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匡列辉的头像

匡列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29
分享

​王羲之故居行

没有想到,到了王羲之的故里——琅琊。

其实,在我的印象里,琅琊应该是在大海边,那里有岛礁、有怪石,有阴云翻涌、雪浪滔天,还有商船出海、海市蜃楼。可是压根都没有想到,所来的地方临沂,就是古称之为琅琊的地方。也更没有想到,小时候所最崇拜的那个被尊为书圣的人的故里就是这里。

慕名来到临沂,是因为这里是沂蒙山区,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对之的想像是,黄土高坡、青纱帐里。飞机下来的大巴车外,那开阔的水域,绵延的河流,如织的车行、高耸的大楼,满目现代的气息似乎是要隔着窗的玻璃扑面而来。这一切,一下子就颠覆着你的思维,让你为你之前那一点点略带同情与鄙夷的小心儿眼而感到羞愧。

这里,就是古代的琅琊。在这繁华热闹的都市中心,却有着一处静地,安安静静地坐落在那里,一晃就是一千七百多年了。当时,得知这就是王羲之故居时,我是惊喜得差点儿没有叫出声来。

从所在酒店坐车不过二十分钟,就来到了王羲之故居。

远远的,几个熟悉的金色大字就映入了我的眼帘,写那五个字的是启功先生。启先生的字我见得多,到处都有人请他题写。字瘦瘦的,稍有点偏长,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都写得端端正正的,每一处都像是先生随手就那么一写便成了一幅好的字画。可是这五个字,在朱漆大门的高高门楣上,每一个字都向左或是向右微微地倾斜着,每一个字单独一瞅似乎都像是从酒场出来的少年公子,着着飘逸的长裳,迈着轻轻的醉步。可是连着一起看,这五个字,又浑然成了一个整体,透露出不同其他地方所题笔墨的精妙之处来。显然,启老先生在这个早他一千多年前的前辈面前,也是心中满是崇敬,一笔一划、布局谋篇都是着意花了很大的功夫。

跨过高高的木门槛,我们就走进了这个多少年来心中一直向往着的地方。同行的说,写了一辈子的字,可是怎么也写不出彩,这次来,得沾沾这位圣人的灵气啊。大家都笑了,因为,好像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吧。在这个键盘表意的时代,很少有机会再拿起来饱沾墨香的笔来,就算真写几个字,恐怕还没有等着墨汁散开,就会像做错了什么事儿般害羞地赶紧将纸揉成一团放进了纸篓之中。可是,我却没有这般的功利。来这里,满是带着几近虔诚的心来的。

故居是一个很大的院落。看得出,王羲之的家是当地很的势力的。几处大的院子都是错落有致地在高高低低的假山、曲径通幽的屏障、迂回蜿蜒的回廊之间隐现着,像是熟悉的童年的伙伴热情地和你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有时从一个院里走出来,顺着竖铺着青砖的小道往前几步,再回头,那房子却不见了,只有绿绿的山青青的树,还有那树上攀援着的火红的凌霄花在热烈地开着,挑逗着你迷离的眼神。等你怀疑着可能迷了路时,再往前绕过一处流水的假山,那阳光下灰黑色的起伏屋脊,那向上高高挑起的檐角重又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的迷惘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围着假山与院落之间,有一条浅浅的清溪弯弯曲曲地缓缓在流,溪的两岸,有低矮的翠柏将它们那舒展的针样的簇簇枝叶平静地印在了流水里。水是清澈见底的,水中带着长长的绿的丝须的水草随流水的方向而油油地摆动着,可能年代有些久远了,溪底里大大小小小的石子很多都带上了深深浅浅的黑色,那是不是当年的书圣洗笔留来的墨痕?溪中有各色大小的鱼,有的静止、有的在游动。溪中格外突现着一块大的石头,模样怪怪的,初看似乎像什么,仔细在看,什么也不像了。它几乎是要占住了小溪三分之一的宽度,本来平缓的水经过此处时,也变得陡然急了起来,水面起了流线的波纹,似是带着一点点水花的响声向下泻了过去。石头的一角露出了水面,被太阳晒成了灰白的颜色,手摸上去还带着太阳的温度。但是石的大部分都浸在水里。我看见阳光透过水纹,正照在依着石头的几条红色的锦鲤身上,又将他们那修长的灰的身影,无声地投在了溪底的沙石上,画成了一副鱼的休憩的水墨图画。小鱼们用嘴轻轻地碰着石头,一张一翕的,安然地在日光下一动也不动。可是,突然看见了我,像是受了惊吓般,又迅速地摆头一转身,将那长长的尾儿在水里一摇,水面晃起了一条长而深的波纹,它们又很快地游向了溪的远处。我想起了那曾经年纪轻轻的少年郎在练字很累的时候,不也会像我一般,痴痴地站立在水边,看着那怪的石头以及那受了惊的游鱼而出了神儿、丢了魂儿?

