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总有一种味道注入我们的生活。走近大海,走进沙滩,大海的味道挥之不去。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有滋有味,幸福满满。
那天高中老同学相聚厦门植物园,距我家不上200米,东道主非我莫属了。午餐,我们就近在环岛路一家海味餐厅斟酌对饮。酒过三巡,海鲜上了好几盘:龙虾、鲈鱼、石斑、扇贝……有焖有炒,有煲有蒸,盘盘离不开海产的芳香美味。地处内山深处的黄学弟突然问我:“产海鲜的大海是啥味道呢?”
“海是啥滋味?”他这一问,让我思绪绵长,出生在内地山沟里的我,长期与泥土、农民打交道,一生闻惯了泥土的芳香,不仅能闻出青草的清香和鲜花的花香,还能分辨稻香和菜香。而对于大海,早先压根儿只在书上看过、听说过,小时没有亲眼目睹过,因此那种渴望和憧憬,就更显得格外热切了。
退休后迁居海上有城、城中有海的厦门岛。家住离环岛路不远,面朝大海,背靠文屏山,不仅近邻有百年校史的厦门大学,四周还有知名景区环绕,更有幸处在鹭岛东南部海域的生态海湾。
不过,昔日的海边分布着一片片滩涂,养殖场、垃圾场,还有晒盐场,人为筑堤养殖,滩涂淤积严重。近海还能见有人放菱捕鱼,有人电鱼、炸鱼,管理不到位。那时,上李还是一片荒芜,海边的主路已通车,我每天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有时徐步慢行,有时乘坐公交车到珍珠湾海边看旭日东升,感怀大海的恩泽。一阵阵海风拂面,大海的味道失去了咸腥味,而是怪怪的、令人难闻的一股臭腥味。特别是进入酷夏,海面似吹拂蒸腾的油烟,地面冒着白雾,踏进海边滩涂污臭扑鼻,令人恶心。住在我小区的居民大部分是厦门渔港的老渔民,他们聚在一起无不痛心疾呼:“救救大海,还我大海的清纯!”我也是游泳爱好者,常在海边游走,那有不为下海一搏所动心呢。可是我问几位游泳爱好者:“这里的海水发黑,脏兮兮的能游泳吗?”
“在海里游惯了,就是脏,咱也无回天之力啊。”高老师无奈地说。
20多年前,一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卫战拉开了序幕,海岸线进入人与海生态和谐治理的新起点,一场没有硝烟的陆海环境综合整治战斗打响了。整治筼筜湖,陆续修建了西堤闸口、引潮堤,利用自然潮差纳潮吞吐动力(每天涨潮开纳潮水入湖,退潮时开泄洪口)实现湖水更新。治理绕岛海湾保留原生水面,大刀宽斧打开五缘湾、集美海堤,引水入湾,清淤活水,还留出大片湿地营造红树林公园,提高海岸一带生态活力,为万物求生存谋和谐,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城市绿肺”。
“污染症状在海中,病灶根子在岸上。”各级政府抓住根子“截污处理是治理大海的治本之策”。我亲眼目睹了珍珠湾截污工程建设。挖沟埋管,填平沟壑,栽树种草绿化。污水和雨水分开,污水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实现海湾“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景象。
难怪老厦门的渔民高兴地说:“大海的味道回来了。”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争相飞到厦门过冬。碧波荡漾的珍珠湾畔,游人和市民或散步健身,或下海游泳,乐在其中。
大海的味道再咋闻也解不了馋。傍晚,早早吃过晚餐,我喜欢踩着柏油路面,穿过环岛路,到木栈道的观海长木凳上面朝大海就坐。有人说是观海,我更喜欢是闻闻海的味道,坐在那里,海水有时汹涌澎湃,有时汩汩低语,海风吹拂,带来的微涩腥味又清新得沁人心脾,给人一付晴朗的心情。
终于有一天,在泳友们的鼓励下也跟着他们跳入大海遨游,大暑天凉爽身体,消退心中的燥热;严寒迎着凛冽的寒风在海里拼搏,勇气和毅力油然而生,“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当我身上满挂串串晶莹的水珠上岸时,内地来厦客人激动地问:“海水是啥味道?”
“咸咸的特殊味道呗,带有大自然的奇特清香呢。”
我终于明白了:“海水的美妙味道,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美礼物。”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