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静的头像

郑静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16
分享

记忆与审美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说他在睡醒后,习惯把一天要写的东西,在脑子里先准备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我也在清晨时分,酝酿自己有记录的,第170篇随笔。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人是一个留恋着过去和希望着将来的怪物。”

记忆帮助人类实现这一切,从而使自身从本质上区别于动物。



记忆这玩意,有时需要它的储存,比如对于背诵,有时需要它的遗忘,比如对于痛苦。然而在审美的过程中,对于悲情的东西,又都是那么得让人难忘。

电影《致青春》,数年前看的,结局时,男主人公去看女主人公,在她的坟前,男主人公终于表白了自己一直的暗恋。

电影《归来》,也是只看过一次,结局的场面是:大雪纷飞,女主人公坐在轮椅上。在车站“迎接”她的老伴,而实际上,她的老伴就扶着轮椅站在她身旁。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致青春》里毁灭了生命,《归来》里则毁灭了记忆。怎不叫人潸然泪下?



记忆里的东西,有些会被慢慢地遗忘掉,而有些不但不会淡忘,还会引起人的反思。

新东方传说中的“道长”,王江涛有个关于背诵单词的方法,一天4小时,循序渐进。但是需要不断地去反复,即单词每隔5分钟、半小时、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就要温故,否则前功尽弃,收效甚微。这个方法也许仅适用于功利性的项目。对于非功利性的审美而言,是毫无用处的,即便是不温故,也会记忆犹新。


渡边纯一的《失乐园》,结局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而死。正如作者自述:“与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相反,人类终归还是动物,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由雌性与雄性构成的,而人们却往往没有认识到这点。” 在当时这种社会环境景和家庭背景下,小说里塑造的人物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就没有“出路”。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逃离》,女主人公结婚不久,和丈夫经营着一家骑马场,她为了尝试新的生活,在朋友的帮助下,坐上了大巴,打算永远离开她的丈夫,可是大巴开到半路,女主人公就打电话给她的丈夫,让他去接她......这种结局留给读者无限可能的遐想和思考。



记忆是思维中信息内容的储备和使用过程。而审美则是一种非功利的精神享受过程。在审美的活动中,记忆能帮助我们储备得更多,且难忘又深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