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词
1992年7月,我应《辅导员》杂志的邀请去北京参加少先队创造杯的研讨活动,当总编辑缪力知道我来自江苏泰兴时,她告诉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模就是泰兴人,说着就从她的书架上抽出一本《陈模寓言集》。翻开封面,扉页上的介绍告诉我,陈模先生是江苏省泰兴县口岸镇(现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人,作为同乡人的我立刻就产生了拜访陈先生的愿望。在缪主编的帮助下,7月18日,我如愿以偿。
陈模先生的住处在前门大街作家协会的一幢住宅楼里,走进电梯,按好房号,很快就来到十层陈先生的寓所。轻轻的按了门铃,迎面一位老人把门打开。他中等身材,面目慈祥,刻满时代风云皱纹的脸,依然红润、健康,我忙上前握住老人的手:“陈模老师,您好!”
陈模,原名傅承谟。1923年9月出生在口岸一个贫农家庭。在家念了六年私塾,十岁那年,因家乡发大水,随父母逃荒到上海,卖报、捡垃圾、当童工,被铁烙伤了脚,失去了四个脚趾头。1936年幸运地进入上海临青学校读书, 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孩子剧团,受到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在剧团中与儿童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担任彭真同志的秘书、《中国青年报》副总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等。著有《奇花》《铁哥传奇》《陈模童话故事选》等儿童文学专著28本,达350多万字。中宣部新闻局前局长钟沛璋这样评价他:陈模是用儿童的视角反映抗日战争的第一人。
陈模先生热情地握着我的手,将我拉进屋。他问我的家住在口岸哪儿。当知道我的家就住在时仙村高港小学他姐姐家附近时他非常高兴。他问了好多家乡的情况。他告诉我,自从小时候离开家乡以后就很少回家,他很想念童年时的伙伴。他非常关心家乡口岸的教育,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情况。
我向他介绍了口岸小学、口岸中学和口岸中学新苗文学社的有关情况,并拿出中国作协江苏分会《春笋报》刊载的新苗文学社社员作品专版。他认真地看、仔细地听,说:你在基层教育一线勤奋工作,想方设法做文学创作,很有成效,可喜可贺。他详细了解新苗文学社社员创作的情况和文学社教师辅导小组的工作,说:一定要引导孩子们多读、多写、多参与活动、多思考问题,并欣然为新苗文学社题词:阅读文学名著,深入体察生活,勤奋练习写作,开展文学评论。
两个小时的拜访一会儿就过去了,临别时,陈模先生赠送我两本书,在扉页上寄语:执著地追求,勤奋地写作,同时给我签名留念,并送给我他担任顾问的《中国校园文学》刊物,再三叮嘱我每月给他寄社员新作品。
二、勉励
陈模先生的题词给口岸中学新苗文学社社员极大的鼓舞。同学们掀起了学习题词、实践题词的热潮。一时间,各年级班班办起了图书角,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建立了校外辅导站,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老师带领大家走出校园,进工厂、进农村、进码头、进商场、进敬老院、进托儿所,开展生活体验活动;举行演讲比赛、日记大赛、作文大赛、歌咏比赛、辩论大赛、摄影比赛,开展读写思辨活动。在陈模先生的指导下,口岸中学新苗文学社读写辅导小组的辅导活动渐入佳境。
1993年,新苗文学社社员薛薇同学的作品《我爱集邮》在《中国校园文学》1993年第二期发表了。陈模先生寄来了刊物,同时亲笔给薛薇同学写信,信中他写道:
薛薇,我的文学小友,小老乡:
看了您写的散文《我爱集邮》,我很高兴。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您的进步是很快的。
去年12月,我担任宋庆龄基金会儿童文学(1987-1991)长篇小说评奖的评委,该会邀请我参加纪念宋庆龄同志100周年纪念大会,并赠我三枚宋庆龄的邮票,一并转赠于您,为您的邮册增添一枚新邮票。
灵感来自生活,天才出于勤奋。我祝愿您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陈模
1993.2.18于北京和平门
三、受聘
1993年4月18日是口岸中学新苗文学社社员欢欣鼓舞的日子,这天下午。70高龄的陈模先生来到口岸中学,在学校小礼堂和同学们见面,热烈的掌声欢声雷动,经久不息。
陈模先生侃侃而谈。他把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对孩子的那种亲情,热爱孩子、热爱儿童文学事业的执着,化作滔滔奔泻的黄河长江水,把半个多世纪的体会,化作一份厚礼,全部讲给家乡的孩子们听。
谈话涉及方方面面。他回忆了童年流浪上海的乞丐生活,回忆了当年的孩子剧团:转战两万里宣传和演出,回忆了总理周伯伯、邓妈妈的关怀,和自己发愤学习……又讲当今独生子女优势的研究和如何正视独生子女自己的不足,讲得生动活泼、津津有味。孩子们听得如醉如痴。我几次劝陈先生歇歇,喝口水,他都摆摆手。他说他这是在抓住时光,争分抢秒啊! 他讲话宣传鼓动的功力,是他人无与伦比的。
他还特别对孩子们强调了记日记的作用,他说,在孩子剧团的时候,自己和孩子剧团的团员都能坚持记日记,这不仅锻炼了文笔,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也是对个人成长的记录与反思。
陈模先生精神、身体双佳。两个小时的见面,说起话来,仍像当年宣传抗日一样,激情澎湃、铿锵有力。
在这一次的见面会上,先生欣然接受了口岸中学新苗文学社辅导小组的聘请,担任口岸中学新苗文学社顾问。他诙谐地说,顾问顾问,你们要让我问呐。
四、讲学
1996年5月25日,陈模先生再次来到口岸中学讲学。这一次他给孩子们带来了他的新作长篇小说《铁哥传奇》。小说以三十年代风云变幻的大上海为背景,叙述了穷孩子铁哥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茁壮成长的故事,可以说小说的主人公铁哥的原型就是陈模先生本人。
