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开华的头像

罗开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11
分享

歇一会吧,丽江古城

 

庚子年。大年初五。

早上起来,匆匆吃过早点,我就带着摄影设备出发了。我要去拍一组因防范新冠状病毒肺炎,古城被临时封闭后的照片,以作纪念。

我开车出来,一路上,既见不到行驶的车辆,也见不到行人。经过雪山路,穿过香格里拉大道,又来到七星一街,这里也同样的安静。我把车停在东门口,戴好口罩,就走到了民主路。车路两边没有行人,但见一辆小车匆匆驶过。

原计划是要从金虹路直接进古城的,但由于“封城”,恐怕进不去,所以,我准备从狮子山的小巷子里偷偷溜进去。

穿过民主路,在通往狮子山的路口,我被执勤人员卡在了栏杆外。我只好拿出身份证来证明自己,并满口答应了他们叮嘱的“防疫”注意事项,他们才放了我进去。

顺着狮山路走了一段,我选择了走小路,小路便捷,但坡很陡,五花石铺就的台阶有点难爬。爬了一阵,虽然有点累,但我还是暗暗窃喜,原来,丽江的所谓“严防、严控”也只不过如此。

我就这样想着往上爬,等爬到公路上时。好久没进行野外活动的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于是,坐到石凳上歇息。

狮山路上空荡荡的,听不见风声,柏树林里的鸟儿们也不只躲到哪儿去了,寂静得让人有点害怕。

休息了一会,感觉有了精神,于是,我起身朝巷口走去。巷子在一个转弯处,平时出入的游客很多,也是我拍摄古城经常经路过的地方。

当我来到巷口时,发现这里拉起了封条,带着“防疫执勤”袖章的执勤人员,在来回走动,警惕地注视着四周。

抱着第一次闯关的成功经验,我如法炮制地走到他们跟前,没想到的是不灵了,哪怕我磨破嘴皮,都不让进。于是,我只能离开。心想,东方不亮西方亮,我可以从其它巷口进去。

想到这里,我沿着狮山路一直朝南走去。我知道,在不远的地方,还有几个可以出入古城的小巷口。平时,走的人不多,我也只是偶尔走过几次。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里也同样拉着封条,同样有执勤人员在把守。我想放弃,但不甘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直接往里闯。这次惨了,我被推了出来,不仅登记了身份信息,还被狠狠教训了一通。我十分沮丧的离开了。

在返回的路上,当我再次来到转弯处的巷口时,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士执勤人员,于是,便大着胆子去向她了解入城条件和里面的一些情况。她说,现在防疫形势严峻,通往古城的大小巷口都被封堵,即使你侥幸进入,也会被巡逻民警驱离。

听她这么说,我彻底放弃了一定要进古城拍照的想法。于是,我从狮山路拐弯处沿着石阶走了下去。走了一段,看见了平时车水马龙的民主路北段连同红太阳广场都已经成了一片空白,静静地躺在那儿。当我抬头朝路的尽头看时,玉龙雪山撞入了眼帘。从这个方向,这个角度看玉龙雪山,感觉它特别挺拔、陡峭。上面的积雪,有些扒在悬崖峭壁之上,有些落在沟壑间、有些堆积于峡谷底。但无论落在何处,他们都是那样的洁白无瑕,与灰色的崖壁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走下狮子山,沿着民主路朝红太阳广场方向走去,当来到金虹路路口时,看见执勤人员在询问一个准备进古城的女士,她说,她是古城的常住户,是回家的。

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来到他们跟前。那人拿出身份证,经查验登记后才被放了进去。这时,有人问我是不是也住在古城,我说,我是来拍一些“防疫”宣传片的,但古城进去不了。他说,古城里管控特别严格,肯定不能进,让我去玉龙桥边、水车旁,还有玉河广场周边拍几张。

听到这里,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但事实告诉我,这是真的。

我满心欢喜地来到了水车旁。此时,四周寂静、天空高远、烈日当空。玉龙桥下,潺潺流水向着古城,流向远方。一大一小的水车“咕噜咕噜”地旋转,我分不清楚是大水车带着小水车走,还是小水车拽着大水车转。它们总是保持着同一姿势、同一方向,一直向前。

我拍照了几张水车,便走到新华街巷口,执勤人员立刻向我示意了止步的手势。我只好用长焦镜头把静谧的古巷拉近些,再拉近些,直到拍到满意的照片为止。

拍了古巷,我来到了玉河广场,看见荷枪实弹的警察在来回巡逻,有几个环卫工人在劳动。他们中,花草的、有修枝剪叉的、有清扫落叶的。有位女环卫工,一直吸引着我的眼球。她背着消毒箱,提着塑料桶,走到垃圾桶旁,先取下垃圾桶里的袋子,再用毛巾在桶里反复擦过,换上新袋子,又把垃圾桶外围的架子也了擦洗一遍,喷上消毒水,才匆匆离开。紧接着是下一个,再下一个。她是那样的宁静、祥和,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多想好好看看她一眼,但由于口罩蒙面,我只看见她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和匆匆忙忙的背影。

