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高岭镇所在地的大榕树下,“农家碱粽店”不管是端午节或是平时,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买碱粽队伍。
店老板名叫童九香,她经营的碱粽店食材就地取材,既有自个种养,也有山上采摘,虽然带上“野”字的野菜野果,都可以拿来裹腹,也可以用来包粽。九香包的粽子,外壳包裹的是山上竹林现采的竹叶清亮且带有山林的芳香;核心原料糯米是自种的单季稻优良糯;浸泡用的碱是她前一年的秋冬季到山上砍割含碱性的杂木、野草晒干后烧灰,收集起来放在一个纱布里,再烧一锅开水把草木灰淋透。等待碱水完全凉透后,再把糯米倒入碱水中,浸泡一个晚上。童九香用纯植物碱制作的碱粽,市场少有,剥开一个煮熟的碱粽透明嫩透,蘸上蜂蜜风味独到,吃起来又香甜又弹Q,男女老少皆喜欢,赞口不绝呢。
改革开放初期,村妇童九香遇上好运。有一年端午节镇里举行龙舟比赛同时举办包粽比武,童九香夺得包碱粽冠军,脸上笑开了花。颁奖时领导无意中说了一句,“欢迎你能到镇里开家碱粽店。”领导说的话也许是无心,而九香却受宠若惊,这话如一条毛毛虫钻入五脏六腑,闹腾得她久久平静不下来……
童九香平时话不多,想做的事看准了就默默去干。像酵母发面一样,很快膨发起来,她看到了碱粽的曙光。很快通过亲戚在镇里的大榕树下租了一间6平方左右的店面,挂上“农家碱粽店”招牌。母亲包碱粽轻车熟路,作买卖却一巧不通,但她靠的诚信本份,做粽精益求精,小店开业,上门吃粽的络绎不绝,也有为单位食堂订粽做员工早餐或点心用的。母亲每天固定做50斤糯米,售完关门备料。
第三年的端午节,有一对法国的大学教授马迪和凯妮夫妇前来考察亚热带雨林和采访当地龙舟赛。路过农家碱粽店时,粽香弥漫满街坊,两位老外迎着芳香味冒然进入店内,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问:“煮啥好东西,香气浓浓,真吊胃口啊。”母亲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您有福啦。”她一边说一边打开锅盖,从热气腾腾的大锅里夹出一串碱粽,倒上蜂蜜,请客人品尝刚出锅的闽南碱粽风味。马迪边吹气边沾蜜,迫不及待咬上一口,连连说:“OK,OK!”他三下五除二,一个拳头大的粽子没了,不客气地问:“能再吃一个吗?”母亲本就是一个好客的农妇,见了老外爱吃更是殷勤,说:“吃吧,吃吧,就怕你们不喜欢呢。”马迪吃了4个,大喊:“饱了饱了,”凯妮吃了2个,大赞这碱粽“太棒咯!”还在桌上放了一张10美元。母亲推辞坚决不收,说:“从国外来咱乡下尝农家碱粽还收啥钱呢。”外国客人几年后还不忘来店吃碱粽呢。
母亲在镇上开办的农家碱粽店一炮打响,不仅名声大震,荷包也鼓了起来。在家乡当赤脚医生的儿子大志,看得眼馋心更馋,他建议母亲每天增加碱粽生产量,钱多不会扼死人。母亲却不同意,原料不足,劳动量增加,影响碱粽的质量。大志觉得母亲有钱不懂赚,太傻了。他辞去村赤脚医生,找到初中的同学,到市里也开办起“正宗农家碱粽店”。开张半年生意红火,门庭若市,植物碱来源出现难题,糯米还好办,大志脚底打算盘,请工上山采集工价高利润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工业食用碱代替植物碱,成本低了,碱粽品质一日一变终骗不了消费者的铜嘴铁牙。
大志的正宗碱粽店由欢天喜地变成呼天哭地,每天垂头丧气,一开门就要赔本。这时三叔公到市里找大志,他请三叔公吃本店碱粽,粽子还没入嘴便有一股苏打味扑鼻,指着粽对大志不留情面地说:“你这碱粽还能卖吗?”大志吐苦水,说:“实属无奈呀,植物碱费用高用不起啊。”三叔公顺带几个碱粽送给九香尝尝,她这一吃吃出了满肚子火,大志唯利是图,偷梁换柱,做人不讲诚信,见利眼开的行为真给祖宗丢脸丢到家了。大骂了一顿:“没良心赚钱,兔子尾巴长不了。”
一年多时间,大志市里的正宗碱粽店倒闭。九香将儿子叫到镇上的农家碱粽店,说:“做粽先做人,真诚待客,工夫到家,价格合理。从今天起我该退休了,农家碱粽店转让你经营。”大志成了法人代表,接手农家碱粽店,母亲掌舵,放手让儿子经营。
过日子就像这碱粽一样,刚包时虽然有糯米、碱等混合,色不协调质不到位,锅里煮的时间久了就会变得清亮纯正。这就是我们农家碱粽店一天最多只卖50斤碱粽的道理。一天就能包这么多,贪多了味道就不纯正。与人之事,不过如此。粽香,味纯,最好。
农家碱粽店越办越红火,碱粽飘香,诚信花开。
(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