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磐盐鸡是隆文乡特产,鸿磐餐馆就在云洞岩景区的一线天山下,餐馆主人周晓华有一手制作盐鸡的祖传技术,加上聪明好学,自创火候和佐料,味道鲜美,远近闻名。生意历来就好,尤其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晚一点儿,就没位子了。即便占到位子,也不一定能吃得上。每天只制作盐鸡百只,限量卖完就收摊打烊了。
有个周末,我和家人爬上风动石,下山两腿发抖,落座鸿磐餐馆,喝水泡茶歇口气。片刻,端上一只热气腾腾的盐鸡,外表油光腊黄,有一股刚出锅的特殊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套上手套,撕开盐鸡两腿两翅,用劲吸一口香味儿,那超强的诱惑力真让人受不了。我掐了支翅膀送进嘴里,越嚼越香,慢慢品味。鸿磐盐鸡特讲究选材,肉既不老也不烂,只选本地一年以上的放牧散养鸡,专吃青草杂粮,还上山吃白蚁和昆虫长大,绝不不沾饲料的光。盐鸡最好趁热吃,顾客多在店里“就地处决”;也有的顾及家人拎几只带回家,卖主还一再说明,出锅时长会变味,冷了要微波一下,别坏了他的名声。
我知道,盐鸡也叫手撕鸡,吃法有讲究,不能用明晃晃的利刀剁,必须用手撕,鸡肉沾了铁,不仅味道变了,而且不好保存。用手撕还保留了地方文化底蕴呢,宋朝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在此石洞里讲学,当地的学子偶尔带来野烤的鸡让朱文公品尝,先生右手撕下一块鸡腿,左手握着书卷,一边看书一边啃鸡腿,不无风度地连说好啊好啊。
周晓华靠盐鸡脱贫,在云洞山下建起一座楼房,日子过得顺风顺水。闽南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他那颗活跳跳的心被钱牵着走,闯进城里开间大饭店,想分享城市的肥水。开始还做盐鸡,生意火爆,一天限作三十只鸡,很快就卖完了。每天来卖鸡的人都排起了长龙。才一周时间,就从最初每天三十只,增加到百多只。原料就成了问题,散养鸡长得慢,养殖效益低,养的人越来越少。无奈之下,只得买饲料鸡充数,进价低,利润空间大,晓华像突然捡到了金元宝,与时俱进,赚钱有方。
过不了半年,周晓华突然发现,来吃鸡的人越来越少了。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差,硬撑了几个月后,入不敷出。一天,本地一位老顾户手提开胸的盐鸡找上门来,让老板把这只盐鸡吃了,看看啥滋味。周老板心知肚明,饲料鸡长得賊快,不上两个月,走起路屁颠屁颠就长大了,盐熟了直接入嘴,那股浓浓的毛腥味儿还在呢,肉还像烂泥很吓人哦。老板一面叫厨师炒上几盘菜,好酒款待,一面摘了餐馆牌子才得以平息。有一段时间,周晓华转投有机猪养殖,投入三五十万成本,因规模小,环评通不过,猪场又下马了。
他的贤内助剋他,人钻钱眼,脚不着地还想飞,还是请老周来出个主意吧。当年我是县扶贫办主任,我们是老乡。我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还是捡起祖传手艺,搭乘旅游部门打造餐饮文化的东风快车,东山再起。贤内助也语重心长地劝慰:“经一事长一智,做人难免会出错,但撞墙要懂得回头。”周晓华静下心洗除铜臭,诚信经营,早出晚归,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鸿磐盐鸡品牌,很快赢得顾客信任。
以人为镜,有的放矢。后来,县里办扶贫培训班,主任请他当了烹饪老师。周晓华为培训班讲的第一课是:《未学赚钱先做个好人》。他语重心长地说:“做人讲诚信,做事讲规矩,一步一个脚印走。饮食业尤其这样,还得真心实意,真心实意赚得到金子,假心假意连沙子也捞不到,只会砸了牌子,没了面子。”句句打动培训班的学员,大家纷纷添加微信,留下电话。后来周晓华成为县脱贫办培训班的特聘老师,不仅为学员传授盐鸡制作,还讲授烹饪技术。学员经常和周晓华电话或微信联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少人发了,有一位学员发微信感谢说:“盐鸡飞进大山沟,帮我摘了贫困帽。”
(1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