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重重群山屏蔽的云南省大姚县赵家店镇打苴基村,有一幢在村民看来如宫殿般豪华的大宅院,当地人称为“李家大院”。这座当初曾经以豪华冠绝群山、即使放在繁华的闹市也毫不逊色的大宅院,在时光的无情流逝中衰老了往昔的容颜,但残威余韵犹存。一幢衰败的豪宅,浓缩着一个显赫家族的兴衰历史。
打苴基人都说,“李家大院”的主人是李军门。李军门的姓名为李玉堂(1847年-1924年),号宝书,大姚县仓街乡钟秀耿家屯人。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祖籍江苏江阴,祖先清初随吴三桂大军入滇。李玉堂十七八岁时,跟随堂姐夫李长青在清军中当兵,咸同年间立有战功,逐渐升至总兵,记名加提督衔,赏戴花翎振勇巴图鲁名号。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日寇袭扰沿海。李玉堂奉调于1895年二月抵江苏,驻防海州,1897年回滇,不久又调贵州,授安义镇总兵,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六月二十八日奉谕旨补授贵州提督。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李玉堂带着家眷回到大姚,1924年病逝于家中。按清朝武官制,副将以上即可称军门,由此,大姚人便把李玉堂称作李军门或军门李大人。
李玉堂还乡后,受到乡人敬重。民间流传,李军门颇有些官场傲骨,又流露出对家乡百姓的和蔼可亲。他曾广置田产1000余亩收取佃户地租,设置钱庄放贷盈利,因改朝换代丢官的李军门把晚年经营得财源滚滚,万贯家财。他还大兴土木,于耿家屯兴建占地500多亩的李氏庄园,在县城兴建占地30多亩“大夫第”公馆,乡绅们更是撮合其建设建占地30多亩生祠,并在生祠对面设戏台,后面置花园、藏书楼。提督出身的李军门对大清臣子的礼仪念念不忘,每天吃饭前都要击排鼓敲大锣。李军门家的锣鼓声,一年四季响彻于耿家屯四周,成为蜻蛉故地一道内涵丰富的人文风景:那是一个人对他尽忠朝代演奏的挽歌,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失落而演奏的挽歌。
山中日月长,别有乾坤在。地处群山中的打苴基白天日头高照,夜晚星月低垂,燥热的日子多,霜期的日子少,土地肥沃,地广人稀,雨水丰盛的年成,种一年的粮食几年都吃不完。不知李家的哪一代相中了这片土地,李氏一脉从山外迁来,气气派派的盖起了这幢大宅院。也有人说,李家大院是李氏家族在大姚、姚安、永仁、元谋等地收租及休闲的住所。
大宅院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由三个四合院12栋房屋组成,前有影壁,建筑为土木结构三层,五架梁,硬山青瓦屋顶,后檐墙为硬山顶,整个大院座西向东,布局规整严谨。四合院第一院正房通面阔四间16.6米,通进深三间6.55米。第二院正房通面阔四间14.6米,通进深三间7.8米。四合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百年老宅端庄地沉默在时光隧道中,日渐衰老的容颜遮不住往昔的辉煌,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精雕细刻,飞檐翘角,鳞次栉比,一行行青瓦酷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一排排布满裂纹的地砖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一切都古香古色,是艺术和牢固完美结合的杰作。墙壁上的工笔书画完美合璧,更让人大开眼界,苏东坡的文采,大手笔的书法,在大宅后墙上固守半壁江山,画幅因年代久远看不真切了,字迹却清晰可见,一笔一划,精神宛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问遍村中老人仍不知出自何人手笔。
大宅院的后面,曾经有建于1918年的李家祠堂。解放后,李家祠堂被改为打苴基中心小学,打苴基附近村落解放后出生的人基本都在这里完成的启蒙教育。如今,祠堂遗址还是学校校园,只是古香古色的祠堂建筑已被拆除,重建了崭新的校舍,李家祠堂的堂皇风韵已尘埃落定,只留下几级石阶,默默见证着李家豪门的沧桑。
李军门的儿子李培林曾于光绪二十九年随父亲远赴贵州清剿“游匪”,战胜后授封黄平州知州。李培林处世持重,为官不长,不著政声。李氏后人评价其“平常中庸,不好不坏”。李培林单传一子李伯衡(1889-1951年),字慎修,是入了正史定论的大姚首富和知名政客,大姚民国时期的历史绕不过他。李伯衡1915年毕业于云南省法政学校,次年在云南省都督府当立法课允司员,1921年任禄丰县长,后调任剑川、弥勒县长,楚雄团防督练处处长,1934年任曲靖县长以及云南省民众自卫预备军24支队长、国民大会代表等职,曾参加竞选立法委员。
李伯衡依仗祖父李玉堂、父亲李培林,以及本人的权势和聚集的大量财富,更加骄横拔扈不可一世,为所欲为。在李伯衡所辖下的庶民,苦不堪言,在封建地租剥削方面,远胜前辈,贪婪凶残。李伯衡对农民巧取豪夺,不多几年时间,尽兼并土地达4000余亩,超过李玉堂在世时的1000余亩的三倍。他所掠夺的土地遍及大姚、姚安、永仁等县,而这些土地大多在山区兄弟民族地区。每年收取租谷达14830石,折合市斤606666斤。
李伯衡不但残酷剥削农民,还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幕后杀人的勾当,那就是向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告密,杀害大姚同乡、中国云南省特委、临委委员,特委书记赵祚传。1928年,赵祚传回大姚进行革命活动,同时变卖家产筹集革命经费。李伯衡知道后,就亲自向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进言:“对付共产党,不能手软,与其一省哭,不如一县哭,与其一县哭,不如一家哭。”还说:“赵统一(即祚传)不除,吾辈无以安宁之日。”遂积极支持杨正海(当时大姚县长)在大姚逮捕赵祚传,并于1929年3月29日将赵祚传杀害于大姚城。牺牲时年仅26岁。
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惨遭李伯衡迫害的人民群众,纷纷控诉李伯衡的血腥罪恶,1950年,大姚县人民政府根据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于昆明逮捕了李伯衡,押回大姚,于1951年5月1日,召开了上万人的公审大会,判处李伯衡死刑。
李家的变迁正应验了“王侯之簪,三世而衰”的古训,时代风云和家族命运都在时光岁月里悄悄渐变,大姚李氏家族也不例外。李军门发迹开创的家族基业,到了孙子李伯衡这一代,因为时代的变迁,也因为其人的为富不仁、鱼肉百姓而断送了性命,也断送了李氏家族的元气,只有大山深处打苴基村的大宅院还隐隐透着几分豪门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