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无论用什么样的情调和言辞,都难以描述它浑然天成的从容和自信,它能让人触摸到文化的根系,闻到岁月的鼻息。它在不同的人眼中都会显得弥足珍贵:
经济学家看到的是两千余年延绵不绝的发展和繁荣,建筑学家看到的是高楼重檐照壁马头墙,民俗学家看到的是礼仪庙会婚娶丧祭,艺术家看到的是彩绘浮雕古滇剧洞经音乐,文学家看到的是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千姿百态,美食家看到的是小土饼黄粉汤菜盒子椒盐饼,即使是普通人,也会流连于青石板小径七寺八阁九座庵和香水河上的过街楼风雨桥吊脚楼……
石羊古镇,犹如镶嵌在千里彝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给走进它的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唯美古镇
石羊古镇地处峡谷,群山环抱,狭长的河谷像一只长长的布袋,位于进城处的南塔,犹如一个结,把布袋牢牢地扎住。紧贴南塔有古树一棵,树枝绕塔,落叶后的细密枝条伸向四面八方,形成了“树包塔”奇景,再衬上蓝天白云、黛色青山、古阁新市的背景,似一幅清新雅致的工笔画。南塔旁边是“羊泉鹾郡”牌坊,南来北往的商旅过客都要从这里经过。古镇另有一座北塔,坐落于镇北象岭,又称锁水塔,与南塔遥相对峙。
香河静静地从古镇中心流过,两岸青山相对,人们依山傍水结庐而居。古镇地势不甚开阔,为了便于经商、生活起居,聪慧的石羊人充分利用空间,沿河就势架起了30多座“吊脚楼”、“过街桥”、“风雨桥”。石羊的风雨桥别具特色,桥上有瓦顶,两端各有一小阁楼,两边设有护栏,即可通行人马,又可交易商品,还可避雨纳凉,节日还可以在桥上举行各种活动。在窄长的街道两边,分布着鳞次栉比、参差交错的民居住所,石羊人在建筑方面充分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香河两岸的民居就形成了过街楼、吊脚楼密布、临水开窗的独特格局,颇有一番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味。
遥想当年,石羊曾经是一座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城镇。细品石羊民居住宅建筑艺术,高楼重檐马头墙、高门大户、照壁牌坊、深堂小斋、袖珍花园,无论是哪一户型,壁上饰着的书法彩绘,台前养着花草树木,架上摆着古玩盆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房屋庭院层层斗拱,房厦檐壁精雕细镂、朱丹焕彩,一个个庭院窗明几净,给人清幽雅致之感。石羊人都有种植花木的喜好,在庭院中养几盆兰草,栽几株玫瑰,植几树石榴,或专门辟出空间,在自家宅院后面建起小花园,种植各种奇花秀卉,精心管理,争相尽比,蔚然成风。
当你在石羊古镇那条古朴幽静的青石板街衢间缓缓而行时,但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恍然走进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中去了。那是一条让人犹如走进了时空隧道的神奇街道,尽管那种曾经在石羊古镇真实地存活了数千年的古风古韵已经被时光所湮没,然而,我们却依然能够从中真真实实地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厚重,而鳞次栉比的店铺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现代商品,让人同时享受着现代的文明成果和历史的厚重悠远,并能从中找到一种完美的契合,于是不由得羡慕古镇居民这种与时俱进和千年传承溶为一体的恬静的生活方式。古镇在历经了千年繁荣和喧嚣的积淀后,渐渐走向淡定和宁静,这使古镇本身和古镇人的生活方式中都显示调出一种和谐唯美的格调。
浪漫香河
我想,你一定是古镇最温柔美丽的小女儿,才能在众多兄弟姐妹中独享被母亲拥入怀中的千般宠爱。
或许,你是象岭山下某家大院的私塾里那个集才情和美貌于一身的奇女子,才会演绎出那么多清丽婉约的传奇故事。
抑或,你是那个背负着国仇家恨流落香河边茶楼酒肆中却出淤泥而不染的绝色歌女,只让人惊鸿一瞥就足以在千年古镇留下一个令人惊艳的倩影。
那么,你流进过多少人的梦境,你见证过多少悲欢离合,你又是否习惯古镇曾经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喧嚣?
二十余座风雨桥,是否个个都是俯身于你石榴裙下的忠实追随者?
当才情满腹忧国忧民的高梁先生在谱写那首让世人沉醉的《小河淌水》时,可否是对你充满眷恋的绝唱?
