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律出生在一个偏僻小山村,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在小学当一名人民教师,三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农技课教得好,被县领导相中,改教从政成了一名公务员,一路顺风顺水,升迁市直一个部门一把手。老家人民为小山村能出一个处级干部(相当于县太爷呢)而骄傲,而且盼星星盼月亮,希望唐自律能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送上千金以弥补无米之炊。令乡亲们心寒的是,老家干瘪的大地没能盼来及时雨,只有没有钞票的空炮连连。
唐自律另有一番想法,老家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土质肥沃,又是红壤质地,房前屋后或低山坡生长着零星的麻竹、毛竹自生自灭,形不成商品。唐自律的愿望是打一张麻竹笋牌,把麻竹发展成一个大产业。他用业余时间忘寐废食地编写一本《麻竹栽培及加工技术》册子,中央农委一位领导下来调研,听了汇报称赞是个好书,还为这本书题了书名。老唐自费印刷一万多册。
村两委领导专程跑步进市,扯旗放炮找到唐自律。开门迎客,唐自律叫老伴做三五个拿手菜,拿出春节买的葡萄酒,在自家大堂摆了迎接父母官的酒宴。唐自律倒了酒先敬一杯干了,老婆在一旁跑龙套,说:“老唐不会喝酒,也很少陪客喝酒,今天欢迎父母官破例了。”
村支书说:“家乡老百姓都知道,他为官清廉,做人实在,坐下来会写,站起来会讲,走出去会干,我们是受全村群众所托才来找他的。”酒喝到三分,村支书那套要钱的套路来了,先是旁敲侧击,大肆宣扬邻村能人也就是老唐的同学, 在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的童浩,为老家争取到补助款15万块钱修通一条公路,还为许多乡亲的子女安排在市里工作。他的大恩大德乡亲们不会忘记的。接着村委主任从提包里拿出几份项目的申请报告:有道路拓宽铺水泥路面,有小学维修建设,还有建自来水蓄水库等等。
唐自律一边接过申请报告,一边说:“亲们,看来你们还真为家乡的建设动了不少脑子啊。”接着说,“这些项目都不在我的分管范围,但我一定帮你们找相关的部门,毕竟我在市里比你们熟悉多了。”
“老领导,在你的手上有什么项目适合咱村的?”支书瞪大眼睛问。
“我想了一个很具光明前途的项目,将麻竹作为一大产业来开拓。我编写了一本麻竹栽培及加工技术的小册子,每户免费送一本,想发展的农户我可以联系林业部门为大家赠送优良麻竹苗。还准备定期举办培训班,专为青年农民培训栽培技术和麻笋加工技术。只要有好的项目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从下往上报,我一定会重视家乡的建设。”
散席后挽留两人住下来,他们执意要回去,最后唐自律诚恳地说:“平时关心家乡太少啦,请家乡父老原谅,两条中华香烟和两瓶茅台酒以及那些土特产品,麻烦你们带回去,有好项目照给,我若收了礼,话就不好说了,相信两位父母官会理解吧。”
过了些时日,1500本《麻竹栽培及加工技术》的书送到村委会,村主任对发展麻竹不是很积极,只在普法的群众大会上提起这件事。有少数老乡话说得难听:一个大局长一毛不拔,没给个百十万,起码也来个把万,拿一本破书来搪塞,也太寒酸了吧,种麻竹还用得着你来教吗?而一些想致富的老实农民却说:好啊,给钱给物不如给我们致富的门路的金钥匙。不是说书里自有黄金屋吗?当场抢书的有60多户。也有些农民不反对,只是不想当吃螃蟹的笫一人,等等看看,如果他们富了,我们也跟在屁股后追。最积极的要算邹发财这个中年人,不仅拿了三本书,还登记了200株麻竹笋苗,开发肥沃山地200多亩,反复学习钻研技术书上的科学知识,还几次上市里请教唐自律,严格按“开大穴,施大肥,勤管理”的要求实施。五年后邹发财的麻竹园投产,获得好收成,他还办起麻竹笋加工厂,创办麻竹笋产销合作社,成了麻竹产业的带头人。
老唐退休后几次返回生他养他的老家黑土地,眼看着一本书化作一片绿,满山麻竹郁郁葱葱,他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初夏的他踩进麻竹园,只见松软的土壤充满生机,雨后一根根麻竹笋破土而出,像土里长黄金啊。
也已经退休的老支书前来看望唐自律,聊天中他说了当时找他要项目的大实话,“当时心有埋怨但不好说,你这么一个局长连一顿饭都请不起,我俩都不好意思上桌,本来转身想走,就怕不给你面子。”
“哦,还有这个插曲呀?在家请吃个便饭,既不花公款,还更亲情呢!”老唐说。
“发展麻竹产业,我们的眼光就没有你看得远,最后老百姓走到前面,倒过来追着我们村两委屁股,如果能早下决心,我们的发展会势如破竹呢。”
“也不能全怪你们,农村改革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道理没讲明白,只怪我的水平太有限了。”
“不,不,是你赢得了群众好口碑,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那位出了名的童浩不就拿权作交易,安排人家子女后被举报,被连根拔了。还是像你一样好啊,一生拘谨平安着陆,就像一株春笋节节高,笑翻了全村人。
(1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