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康火南的头像

康火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21
分享

微砚台

 

 书房里有个微型砚台已伴半个多世纪60年前大姨妈送给我的小小见面礼。砚台酱褐色,泥土烧造的,长5厘米,宽3厘米,圆形,有两个小墨池。

20世纪的1959年我在山区的一所中学读初中,有一次我妈到学校看望我,带我到学校所在的高安镇三洋村大姨妈家走亲戚。

 我妈有三姐妹,大姨妈是老大。大姨妈嫁了一位有家底的丈夫,生育两个女儿,丈夫早逝,她独自抚育两女成人。当时,农村女孩子读书本就稀罕,再加上家境不好,两个女儿绝了读书的念头。大姨妈看到小妹能有儿子读中学羡慕不已,母子一同登门,大姨妈异常激动,为送我见面礼而翻箱倒柜。费了一番周折,大姨丈私藏的微型砚台被她翻出来,她抱歉地:“穷山沟,没什么好送,这个小砚台读书人有用,送给你留作纪念吧!”

微型砚台因其小携带方便,与我相伴一生,在校不用时放入书包,要用时拿出来放置桌上,凹槽里放几滴水,条墨在砚台平面使劲研磨,小楷毛笔蘸墨,练起书法,好用极了。初中三年,我的毛笔字日见长进。有一年寒假临近除夕,父亲买来红纸,让我写门联,也可以练字。我先在废报纸上试写,练了一大篓作废的报纸,最后斗胆写在红纸上,父亲端详着一副副对联,高兴地说:“也不差。”从此,每年家里大大小小对联都由我书写。后来,亲戚、熟人、左邻右舍都找上门让我写,每年腊月,过了小年,我们家特意腾出八仙桌,让我展开红纸,研磨细墨,为亲朋好友和乡亲们义务写春联。一直忙到除夕的上午。虽然失去了许多和伙伴们宝贵的游玩时间,但能为村里的老百姓做点事,心里乐滋滋的。那时我的书法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独成一体”“雄劲有力”。只可惜我没能持之以恒,书法家距我一步之遥,至今回想起来,坚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微砚台没有实现我书法家的梦,却让我得到一件宝。收藏古董的堂弟,有一年在我家书房看到摆在书桌上的小砚台。他拿起来细细端详,吃惊不小,激动地说:“拾到宝了,东溪窑珍品,保存完好,价值不菲啊。”

原来微砚台来历不一般,它出自历史悠久的华安东溪窑,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是明清时期福建省闽南地区最大的窑口,主要以烧造青花为主,兼烧青瓷、白瓷、青白瓷、米黄瓷、酱釉瓷,另外还有少量三彩、五彩瓷,是福建省最早烧造青花的窑址之一,其器物精美,造型古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明清文人的珍玩之物,通过海运销售海外,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所珍藏。尽管东溪窑并非官窑,但其产品以质优而被列为贡品。

我大姨丈是本土人氏,他的祖辈劳动生活在这里,祖辈中不少人就是给瓷窑做工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家里用的陶瓷既有捡来的次品,也有劳动报酬交换的正品更还有商人花高价买入的贡品。而我因机缘巧合,有幸得到的赠品相伴半个多世纪,幸哉乐哉。

1200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