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熬小米粥也许不成问题,南方人熬小米粥真得有问题。
老伴生长在城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属牛,从小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家里活干最多,吃的是剩饭剩菜,饱一顿饿一顿。结婚后生育两个女儿,我的工作不仅忙,还经常下乡、加班,家里事,孩子的事,都是她操持。孩子大了会帮她,也被她拒之门外,说:“你们只管读好书就够了,家务事不用你们操心。”那时我俩工资低,每月加起来也就50多块钱,经济拮据,伙食量入为出,一个铜板掰两半。她干活抢先,吃饭押后,常常是饱一顿饿一顿,吃的闻不到腥味的剩饭剩菜。才五十多岁胃肠疾病接踵而来。有病还不看医生,硬撑着。那一年病情往坏的方向转化,连续便血十多天,我和女儿硬拽住她去住院,做了胃镜、肠镜,医生被吓出一身冷汗,这么严重的病为啥不早来治。后来大女儿在北京协和医院联系名医诊治才慢慢好转,医生吩咐:多喝小米粥养胃肠管用。
“小米粥容易啊,我天天为老伴做,让她能品尝到最好的小米粥。”我高兴地表示。
回家后,马不停蹄上市场买来上等黄小米,翻箱倒柜找出陶瓷钵第一次为老伴煮小米粥。
煮好粥端到老婆面前。她看了一眼,拿起勺子像划小船桨在碗里来回一划,冷不丁嘣出一句“这咋吃呀?”我的热情像被浇了一瓢冷水。老伴既心疼又无奈地说,“粥不像粥一粒沉一粒浮,一点也不黏稠,更不要说有啥滋味了。”
原来要熬碗上等级的小米粥,还真不容易啊。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想熬出又香浓又好喝,能吊老伴的胃口,光会说不行,不用心不行,心急也不行呀!
我花了一些时间特地到小米粥店品尝,吃到粘稠的好粥,不耻下问,讨教老板;还咨询北方的女婿和亲家母熬小米弱的经验;上网多方搜集熬煮浓稠小米粥的做法。
先下苦功挑选优质的食材。我骑上自行车转悠闽南方兴未艾的黄小米市场,好酒不怕巷子深,有些好小米就深藏在偏僻的旮旯里。我虚心向诚实的商家老板请教,货比三家,鉴别优劣,开始不懂买回少量熬煮品尝。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是久病能成医,外行也能变内行。现在会看颜色辨别新鲜度,看产地认品牌,确定商家下单定货。
选用特制的熬粥瓷钵。买回的黄小米淘洗一两遍,轻轻搓洗,以防营养元素流失。冷水浸泡十多分钟,让米粒汲水膨胀。钵中注入足够量的清水烧开后,倒入小米,猛火烧十来分钟再转小火慢慢熬。熬粥,慢熬是成败的关键。每次熬粥我身不离厨房,坚守灶台,两眼瞪着翻滚的粥汤,手持匙子,沿着同一个方向搅拌,防止粘锅、溢锅,粥会更稠。心中的念想:熬好每一钵小米粥,以弥补我对老伴的亏欠,也是晚年献给老伴的一份爱。小火熬煮,就是要熬,最好的熬粥火候应该是急火开,慢火收。守住锅台大小火互相配合。该大的时候要大,急火打头使得小米快速熟透,激发小米的醇香,否则就会形成寡淡无味的泡米粥。让小米的清香一直压抑在锅里慢慢浸润到汤里,米粒和粥汤的味道才会更香糯。每当锅里呈现黄色米粒粒粒笑开幸福的花朵,粥面浮现如脂如玉的黄澄澄的粥油,那是一锅粥的最高境界。便可称得上是一锅好粥了,这样熬出的稀粥,颜色金黄,稠稀适中,口感浓郁,味道绵长。也是我心花怒放的开心时刻。
是啊,我这人原本性急,说话三斧头,办事三斧头,粗心大意,直来直去。如今“急急风”变成“慢郎中”,为啥?老伴的病调教了我,时势出英雄。而且与时俱进,我为老伴熬粥是带有养胃肠的特别功效,不是专为获取粥油。逐步摸索“加料”配方。如加入两滴色拉油熬成的小米粥味道更香,更好吃不说,颜色也会更加鲜艳夺目,这样做出来的小米粥还更加的营养。加入中药材如莲子、欠实、茯苓、淮山等中药粉末,或是红枣,熬成的小米粥芳香味浓,更加黏稠,对养胃肠起到了更好的作用。为调口味,有时还熬成咸粥,加入瘦肉丝、干贝、香菇等调料,适当放点盐、味精、胡椒等,也不失小米粥的功效啊。
几年下来,老伴喝我熬制的小米粥上了瘾,晚餐必喝小米粥,胃肠舒畅体健精神好。她逢人便夸夫君熬粥的功夫,说:“用心选料,用情熬煮,耗时管住。”
“慢熬出真情,粥黏情更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