溪水轻轻地绕,溪边有一处的立了一块大石,上边写着两个大字,“流觞”。由这两字,我便想起了兰亭集。那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时候,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就是顺着这溪水而坐,纵酒放歌、临风起舞,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于是就留下了千古传唱的名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在仰观与俯察之间,既体会到了极乐的快意,又在时光匆匆时无限地感慨着人生的易逝,发出了岂不痛哉的悲怆之叹。文字是非常优美的,可是让后来的人们,特别是那一生钟爱书法的唐太宗连最后死也要带进他的坟墓里的,却是书圣那趁着微醺的暮春之风下,浓浓的酒意与深深的慨叹一挥而就的千年不朽的书法神品。

临溪水不远,在故居北边有一个开阔的广场,广场的前方就高高地立着书圣的手迹。听说,这手迹还是后来的书家临摹所留。但是,就算是临摹而成的吧,在那点画之间,行句之间,灵动着的是书法家超凡的才情、娴熟而恣意纵横着的气度与神采。我隔得远远地,凝视着,仿佛间,每一个字都跳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画面里那曲水流觞的快意人生的古人们的形象都又鲜活地在我的眼前闪动着。

除了溪水,院子里还有几个池子。进门不远就是洗砚池,相传书圣父子俩在每一次练完字以后,都十分爱惜地将自己的笔与砚台都要拿到这个池子里洗干净,时间久了,池子里的水都变成了黑色,后来人们就管它叫墨池。可是,今天,我在墨池边,看到的是绿绿的水,那洗笔的人又到了哪里去了呢。池子的远处,有几处荷叶亭亭地立在了水中央,叶子重重叠叠相遮相映,上边开出了几朵浅粉色花来,大约是花开得有些久,有几瓣花片慢慢地垂了下来,露出了莲蓬黄黄的嫩角。

王羲之父子的字写得这么好,一是天资,二是勤奋,字练得勤,同时又观察事物非常细致。在他练字的房子前也有一个池子,池边也有一块大石碑,上边写着两个大字,鹅池。字是竖着写的。听人说,这两字是父子俩合写的。鹅字的写法很特别,若不注意的看,是很容易看成是一个鸢字。池中有白鹅数只,或静静地浮在水面,或是相互在追逐嬉闹,宽大的白色翅膀扑腾着直往前冲,还发出了几声得意的响亮歌声。年青的王羲之在练字时,总是写不好那一弯勾,郁闷之中,从池中的白鹅戏水生发灵感竟然练出了神来之笔,是神助还是天道酬勤?

故居院子里还有几处庙宇,和别处的大抵没有什么不同。听说是后来西晋大难南迁后建起来的,换过几个名字,有一个流传较广,叫普造寺。另外,还有一处碑林的长廊,看过王羲之的字以后,再看这些,无意识里觉得写得不是太做作就是太随意,心底里就有了些轻视的意味来了。

(匡列辉写于山东临沂2019727日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