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匡列辉的头像

匡列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9
分享

双峰行

老汤拿出手机查了查天气,周日是几天阴雨后难得的天晴,于是,筹划已久的双峰行日期很快就这样愉快地定下来了。

如果单说地名,也许外地的人对双峰都比较陌生,因为祖国山川秀丽,奇峰异水多的是。但若说起是曾国藩的故乡、蔡和森的故乡时,你心中就会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了,就在湖南。来湖南,如果不去双峰走一走,也许心中会落有很多的遗憾,会有点还没真正的到过湖南,或是入金山而空返的感觉了。

       游蔡和森故居

益阳,其实是一个大地方。不要认为我是益阳人就像是自我的吹吹牛,自秦以来,益阳的地名两千多年就从来没有改变,这可算是历史上的一个小小奇迹。查了查资料,双峰县原就属于益阳地区,但后来区划几经变动,变成了邵阳的,又变成了现在娄底的。我在蔡和森纪念馆前的一幅地图前端详长久,地图上的地名都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宁乡、安化、益阳、湘乡、沅江、资江。地图上用一条红线将这几处连在了一起。一百多年前,这里就留下了年轻的毛泽东、肖子升等在暑假结伴游学考察时的足迹。

走出纪念馆,驱车前往蔡和森故居。故居离纪念馆有近四十公里路,车在起伏的公路上快速行驶,掠过车窗,远远近近的峰峦如浴在薄薄的白雾里,静静地绵延向无穷的远方。峰峦高高低低,近一点的,可看得出黛青里有遮挡不出的初夏山林蓬勃而出的鲜绿。而那些远山,越远就越显得像是浸在了缭绕的雾里,仿佛要与辽远的天空融为一体,若有若无的只有一点点像浅浅弧线一样隐隐的山的轮廓了。

同行的小楚告诉我,她就是湘潭的,老家离这里不远,样子和这也差不多。但小的时候,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四处是裸露着的红土黄土,土里石头缝里矮矮的灌木才长出来,就被村民砍回当柴煮饭给烧了。这些年,生态建设搞得好,水清了,山也绿了,真好。她用手指了指窗外,看,山峰山脊处,均匀地间隔立起着巨大的风车,用风能发电,多好。阳光下,白色的风车高高地矗立着,三片长长的叶儿像是海洋上白鸥伸展开的翅膀,静静等着风来把它们给吹动。

车子并不大,一车人有说有笑的,满是热闹的气氛。难得周末邀聚一起,在周边散散心。有的喉咙止不住地痒了起来,一亮嗓,就赢得了满堂的喝彩。有的嫌正经的歌儿太单调了些,就想唱些少数民族的歌或乡里的地方戏曲之类。热心的人马上就在车里的点歌库里去找,找半天却没找到。那人就清唱起来,听清楚了,是一曲侗家的迎宾曲,曲调宛转,曲辞诙谐,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一起跟着鼓掌,呼起了哟喂哟喂的号子,热闹的声音透过了车门车窗,惹得马路边大树下乘凉的人们也惊讶地看着这车,露出了诧疑的眼神。

初夏马路边的水田,有的田里禾苗已成了厚厚的绿毯,那是双季稻,秧苗已栽下去一个多月了。也有的田里农人们正在耕田,白亮的水田刚刚新翻过,有三五只细高腿的鹭鸶立在水田中弯着腰曲伸着长长的脖子在捉食。

蔡和森的故居就在这一片水田后的高地上。同行的有搞建筑规划的专家,看一眼,就说,这是四屋三间一堂屋。我不太清楚这故居的布局有什么样的讲究。但觉得位置很好,屋后是青山与翠竹环绕,年幼的小和森和蔡畅等兄弟姐妹们可是经常在山后玩捉迷藏的游戏?

屋前的坡下是一口清亮的方形小水塘,塘里有成群的锦鲤在游来游去。塘边的水田里有刚插上的嫩秧,稀稀疏疏的,鲜绿可爱。蔡和森在这里度过了他八载的童年时光,当年的他和姐妹们随父母在田里劳作一天后,定会来到这小小的水塘里,洗洗手脚上的泥尘,再扑通一声,跃入塘中,嬉戏着追逐着,腾起了雪亮的水花。

走上台阶,跨过门槛,就进了堂屋。堂屋也与别的农家一样高高地立着个神龛,神龛下是一张高大的四方八仙桌。时光久远,桌面已显乌黑颜色。那时过年过节,一大家子敬完祖先后,就按辈坐在这桌上吃着团圆的饭。

我四处地看了看故居,房屋整体的结构是土砖木制结构,砖方方正正的,是用泥土细砂与碎草混在一起制成的,每一块大小一模一样。阶前的屋柱和房上的檩子都笔直粗大,大大小小的房子有十几间,偏房里还有单独的舂米室、织布室。这在当时当地应该算是相当殷实的人家了。我突然地想,要是蔡和森不走出这双峰,世代守着自己的祖业,日子肯定过得不会很差,但是为什么会走上革命的道路呢。

