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胜存的头像

郑胜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4
分享

“教书匠”的传承

我的父亲名叫郑念书,这名字一听,就是“教书匠”无疑。没错,他正是匡河镇一名退休教师,生于1954年,现已65岁,他退休不退志,仍发挥余热,在落令河小学代课。父亲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慷慨激昂的语言,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业绩,普通如一粒沙尘。但是如同宿命一般,他那“尽心尽力教书育人”的教诲影响了我,使我乐于扎根乡村,矢志教育。

1971年,父亲高中毕业,被安排到村里当会计。18岁时,由于村办小学缺教师,他勇挑重担,义不容辞的当上了民办教师,直到2003年才通过民师转正考试,成为公办教师,这一干就是42年。民办教师工资微薄,最开始每月工资只有2元,还有一部分报酬由村委会支付。但是,那年月农村一穷二白,村委会一直拖欠工资。一大家人要吃饭,工资入不敷出,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尽管很多人劝他跳槽,父亲却依然坚守教师岗位。我一直不明白父亲的想法,直到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才理解了他的苦心。

无巧不巧,我也是18岁当上了老师,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呢。1990年6月,我参加中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考试分数处于罗田一中和中师招录的交叉线,填写志愿时面临重大抉择。如果填报中师,意味着将来我要成为一名“孩子王”。但是我根本不想当老师。父亲为了转变我的观念,连续做了三天思想工作,甚至不惜彻夜长谈。他一脸庄重地说:“教师是灵魂工程师,我教书一生,桃李满天下,家长都尊敬我,学生时常来看望我,这是多么最光荣的事啊!”我呐呐地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性格内向,笨嘴拙舌,不善言辞,不懂如何与小孩子沟通交流,会误人子弟,不适合当老师。”父亲笑笑说:“谁一生下来就能言善辩、博学多才?还不是后天学的?你进了师范,三年时光,会让你学到很多教育学生的方法。再说,老师大多是万金油、多面手,正因为你有很多缺陷,当老师会让你得到全面锻炼。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一定能教好书。”我又撇撇嘴说:“教师工资太低了,你教这么多年书,我家穷得只剩书了。如果我也当了老师,将来日子怎么过呢?”父亲肯定的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已制定了很多方针政策,尊师重教已提升到法律层面,一定会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幸福的日子不远了。”我被说动了,遵从了父亲意愿。后来的面试中,父亲一路为我鼓劲打气。终于被录取到了麻城师范学校,又面临巨大难题,因为要交2000多元的委培费、学杂费,对于当时贫困的家庭来说,是巨额数字。父亲咬咬牙,求东家告西家去借钱,凑齐了学费,还亲自送我去学校。以后每期的学费,每月的生活费,都是他和母亲养猪卖肉,种田卖粮,没办法时去借贷款,支持着我完成了学业。

参加工作的前几天,父亲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现在马上是一名人民教师了,要注意为人师表,对得起这个称号。首先要紧跟着共产党走,听组织的话。其次要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还要尊重学生,用爱与耐心去感化他们。”我赶鸭子上架的成为老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学生不听话,我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父亲了解到我的苦恼,告诫我说:“体罚学生,是违法违纪的行为。再说,现在的孩子都是人家的金贵果子,你重手重脚,把人打伤打残了怎么办?奶猪儿服抓,细伢儿服花,你要跟他们多沟通交流,以理服人,多表扬鼓励,以情动人。”父亲三言两语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

如今,我也在教师岗位工作了26年,担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二十多年。我真正认识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有一种使命感,就是通过教育,让乡村儿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顶梁柱。所以我热爱教育,关爱学生,默默耕耘, 铸就师魂,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谱写奉献的诗篇。我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学科教师,还多次获得市级、县级、乡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金牌教研组长”、“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我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师,女儿也考上了湖北师范大学,人们戏称我家是“书香门第”。父亲的话也应验了,由于国家重视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也越来越好,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我家的日子过得比较舒心。我深深知道,“教书匠”的传承已经从父亲手上传递下来,得到了发扬光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