们病了,不管几点,堂哥总是第一时间去他们家治病救人。哥哥和我受父亲影响,我们都是师范学校毕业,都相继都走上了教师岗位,哥哥也是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我在教师岗位工作10年后,通过公开考试,到政府机关从事公文写作。我家几代人都是善良之家,医生是从身体上解除病人痛苦,而教师职业是授业解惑,让每个人掌握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2008年华北地区遇到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雪,我的老房子受损严重,顶部塌陷,不能居住了。于是,我就在老宅上种了杨树,每到星期天,就去浇水,享受那份与大自然亲近的宁静时光。

随着年龄增大,对家乡的情怀越来越强烈,我决定把老宅翻建一下,2017年正式启动,由于工作忙,只能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翻建工作,老院子终于变成了新宅。新宅设计了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宽敞明亮,院子里弄上了种花种菜的池子。每到星期天的时候,开车回到老家,打理一下花草,摘点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

每次回到老家,感觉心里特别静,从快手上看到一个短视频,有一个人驱车100多公里回老家,就为了在老家门前坐上十几分钟,也许这个人工作太忙,抽不出过多时间在老家待几天,但是,他有强烈的家乡情怀,哪怕待上十几分钟,也能让自己缓解一下对家乡的思念,家就是根,家能给我们力量,能给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虽然老院子已经变成了新宅,但那份与老院子共度的时光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我会时刻铭记长辈们传承下来的精神,教育我的下一代做一个善良、有德、敬业、奉献社会的人。因为在我心中,家是我永远的港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