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农村的荒山野岭,遍布着奇奇怪怪的野草林木。有一种叫起来抠口、名不经传的杂草,长在路边、田边、水沟边的潮湿地,村民习惯叫它“三角盐酸”,学名即杠板归是也。
杠板归俗称,如三角盐酸、贯叶蓼、犁尖草等等。它还有很多别的“爱称”,如“老虎刺、刺犁头”等。相比之下,还是闽南的俗名更好听,不仅神秘,还不会有太多的“攻击性”。
我初识杠板归是在四五岁时,有一次,跟我妈妈上山砍柴。走不多远我妈从路边采一株杠板归鲜草,顺手扎成草圈套在身后的刀柄上。我十分好奇,问;“妈,这草既不是花,也不是果,有啥用呀?”
“孩子,路上草茂林密,不时会有野蛇出没,俗话说‘身藏带杠板归,吓蛇不吃亏’嘛!”我妈回答道。
当我们走到半路,说曹橾曹橾到,真遇上一条黄皮无毒蛇。当蛇抬起头和我们打了个照面时,那家伙立即掉头逃走了。三角盐酸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从此以后,我另眼看待这种路边小草。
我的童年,除上学外还得上山放牛。那时农村的牧童既没玩具也没零食,到上山放牛玩的是昆虫和野草,玩累玩饿了,一年四季在山上可以采野果吃,如树莓、多妮、桑葚等等野果。作为双子叶植物的杠板归,果期在每年夏秋交接的时候,人们便会看到原本的绿植上“挂”起了一串串像葡萄一样小果实来,颜色不仅好看,味道酸酸的,等成熟后果皮有颜色,蓝的、红的,果子送入嘴里,甜甜的,是牧童充饥的佳品,给农村娃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至于杠板归真正有效的部位,其实是生长在地面上的部分,可以新鲜割下来使用,也可以晾晒风干后贮藏备用。杠板归的最主要作用,根据相关书籍的记载和当地村民的实践,用于清热解毒啊。药效还相传着一个典故。
有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一日被毒性极强的毒蛇咬伤。就在家人一筹莫展的危急时刻,过路的郎中用一株普通的绿色药草解了这位樵夫的毒。而它就是“杠板归”,在清热解毒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虽说故事有“演绎”的成分,但这也不碍于杠板归在中医领域中的使用。在我们村里,要是夏季在野外,被蛇咬了,但是你又没带解蛇毒的药,在附近找杠板归,然后将杠板归的叶子捣烂成汁敷在患处,就能应急了,等回来后再去医院就诊,就不至伤口恶化了。曾经还有专家进行过相应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杠板归对于肿瘤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医学领域来说,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难怪这次抗“疫”中医中药功不可没呢!所以,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我国这些传统的中药药草,其看似貌不惊人、平淡无奇,实质上却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