仔细看了看墙上的解说,我又记起了刚在纪念馆前看到的蔡和森烈士一家的群英雕塑,心里的敬佩又深深地加了许多。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她自小就十分崇拜邻乡的女英雄秋瑾,鼓励自己的子女走出闭塞的山村,为了劳苦大众翻身而奋斗,年过半百之际,她还亲随子女赴法勤工俭学。

在母亲的影响与支持下,蔡和森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很有出息,二哥是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在领导工人运动中惨遭敌人毒手。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蔡和森呢,当年和一班热血青年在长沙创办新民学会,第一个提出了要明目张胆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党早期的领袖人物。他的文章我读过好些篇,写得非常的有胆略有远见有气势。这一家子,满门忠烈啊。

每转一个房间,看房内陈设着他们的桌床椅凳及上面的一切陈设物品,仿佛又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心里沉沉的,脚步也是轻轻的,生怕弄出一点轻微的响动来。

堂屋后,是一方天井,抬头,可看见晃亮的天空,以及山后高树树巅与翠竹竹尖在微微摇动的影子。屋顶四边的屋瓦深黑,可能是昨天下着雨,还有湿湿的感觉,隐约可见浅绿的苔痕。瓦沟笔直,向下倾斜,直指天井中央的一口大水缸。那建筑的专家说,这是旧时人家的消防器材,平时里积下的水可以用来防火。天井一般是用青砖竖铺而成,可以很快将多余的积水渗走,边缝处还有花状的暗格,修得很隐蔽,不经人指点是看不出来的。暗格连着排水的暗道,下大雨时,哪怕是最大的水也能顺畅地及时排掉。这就是中国劳动人民长年实践智慧的结晶。

靠后墙右边前行,右拐,出门,是值班室,一个女孩子坐在桌边,看了看我们,又低头翻看着她的手机。室内有张床铺,已是中午,里边传出了鼾声,同行的告诉我,她先从这里经过的时候听到声音有点好奇,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原来,里边睡着一个年轻的人,可能是值夜班的保安。

       晌午双峰

老汤是一个周到的人。在出行前,他就将午饭安排在县城一处繁华地段的店里。

走走停停的,大家肚子都有些饿了。一下车,就涌入了饭店里。店是新店,水晶的灯高高地吊着,发出柔和而橙黄的光。

大厅里,人声鼎沸,有七八桌已开吃了,火锅里升腾的热气带着各种的香味刺激着刚进来的每一个顾客的嗅觉。大厅前方的屏幕有喜庆的颜色印着贺满月酒字样,原来是有人请客。吃的人猛见厅的门口急急地又来了一群高声谈笑的人,还有几个小孩子蹦蹦跳跳的,免不了吃惊的抬起头来。看了两眼,都不认识,他们便知道了是外地的游客,仍又低下头自顾自的吃喝起来。这一点,和益阳人办酒席有点不同,在益阳,一个厅内一般只有一家在办,不会同意还有陌生人在边上吃席的,这样会影响场面的气氛。当然,这种情况外地也挺常见,几年前去山东,中午饭赶过去,厅里还正办着婚宴呢。

人一坐满,菜就陆陆续续端了上来。第一道就是一个火锅。锅子大,里边的菜品也多,花花绿绿的,有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蛋皮里裹着碎肉。也有一段段褐色的,围在火锅边排着,看上去像火腿肠,夹一块放嘴里一咬,吃出味来了,原来就是油条。里边还有黑色的香菇、肚条、肉丸子等,总起来大约有十来种,放在一锅里煮。也许,这就是店里的一道招牌菜。

同行的边吃边疑惑地问上菜的服务员,菜叫什么名字。

客很多,服务员火急火燎地边上菜,边睁大圆圆的眼睛听着顾客的提问。同行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里面有浓的益阳腔,开头,她还没有听清,眉头皱了皱,稍弯了弯腰,侧着耳朵终于听明白了。说了句,这叫全家福。便抬起空出来的一只手拭了拭有点发红的额上的细汗,另一只手端着个空盘子快速地走了。

我想,要是把这大火锅里边的每一个菜都单独地烹饪后,再辅以白白的蒜泥,绿绿的细葱,淡黄的碎姜丁等,做成炸肉丸、爆肚条之类,色香味是不是更好一些?