香河蜿蜒,南流北注,以九曲十八湾的柔情,清清爽爽地流淌在古镇的怀抱,河水轻轻浅浅,温柔婉约。究其芳名来源,一个说法是多年来聚集在这里的太多如花女子,早晚用河水卸妆洗脸,竟把整条河水染香了,如此说法使香河沾染上了几分风尘的味道,但两千年得历史毕竟太长了,就在古镇上无数次演绎的蜚短流长和风流传奇而言,有这样的解释也无可厚非。另一个说法是,河流的上游两岸长满香附、香茹等香草,盛开桃李杏梨之花,香随水流,故名“香水河”。还有一种传说是,河水泛滥,毁坏田舍、危及众生,有香木神施救,后来人们供奉“香木神”,“香水河”由此而得名。
据说曾经的香河水确实很香,一条溢着多么鲜香盐卤的河,就那么满怀芳香地流淌了千年。古镇的女子,蹲在野花遍布的河边,一伸手,就可以捧起一捧的流香,掬起满手的芳香美丽,女孩子们用香河水濯洗沐浴过的秀发胴体,于是石羊的女子便犹如蓄足了水的藕、积满了甜的桃、装满了爱的石榴,新鲜、饱满、柔韧,荡出空谷幽兰般清新悠长的体香,飘出柔柔的山水的气息,万种风情地迷醉着滇中的男子。
曾于初夏的午后漫步香河岸边,只见静静的河水清波荡漾,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间或还有一两点鸭、三四只水鸟飘在水上,缕缕不绝得青荇,悠游、轻跃、摇曳、怡然自得。香河两岸,绿柳披拂,庭院和花木自然宜人。
一直苦于无缘欣赏“香河月夜”的美景,试想于月夜在香河边看流水,让在香流里沉浸了千年的浪漫情调缓缓流淌过心田,仿佛在倾听恋人的絮语,透着无限的温柔和情意,那该是一种清新雅致而又不失温馨美丽的浪漫情怀吧。
祭孔大典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五谷丰登,香水荡漾。适逢孔子诞辰2572周年和2021大姚石羊祭孔大典举行,有幸于石羊孔庙大成殿至圣先师灵前祭奠。
羊泉鹾郡,西汉开发,唐代扩建,元设官署,明清鼎盛。千百年来,一队队马帮从四面八方汇集石羊,输出的是洁白晶莹的食盐,输入的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在一出一入的轮回中,石羊古镇渐渐与儒家文化结缘并深受其熏陶和恩泽,至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386年),规模宏大的孔庙建成,历十二朝增建修复,遂得完善。清康熙年间清置提举孔尚琨(孔子第47代嫡孙)曾主持对孔庙进行大规模修建,并由提举郑山于康熙47年(公元1708年)重修大成殿,历经9年铸成了高2.3米、重2.5吨的孔子铜像供奉于大成殿内,使石羊孔庙盛极一时。如今能见到的石羊孔庙外观古朴庄严、气势巍峨,内部设施玲珑精巧、典雅别致。建筑群的梁柱和门扇雕龙画凤,色彩和谐;上盖全用红、黄、蓝三色琉璃瓦镶成图案覆盖,大殿檐阁斗拱,建造精巧,雕刻细腻;历代皇帝、名人所题“下世师表”、“圣集大成”等匾额,红底金字,光彩夺目;大成殿神龛上雕龙刻凤,文宣王孔子铜像头戴冲天冠,手持牙笏,神态庄严,万世师表的模样与大殿相谐,铸造技术之高超令以叹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百名学子诵读儒家经典的声音在象岭山谷久久回荡,来自2500年前大师的谆谆教诲,穿越千年时空,直达人心灵深处,给聆听者的灵魂以圣洁的洗礼,精神在礼、义、仁、智、信的蕴藉中不断升华。而这,只是祭孔大典的前奏。
子曰:“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天非教也。地载神气,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天非教也。”儒家学说主张培养意志,净化人的思想,回归天德良知。“为了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了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弘扬儒家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倡议成了所有参加祭孔大典人员的共识。
大典在响彻云霄的过山号中拉开了帷幕,参祭人员随着优雅和谐的音乐次第进入庄严的大成殿。肃立,静默、正衣,鲜花礼乐,恭读祭文,敬献五谷,敬献花篮。“悠悠千古,天地人文;百花争艳,孔林长尊。仁义共举,诚信并称;忠孝廉节,修齐治平。”“石羊边地,儒学久兴。”“教泽有本,文化为根。”“民族精神,传扬光大;造福桑梓,复兴华夏。继往开来,任重道远;遥视先师,表此誓愿。”满含敬意和锐意进取的祭文,以一种庄重大气的姿态向博大精神的儒家文化稽首,向至圣先师表明了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取卤仪式
一种可以渗透生命的深刻的咸,就着乳液般清雅的颜色穿越千年时空,来自石羊古镇象岭山下一口名为“庆丰”的老井。