陈模先生向孩子们讲述了《铁哥传奇》的创作经过,他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他以自己在孩子剧团的学习锻炼经历为例,同时列举中外名人在校读书时参加文学社团或创办过校园文学社刊的实例,他说大家熟知的著名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1908年在苏州草桥中学读书时就创办了“放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1914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组织了“敬业乐群会”,曹禺在南开时又组织过新社团,到1928年端木蕻良来南开中学读书时组织“新人社”,出版《人间》和《新人》;毛主席在长沙主办《湘江评论》。他希望孩子们珍惜学习机会,在新苗文学社的活动中经受学习、锻炼,增长才干,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文学创作奠定基础。
在与学校领导和新苗文学社读写辅导小组老师的座谈中,陈模先生说:远在三十年代,焦菊隐先生担任北京二中校长兼语文教研室主任,他聘请了一些文学造诣颇深的教师来校讲授语文课,一时全校文学风气甚浓,文学社团组织绵延不断,学生在学习正课之余,读名著,谈文艺,有的写诗歌、散文,有的写小说、剧本,培养了不少进步文艺骨干,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他说,口岸中学创办新苗文学社是为家乡的孩子办了一件大好事,它能促进学校学风的建设,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文笔,同时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接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他希望学校继续关注办好文学社团,把语文教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任务落到实处。
回京不久,陈模先生还给我寄来一本《陶行知教育文选》,勉励辅导小组的老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勤奋写作,把文学社办好。
在陈模先生的亲切关怀下,口岸中学的校园文学创作进入了繁荣期。1993年以来,每年都有数十篇学生作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教师的文学创作也成为当地一道绚丽风景。
五、人师
在二十多年的交往中,陈模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著名作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记住毛主席的话》《失去祖国的孩子》《凤凰山女儿》《少年英雄王二小》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名篇,离休后,又担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等职,仍然孜孜不倦,潜心创作,拓展了中国新文学的题材,丰富了中国新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宝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位老战士,他在上海地下党组织举办的临青学校学习时,就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在抗日儿童团体——孩子剧团中历任部长、队长和《抗战儿童》杂志主编。以艺术的形式,唤醒和动员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1941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陈先生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随时有被捕的可能,他没有畏惧。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担任团哈尔滨市委书记、团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等职。为东北的解放,为争取新民民主义在全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上世纪解放思想之始,陈模先生被派往北京市文联担任领导工作。当时北京地处政治漩涡中心,北京文艺团体遭到的破坏很大,可谓是百孔千疮。他团结广大作家和艺术家,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同时关心、帮助作家和艺术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艺术家的爱戴。
作为一位学者,他的谦虚令人感动。在给我的几本赠书中,他都工工整整题写道:“敬赠王健先生留念雅正”,然后在落款处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自己的印章。在给我的来信中,称我从事教学多年,教育有方,是大家敬佩的好老师,我乐于赠书于您,恭恭敬敬地向您学习。就是在给文学小友、小老乡薛薇同学的信中,他也是以您相称。简短、朴素的文字之中,显示出陈模先生谦虚的博大胸怀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也饱含了对家乡学子的深情期盼,读后感人至深。
2015年3月23日,敬爱的陈模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家乡学子的鼓励和鞭策时时让我记起,让我时时想着不要浪费了青春,能够努力多做一些事情。记得翻阅《论语》时,曾读到颜回称赞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我当然不能自比颜回,但把颜回称赞孔先生的话用在陈模先生身上,我觉得是很恰当的。
写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