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山村
孔帆升
立春:年味弥漫,万物复苏
每年公历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寒冬过去,春天来了。
都弄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了,年的氛围像开缸的热酒,弥漫在整个村庄,山水草木皆变得大气沉稳,静静地烘托着人们的欢乐。甚至于,人也是被年味酒味薰着来到春天的,东风欣喜地打开春天的门,万物渐渐复苏生长,一年的美景正式开启了。
成千上万的人流动在春运潮中,千万里奔波,一程山水一程拥堵与风寒,就为着回家团聚,带回收获,感受温暖。忙忙碌碌一年,辛酸苦辣甜皆尝过,现在都放下了,就品着年味过从容不迫的慢生活。
年味是张灯结彩、贴福、贴喜、贴春联,是新春里发自内心的祝福与问候。年味是糍粑味,油炸豆腐、麻花味,腊肉味,饺子味,包坨味,红薯饭味,耕种者从地里新鲜釆摘来的萝卜白菜味。
年味是人情味亲情味。浓浓的。谢亲、谢师、谢恩、谢友,问候乡邻,怎一个谢字了得?祭拜先人告慰祖宗,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激动与幸福的泪水挂在腮边。年味也是暖心的味。无论怎么艰苦,年里总会有人想起,拉着粗糙如树皮一样的手话家常,送米、送面、送油、送肉、送衣被与钱,那些需要帮助与关怀的人,像突然多了许多亲人一样,走马灯地有人串门。
年味浓在民俗多。唐宋时国家层面上曾有鞭打春牛之俗,鞭策农人勤耕,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子万年。虽说如今年味淡了,拜年,祭祖,守岁,压岁,团圆饭,还是少不了的仪式。尽管各种带有旧习俗的禁忌已经被岁月消磨得差不多了,但是春头上谨言慎行、彬彬有礼、尊长爱幼、孝老爱亲,等等,都已烙在成年人心中,在时时闪耀着文明礼教之光。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想,也在朝好的方面做,毎个角落传承的皆是优良传统,一些陋习都在慢慢抛掉,潜移默化间,国民都日益温文尔雅,年也过得朴实温馨,具有现代诗意,少了庸俗与庸碌。我们身边的年,越来越平静祥和却又饱含着无限的情意。
春节一过,虽然还有倒春寒,但春信来了。在久雨放晴的日子里,我们放开心怀,一扫心中阴霾,心花绽放了。在新年阳光的照射下,放下过往许多烦心事,敞开心窗,迎着那缕暖阳。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会令人温暖,无论季节如何,当我们静下来,心底里有了阳光,就会萌动起愉悦的精神,亲近这样的人,我们会感觉无比温馨。春天那些美丽的花朵是开给阳光的,也开给所有好心情的人,愿这种感受在那些无暇欣赏者中也能寻到,他们会有无限春光。
春夏秋冬对应着东风,南风,西风,北风。风就是使者,传递着花信,所以叫花信风。 风声紧了,风暖风凉了,都有对应着的世象发生。东方风来满眼春,这是自然规律,自然现象,也是人的愿景。
东风一吹一吹的,把大地的毛孔都张开了,土地开始向外冒出新枝新芽新绿。 梅花,茶花,迎春花,望春花,樱桃花,都踏着东风而至,开启满眼春色的画卷。
春天令人憧憬,又是分别的季节。依依不舍地送别在小路旁、车站、码头,叮咛的话像春风一样轻拂,一定要催开山花一样一遍遍地揉搓。
雨水:没完没了的唠叨
2月18日或19日为雨水节气。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今年的南方,雨水让傻子也懂得了它的意思。山区平常就多有雨雾,今年这个节气有些横行霸道,把冬天吞并了不说,还把春天也窃取了。立春来了这么久,还没看到一缕阳光,就又进入了湿漉漉的世界。这场雨真是“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从冬落到了春,啰啰唆唆,没完没了,暗无天日,任性倔强得让人受不了。自湿冬以来,天空一直被雨雾罩着,既不让人抬头见天,也不打算让人清爽地出门。有人说这是几十年来,头一次暗无天日了这么久,也不知是怎的了,雨为何不敢下到北方大世界里去,却在南方死缠。
天空亮一点,我的心就亮一点;天空沉重,心就在阴暗里浸泡着,负面的东西随时要蚕食它。冬春时节的览物之情,总是灰暗的。诗意的季节,见不到一点诗意的影子。寒风湿雨挡得不透一丝缝,不免让人伤起春来。自然界的万物都在默默地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又有谁能打破这铁律,真正创下一片普惠万物的世界呢?