上小菜的时候,是一碗蓊菜。一个大海碗装着的,里面的菜叶与菜梗也是混在一起炒,而且几乎一样的长短。我就知道,做菜的师傅是抓起一把,省事地用刀嚓嚓几下就切好的。我尝了尝,尽管油放得多,但味道自然也不是很可口。做蓊菜,我是有点经验的,一根根地洗净后,用指尖将嫩叶一段一段地掐下,配以小蒜,放油锅里翻炒,出锅时菜叶还是鲜绿发亮的,十分的爽口。剩下的空心的梗单独炒,放点浏阳的豆豉,黑白分明的,倒热油里爆炒,味道又香又脆,实在是下饭的好菜。

我蓦地又记起了宁瑶说过的几句话来。

她告诉我,前不久在益阳呆了两天,实在是没有味。但是益阳的菜却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说,我才知道匡哥是益阳的啊。益阳的菜比湘潭的好吃多了,我要给益阳的饭菜打一百分。末了,她好像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似的。又补上一句,什么时候聚一下,我带你到湘潭县吃土鸡去,保证绝对好吃,要为湘潭赢回一分。她嘻嘻地笑着。

吃完饭,在大厅一侧等着同行的伙伴们。口有些渴,柜台上有玻璃桶装着的茶水,深红的颜色,已空出了大半桶。见一个女的用旅行的长杯接完后,我寻了个小纸杯也倒了一杯。茶的味道很好,像是红茶,但又带着淡淡的清芬,喝下去有沁人心脾的感觉。这时,老刘一脸通红地走过来,攀着我的肩膀说,这茶是地道的双峰茶呢,里面还配了冬麦等好几样东西,清凉解渴的,你要把它写进文字里吹一吹,可是家乡特产哟。我开始差一点相信,这就是他的家乡。后来一回过神来,他不是怀化的吗。这老刘,真有趣,哈。

开车的师傅不能喝酒,吃完饭他就跑到车上休息去了。我和大球几个跟了出来,以为那师傅会将空调打开。谁知,他却舍不得耗油,尽管车停在树荫处,但里面很闷。我们又急忙跑了下来。

马路两边都是高高的樟树,还有栾树,夏末时会开出满树金黄的花,接而又长出红色的灯笼,灯笼里结着它小小的果子。但现在初夏,不管什么树,都是长势最旺盛的时期,新鲜的绿叶一片盖着一片,一层叠着一层。我们在树影的底下乘着凉,有微风轻轻地起来了,很是凉爽。

稍抬头,远远地望去,晌午里,整条的大街很是安静,半空中,浓密的绿叶在风里微微地动,像是朵朵缓缓流着的绿云。

      游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名字响当当的。

有人说,挽救二十世纪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于颓败之中而不致于完全的倒下,功劳里至少有一半是有血性的湖南人。曾国藩这个双峰人,与益阳渊源是很深的。双峰的行政区划曾有一段时间属益阳管辖,我是很有意把他称作是益阳人的。因为,他又和益阳的胡林翼、陶澍等人关系很好,也都有着近乎同样的个性与爱好。都喜欢读书,都忠勇刚毅,都能文能武,都是晚清中兴最为倚重的人物。

曾的故居离蔡和森故居不远,只十来里路就到了。

我惊叹于这曾宅的恢弘气势了。

下车,就见大片的荷塘,面积太大了,我曾没有见过这样大的荷塘,还是叫荷的湖好一些吧。荷叶田田,宽大的小绿伞样的圆叶相互遮叠着、挨衬着,偌大的一个湖竟然被一整片的绿盖得没有一点点的缝隙。有长长的荷茎露了出来,上面顶着个心样的花骨朵,那是荷花的花苞,花苞不偏不倚亭亭立着,苞尖处有紫红色的一线,似是少女腮角涂上了一丝害羞的胭脂。转头再看,又有点像是旷野里擎着的一支小小火炬。走近去,发现在荷叶底下还藏着不少这样的花苞呢,它们在使劲地往上长着,不出几日,都会勇敢地冲破荷叶的阻拦,高高立在这一片碧绿之上,展露出青春美丽的绚烂娇容来。我想起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惜来得早了一些,现在还只是阳历六月的第二天,离六月中还差得远。

边上的小楚一边绕湖漫步,一边轻轻地背诵起“爱莲说”的文章来。她的记性真好,一路上,她将唐诗宋词一路娓娓而背,而且相当的流利。哪怕是有偶尔的忘记,只低头稍一沉思,又接了上来,而且十分的准确,让我和坐边上的老陈都禁不住地夸赞起来。因为她背的这些,我们都熟悉,但要背却是记得了上句就忘记了下句,不免有点自惭形秽起来。

她说,爱莲的人品行都很高洁,洁身自好。湖南人崇尚高洁,周敦颐爱莲,曾国藩爱莲,开辟出这片荷湖,每天推轩而望,所见之处,处处是莲,心中自有莲花盛开,自有廉的意识在内心滋长。

