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健的头像

王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8/04
分享

文天祥的《泰州》诗篇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城区老通扬运河段北岸,翠竹掩影,绿草如茵,一处名叫“文丞相系舟处”的亭阁矗立其间,给这幅清丽的水墨画增添了古朴的意韵,斗折长廊连通一亭一阁并直至运河码头,亭额题“正气”,阁额题“文丞相系舟处”。

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三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这天黄昏,姜堰城河畔停泊着一叶扁舟,一个憔悴的身影久久伫立船头,残阳夕照中,他遥望南天,捻须长吟。此人便是刚过不惑之年的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

就是在这里,文丞相终于得到了好消息,他高兴地吟诵道: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

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耗,通州路已通。

两个月之前,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为了中兴宋朝大业,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与元军统帅伯颜谈判,他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说服敌方撤军。而元军却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仪征)到扬州,他欲自泰州而东,取道通州(南通)渡海南归,兴兵抗元,以图收复失地。此时,他面朝运河北侧的商周年代的天目山古城遗址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知道,天目山的古代贤达一定能够明鉴他的赤胆忠心。

文天祥是三月十一日到达泰州的。此时的泰州虽然还没有完全被元军控制,但已经有元军到达泰州城附近塘湾的消息,因此,文天祥一直留漂在船上,而在行船泰州的十一天中,他得到了泰州人民的热情相助。

在《过泰州虾子湾》一诗中,文天祥记录了泰州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

飘蓬一夜落天涯,潮溅青沙日未斜。

好事官人无勾当,呼童上岸买青虾。

在《海陵旅怀(一)》一诗中,文天祥以诚挚的笔法,写下了对海陵棹子(船家)的感激之情:

一日行经白骨堆,中流失柁为心摧。

海陵棹子长相顾,水有船来步马来。

在《纪闲》一诗中,他表达了对泰州人民的由衷感激:

九十春光好,周流人鬼关。

人情轻似土,世路险于山。

俯仰经行处,死生谈笑间。

近时最难得,旬日海陵闲。

自出使元营以来的整个春季,九十多天里,文天祥一直挣扎在人与鬼之间的惊心动魄之中,只有在泰州的十多天内,虽然依然担惊受怕,但毕竟潜伏在船上,海陵船家尽力地照顾自己,消息打探,吃住不愁,疲惫的身心逐步恢复,“近时最难得,旬日海陵闲”,正是泰州人民熨贴的温暖,泰州人民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心情才会如此轻快,不禁萌生避世寄居海陵的想法。他在《海陵旅怀(二)》一诗中写道:

此去通州号畏途,固应孝子为回车。

海陵若也容羁客,剩买菰蒲且寄居。

买两只茭白香蒲,炊烟袅袅,海陵你一定会收留我这个身陷险境的外地人吧?但寄居海陵的念头在文天祥的心中只是一闪,他也只能把这个愿望存放在自己心里,若他不是一个末世宰相,若他可以遗世独立,他一定会来海陵这个鱼米水乡做一个逍遥快活的湖上钓翁。但“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尽管前路困难重重、前途未卜,但他中兴宋朝大业的坚毅与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不变,他没法做一个海陵的寄居者,他注定要被镌刻在南宋抗元英雄的史册里,并留下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无数后来人。

正是这样一种坚定不移的思想的指导,当他听到晚鹊传来了佳耗“通州路已通”的时候,冒着旅途的风险,立即启程,并写下了第二首诗《发海陵》:

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渡鬼门关。

若将九折回车看,倦鸟何年可得还。

三月二十三日,泰州的船家把文天祥一行送到了通州。在通州逗留二十多天后,文天祥渡海南归。南归后的文天祥募兵抗战,祥兴元年(1278)兵败被俘,囚元大都4年,终以不屈被害,时年47岁。

文天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戎马倥偬和历遭险阻的一生中,他以诗记述,成为一代诗史。1278年被俘后他写下的《过零丁洋》和在大都(北京)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人们都视为他“忠昭日月、气壮山河”的代表作而百代传诵,而他以泰州为背景写下的不朽诗篇,给海陵古城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老通扬运河边“文丞相系舟处”的码头亭阁斗折长廊,正是泰州人民对文丞相九折不回、矢志不渝救国之旅的永远铭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