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大街小巷,突然响起乡间熟悉的“卖鸡仔胎”叫卖声。不管是对于恋旧情怀,还是忘记不了乡土美食的味蕾,都是一种深深的诱惑。阵阵叫卖声又唤起阙大山对婚事的记忆,人争一口气……
闽南“鸡仔胎”,是一种补身体的营养小吃。鸡仔胎,顾名思义,就是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小鸡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拿去水煮或盐焗。早了,小鸡未成型,迟了,又喝不到鲜美香甜的“胎液”,一定要恰到好处。阙大山七八岁时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妈妈一筹莫展,奶奶向村里孵鸡仔胎的大姨订购鸡仔胎,没钱也可以拿鲜鸡蛋去换。第一个热呼呼的鸡仔胎拿来后,奶奶小心翼翼地轻敲大头蛋壳,挑破薄薄的膜。阙大山看到已成形的小鸡胚、细软的绒毛,甚至清晰可见的细鸡骨头卧在蛋黄之上。奶奶将胎液倒在碗里,一阵腥味扑鼻。阙大山恶心了,闭口不开。奶奶端着碗走到大山身边,说:“人争一口气。闭上眼睛,当糖蜜水喝啊。”他乖乖地闭上眼,开口让汤倒进了嘴里,真的好喝哟。后来也就一点也不怕了,还恨不得能多吃上几个鸡仔胎呢。阙大山连续吃了三四十个鸡仔胎后,食欲增强,胃口大开,吃饭狼吞虎咽,身体竖的长高,横的也长胖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阙大山就读初三毕业班。班上担任学习委员的林素兰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学习也好。班长阙大山和她对上眼,你侬我侬,如影随形。林素兰来自大山沟,三餐吃不饱,面黄肌瘦。有一次上体育课在操场上昏倒,阙大山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她直奔学校医疗室。大夫认真一检查,诊断说:“主要是贫血体弱,要吃饱,还可以吃些鸡仔胎补补。”林素兰在邻村,一个周六阙大山找她复习作业,进门看她家房子破烂不堪,孩子多,三个姐妹素兰最小,后头还有一个小弟弟。父亲重男轻女,早就不想让素兰读书了,老师看她是个难得的读书苗子,一再动员她家让她读完初中。家里有上顿没下顿,林素兰正处在长身体的骨节眼上,但连吃饭都顾不上,还谈啥营养呢。
阙大山想先弄几个鸡仔胎让林素兰补补身子。学校周边的农户就有孵鸡仔胎的,一个蛋8分钱就能买到。阙大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她身体好起来。”
周末,班上有同学上山砍乌厘竹,卖给供销社每百斤1.2元。阙大山看到了希望,他和同学一起上山,钻丛林,披荆斩棘,顾不上皮肤被割破,鲜血淋漓。一整天他咬紧牙关,砍了60多斤乌百竹,从供销社收购站领到7角多钱。回校路上,阙大山直奔卖鸡仔胎阿姨家,一口气买回8个。用铝锅先煮两个,送给正在教室自习的林素兰。她抬头用吃惊的眼神看阙大山轻轻敲开蛋壳的大头,疑惑地说:“哪来的?”
“买的。”
“哪来的钱?”
“自个劳动收入啊。”
几天后,吃完8个鸡仔胎林素兰精神好多了,饭量大增,阙大山又从自己放米的钵头抓一小把米放进林素兰的蒸罐里,让她吃饱肚子。再后来,林素兰也跟着阙大山上山砍乌厘竹,所得的钱大山一分不要,全部买鸡仔胎补林素兰的身体。鸡仔胎让两位小年青越走越近,阙大山像关心小妹妹一样真心真意,林素兰认定大山是她靠得住的男人,爱情的种子发了芽。毕业后,阙大山被保送第一中学读高中,林素兰的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家境不错的断腿男子。为了不做一头被宰割的羔羊,林素兰鼓足勇气直奔大山家,毅然投进意中人怀抱。两个人铁了心,阙大山放弃了升学回乡务农,双方父母反对也没用。两个年轻人为了争气,到深山一间破茅房住下,养鸡养鸭,开荒种柚子还买来养鸡鸭的小册子,认真钻研养殖,山上条件好,年轻人脑子又灵,几年后发展成大型养殖场。
很快,顺风顺水,场长阙大山成为全县致富领头羊,周围几个村农民都来拜师学艺,大山有求必应。林素兰被评为全县“三八红旗手”,还为林家生下两女一男,母贤子孝,其乐融融。
有人问阙大山:“当初,你的媒人是鸡仔胎吗?”
“人争一口气。能找到贴心贤婆娘,鸡仔胎作媒有啥不好呢!”阙大山总是笑哈哈答道。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