连绵起伏的山峦将曾国藩的故居围了一个大圈,显得很是安静,但一点儿也不拥挤,山峰们安静地立在故居的四周,像是万千的将士整装肃立,仿佛只等大帅一声令下,就要开赴前线。开阔的荷湖东边,高高矗立着一面很大的帅旗,随行的人都惊着了,大家都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大的一面旗帜在天空间迎风飞扬,腥红的旗面绣着巨大的帅字,边缘是粗而尖利的黑色三角巨齿。风声一过,旌旗翻飞,呼啦呼啦,响得很有气势。

荷湖中间有一条荷叶状的水泥小道连接着,过荷湖想走近路,得从荷叶小道穿行。荷湖尽头是汪半月形的水面,像个巨大的元宝,水面十分的清净,午后湛蓝的天空,和群山的峰尖,以及故居长长的屋脊就静静地倒映在闪着金色阳光的水里。

沿半月塘边越过东门,就是一条长长的麻石铺成的平坦大道。当年,曾国藩就是在这些长条的麻石上进出于自己的家乡。我俯下身子想找寻一下曾经车马轧过的印痕,却只发现块块石头上,深深浅浅全是工匠们打磨留下的凿印。

来到故居前,进屋的门额上挂着一块大匾,上书“毅勇侯第”四个金色的大字,衬着漆黑发亮的底,很是气派。想进门,却被保安拦住了,得到西边廊子的售票窗卖票才能进去。一问票价要六十元。好贵,进岳麓书院都只要五十元啊。有的人就迟疑了一下,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穿过门庭,就可见故居内房子的全貌了。整个布局像是北京的四合院,中间是广大的草坪,绿草茵茵,中轴线上的麻石道将草坪均匀地分两半,每一边都比一个标准的篮球场还要宽阔。草坪对面,高大的房子一字排开,两端尽头又各有三层的青砖黑瓦的楼,檐角高高挑起。听说都是藏书的地方,经史子集甚至还有不少外国的文献书好几十万卷都曾藏于此楼。

走上台阶,当中的正房上悬“富厚堂”三个红底金字,一笔一画一丝不苟,想必是反复写了好多遍,择其最好的字刻上去的,自然寓意吉祥富贵。正房分外厅与内厅,外厅叫八本堂,是曾国藩手书的金字黑底的匾额。匾的下面是曾纪泽所书其父立下的叫“八本”的家训,其中两句“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最为叫人印象深刻。内厅后有高大的神龛,神龛上高悬曾国藩六十寿时同治帝所赐“勋高柱石”金字横匾。对面的照壁上有他自勉的“肃雍和鸣”横匾,白底蓝字,也很醒目。

立在厅中央,抬头仰望,怕有三层楼那么高的空间,高高的白壁耸立。脖子有点酸了,一忽儿觉得四面的墙都要塌下来一般,有森森然的感觉。然而,这些高大的房子一直在这里历经岁月的风雨还保存完好,不由得让人由衷地赞叹起劳动工匠们的勤劳与智慧来。

我摸摸筑墙的砖头,都是长方的青砖,用手一敲,坚硬无比,像是在砖窑里经过了长时间烈火的锻烧后形成的金钢之躯。我又看了看,每一块砖头都垒得严丝合缝,没有一点点小小的间隙,哪怕是一只蚂蚁想钻进去寻个小洞,也只会是悻悻而退。

主建筑后院沿廊走出,是一方小小的荷花池,荷叶没有铺满。一片荷叶上还有晶莹的水珠,水珠边蹲着一只暗绿肤色的青蛙,见人来了,也一动不动,仿佛是见过大场面的一般。塘中有二层的八角亭,要是在夏天月夜,于亭子休憩,赏月色、闻荷香,听蛙鸣,倒也是非常自在且有情趣。

沿着曲折的石阶上去,修有几间房子,黑色的匾上题有粉绿色的三个字“思云堂”。是曾国藩晚年回家守孝时亲自所修的房子。“思云”二字应是有来历,大约是表达对逝去父母的无尽思念。

里边有一间他的卧室,一床一桌,两条木制的围椅。当年他就是在这间房子里起居读书。曾国藩小时并不是很聪明,县试好几次才勉强中得秀才。传闻深夜读书时,有小偷潜伏他房梁之上寻机行窃。谁知他读了半天仍是记不住,气得梁上的小偷跳来下嘲笑他太笨,说读得听的人耳朵都快结茧了。但就是凭着这股勤能补拙的霸蛮干劲和严谨自律的警醒,他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从思云堂的台阶走下,我发现台阶的缝隙处长满了青青绿绿的野菊。也不知道这是菊的哪一个品种,开在这初夏,满坡满坡都是,绽放着纽扣大小的花朵,金黄的花蕊边,圆圆地围着一圈粉白色的小花瓣,像是在纪念着这位曾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