石羊古镇,因盐而兴。当一队队驮盐的马帮带着儒家精神汇集石羊,小镇就氤氲在煮卤升腾的醇香和儒学博大的滋养中日渐儒雅和大气,天长日久,山中蛮夷长成文化名邦,至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386年),规模宏大的孔庙建成。从此,源远流长的“白盐井”和庄严典雅的儒学殿堂毗邻而居,交相辉映出一个悠远而厚重的石羊。因为有此渊源,取卤仪式就成了每年石羊祭孔大典上的一项重要活动。
2011年石羊祭孔大典后后在“庆丰井”举行的取卤仪式,以一种古朴而凝重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千年盐都的魅力与风采。开凿于西汉的“庆丰井”,深33米,历经2000余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在沿用。
取卤之前,在祭师的带领下,12名身着黄布衫的盐工分三排,站在龙女画像前,祭师读祭文、拜龙女、祈祷祈福──“龙女牧羊”的传说在石羊流传了千年,这是对古时石羊取卤煮盐的历史追忆。“取卤罗!”随着12个身着土黄色衣衫盐工齐声呐喊,盐工们挑着盐桶,走下古老盐井,汲上卤水,走出井口。随后,在“送卤罗!”的呐喊声中,盐工们担着卤水,向象岭山脚的卤水压力池走去,山道弯弯,路径狭窄,盐工们步履蹒跚。当将卤水倒入压力池,盐工们又齐声呐喊“晒盐罗!”此时,卤水通过竹制涧槽,流至晒盐蓬喷洒而下,盐水经晒盐蓬上的山竹草过滤,滤去杂质,提高卤度后,再流入煮盐的鸡窝灶,经搅拌、煮盐、烤盐等工序,几番熬制,雪白的石羊白井盐终于制成。从取卤水到白盐制成,工序环环相扣,游客们对这一古老的制盐工艺啧啧称奇。
特色美食
“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传统饮食从某种层面体现着这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和质量,反映着这个地方的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古镇多元的人文环境造就了石羊别具一格的的特色小吃和丰富厚重的饮食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石羊一直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云集的地方,朝廷委派的盐官、南来北往的商贾、身怀绝技的艺人、幽居道观寺院的道士僧尼,各地进出的马帮挑夫,当地灶户的苦力杂役,把一个地处滇中百草岭腹地的小镇经营得车水马龙,喧嚣繁华。他们源源不断地为石羊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生活理念,也带来了各地的饮食习俗,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各地的特色美食汇集于此,并天长日久地在与本地人文风俗的融合中历经无数次地变革和升华。饮食文化在不经意间透露了石羊人智慧的生活理念,他们善于把忙碌的生计打理得有滋有味,进而把简简单单的生活过成多姿多彩的日子,那些随处可见的普通粮食到了石羊人的手里,就会变魔术般地成为别具特色的精美风味小吃。
漫步石羊街头,各种风味小吃数不胜数,椒盐饼,黄粉汤,酱米线,盐焖鸡,菜盒子,金钱酥,眉毛酥,油炸果,抓饼,锅贴,小土饼,枣子糖等,其风味既有各地传统,又继承本地的精华,品尝后使人们赞不绝口。当然地方特色也必然要有地方的土特产品作依托,石羊的黄粉汤、小土饼、椒盐饼、菜合子、油淋鸡、香春果、油炸果、金钱酥、眉毛酥、索子糖、夹夹糕等都是少不了用大姚本地的核桃油制作,否则就谈不上地方风味了。其中独具特色的小土饼、椒盐饼和菜盒子深受游客喜爱。小土饼是用荞面做皮,茴香和白糖做馅,包好后放在模型里压一下,做出来饼都是一个模样,用小火烤熟,味道独特;椒盐饼的做法是把和得很软的面揪成一个一个的,面里加了油和葱花,放在锅上压扁,中间放点肉,抹上鸡蛋糊,把锅放在木炭火上,上面再放一层木炭火,上下一起烤,烤出的饼香酥松软,非常好吃;菜盒子的做法是先在模具把舀满面糊,放进热油锅炸出壳,把仍然是稀的面糊倒出来,装上韭菜豆芽馅,再装满面糊放在锅里炸,吃起来香脆可口。
大姚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石羊古镇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举行时,也正是核桃飘香的季节,于是用“核桃美食长街宴”来迎接四方宾客,让人们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大姚的核桃文化也成为了每年祭孔盛会上必备的特色活动之一。随着祭孔大典,取卤仪式的开展,古镇长街宴也随之开始。宴席用竹篓在古镇长街上一字排开,周围整齐地摆放着草墩,简单精致的摆设体现出纯朴的石羊风土人情。穿着彝族服饰的彝家少女一一盛上核桃羹、核桃炖鸡、核桃汁等核桃美食,还有石羊小土饼、菜盒子、黄粉汤、凉粉、水腌菜炒肉、野生木耳等石羊有名的特色饮食。等宾客们纷纷相约而坐时,好客的彝家人已端出自酿的彝家小灶酒,唱起了热情欢快彝族敬酒歌,浓烈的彝族文化氛围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