离开水车和玉龙桥,我又来到玉河广场旁的新义街入口,这里同样拉着封带、站着坚守岗位的执勤人员。我朝古巷里望去,在深处,一个纳西老奶的身影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这时的古城,像一个熟睡婴儿,静静地躺着。

我把目光从古巷里移了出来,感觉有点累,便在一个木椅上坐下小憩。但目光还是不由自主的朝着古城方向望去。望着望着,一些过去很久的或是过去不久的,与朋友们游古城的、刻骨铭心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

记得十年前大年三十的那个夜晚,我带着从外地来丽江旅游的朋友,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朝古城四方街涌去,来到酒吧一条街时,从酒吧间里传来刺耳的吼叫声,还有打击木头的“啪啪”声;一些红男绿女在昏暗的荧光灯下喝酒嬉戏。走过酒吧街,就到了人山人海的四方街。由于那儿太拥挤,我们没有过多停留就朝大石桥走去,但没走多远,我的朋友就被挤丢了,真没想到,一场“看热闹”的喜剧竟然变成了寻人的“闹剧”。

我先在大石桥周边寻找,然后,又回到四方街呼叫,除了黑压压的人头,就是一张张陌生的脸,根本见不到他的踪影。

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手机铃声响了,他说,他在一个巷子里,但具体位置说不清楚(遗憾的是那时的手机还没有定位功能)。我来来回回的找,找到五一街,又找到七一街,还是见不到他。最后,我只能告诉他,在水车旁等他。

我等了他很久,很久,直到接到他已经安全回到宾馆的信息,我才安心的离开。

第二次是去年的七月底,也就是丽江的旅游高峰期,两位从普洱来丽江的摄友要请我把她们拍一些以丽江古城夜景为背景的生活照片。那是一个雨后天晴的夜晚,我带着她俩沿着光义街忠义巷进入古城,刚开始的时候,巷子里的游人很少,我们走得很快,一会就到了光义街官院巷,我把她俩在木府南门,天雨流芳牌坊等处拍了几张照片,就朝关门口走去。当我们穿过关门口来到七一街时,就越来越多,有了拥挤的感觉。我们的计划是要去挂着油纸伞的小巷,四方街和大石桥拍摄。所以,一直要往北走。越往北走就越拥挤,简直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不过,七一街除了特别拥挤以外,给人的感觉还是很诱人的,街的两边商铺里,商贩们的吆喝声起此彼伏。有卖烤肉串、烤臭豆腐的、有卖油炸土豆条、油炸鸡豆凉粉的、有卖辣螃蟹和辣龙虾的。特别是卖手鼓的姑娘,她们不仅个个都是美人儿,而且手鼓敲得好,歌声也甜美,让人驻足流连。再往上北走了一段,我们终于走到了挂满油纸伞的小巷。见到被装点得如此美丽的古巷,她俩显得十分激动,并迫不及待的叫我拍照。由于游人太多,我根本找不到一个能够安放三脚架的地方,不是被行人阻挡,就是被挤到古巷的边缘,经过几次尝试,还是如此。我只好收了三脚架,改为手持拍摄。

到了四方街、大石桥还有别的一些地方,拍摄情况都不理想。我们只好走出四方街,朝新华街方向继续往北走。酒吧一条街同样热闹非凡,街道两边的酒吧屋里灯火通亮,时时传来悠扬的乐曲声。里面有看书的,有玩手机的,有喝茶的,还有喝酒聊天的。这景象已经与十年前大相径庭。

走出新华街,我们就到了玉龙桥边、水车旁。在那里,我们拍了一些照片,又逗留了一会就离开了。

第二天,我告诉她俩,大部分照片都是废片,剩下的也不是很理想。他俩却对我说,没关系,有几张留作纪念就行了。关键是你让她们看到了古城的繁华,享受到了古城的美,感受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有巡逻警察从我身旁走过,打断了我的回忆。我环视了玉河广场四周,除了宁静,还是宁静。广场中央,几棵梅花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洁白剔透的花朵烂漫在枝头,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一只不知名的,长着黄、蓝、灰色羽毛的鸟儿在我身旁觅食,她十分欢快地跳来跳去,忽而飞到树杈上,忽而又飞临花台边,最后,落在不远处那棵不是很高的红梅花上,用它那双灵动的、神采飞扬眼睛,对着古城“啾啾啾”地叫了起来。它是在呼唤春天吗?

歇一会吧,大石桥!

歇一会吧,五一街,七一街!

歇一会吧,丽江古城!

让我们静待春暖花开,人潮涌动的到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