天冷天湿,无甚活儿干,农人也乐得玩乐下去,享受下去。 年拜了,礼送了,酒喝了,游子又走了,风俗都已随过,真的有大把时间,更加闲了。本是可以四处走走看看,放开心怀的,没曾想到落雨天变成闲人天做客天。那就月半边了还走亲访友,互相吃请,到了月半,仍是炮竹声声,挂花灯、舞龙灯、吃元宵,这是要将年进行到底的节奏啊!你接我我接你,轮流吃,真吃到月半边,中国年过得是行云流水,不急不徐,就这样荡漾到春暖花开
除了应酬,养身,这个季节还适合宅在家里读书,听窗外滴答雨声,胡思乱想一通。一个人独自品着远方捎来的好茶,让茶香飘满书房、客厅,弥漫着清闲的温馨,便可忘掉生活中的种种烦忧。什么一年之计在于春,什么人勤春来早,在这漫天雨帘之下且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人粘在酒肉中还淡不出来,在随礼与叙情中才刚刚抬脚离开,就一头扎进了雨雾中雾凇中,管它个球的“吃了月半粑,各人种庄稼。”
在南方人受够了雨的折磨,抱怨天不遂人愿时,从北方回来过春节的京城石教授,见到久违的雨,竟把它当成是故乡对游子的厚礼,不知不觉“醉”在雨中。
想想,没完没了地下的雨,又何尝不是缠绵悱恻的爱?她那么无私,那么钟爱大地,一滴春雨下去,松一片土,引一粒种籽定根发芽,汇一处春水溪流,这是多么好的事!雨水,这两字好滋润,和悦,柔软,似一团轻雾被阳光托起,一根树枝发了小小的叶蕾,一朵花带着露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掺进杜甫韩愈的心情,伤春之情也缓解了。
惊蛰:惊了花木醒了春
己亥年雨水这个节气真是欣逢其时,把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乃至春风都侵占了,搞得惊蛰失了禁,雨水节气第二天天没亮就轰隆隆起了雷声。
温度上升是伴着雷声,货真价实地落在地上的。春天的大幕正式拉开,鸭子戏水,杨柳依依,小麦拔节,油菜返青,干枯的枝条开始萌发,院内两棵与人一道受到严寒和阴雨打击的茶树,终于矜持地打开含了数十天的苞蕾,露出翻身得解放的笑容。那红色的脸盘,该是发自内心对季节的钟情与感激吧。
春的气息日渐浓了。花雨,雷电,人们的笑,鸟儿的尽情歌唱。
桃红,李白,杏花雨,道尽了花与雨的缠绵悱恻。
陶渊明纵情山水,忍不住在乍暖还寒时节里感叹:“草木纵横抒”!
好个“纵橫抒”,多么畅意的一种状态。自在,自如,自恋,自我陶醉,完全沉静在自我节奏里。像鱼儿梦游湖库塘堰,像美人惬意的出浴,像仁医伸了个懒腰,像家犬兴奋得举起了前爪,像少年睁开惺忪的睡眼,一脸懵懂地伸展正在猛劲儿长的骨胳。
二月二,龙抬头。正月不理发,头不让人摸,尽管有点迷信,有点洁癖,但总归是出于某种道不清的情结吧。所以多数人宁愿挤着等着,在龙抬头那天理掉满头蓬乱的烦恼丝,沾沾自以为是的喜气。
惊蛰是个临界点,农事由闲转忙,耕牛田里走,农人犁田翻地不停歇。也该修剪一下枯枝清理一下腐叶了,让树,苗,都干净利落地生长。
早春二月,这是个多变的季节,有人总结了一句至理名言:春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春水流,瘦了的衣带总算满了圆润的思绪,从此有了幸福的漂泊,一切美丽都找到了参照的玉镜。
春分:花事一场又一场
若问最喜欢什么节气,我会毫不思索地说:春分。这是最美的节气,最有情调的节气,最浪漫的节气,最生机勃勃的节气,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节气,最有所怀春、怀有希望的节气。
东方风来满眼春。大地一扫凋敝,杨柳扶岸,绿树妆山,草色有无之间把大地贴得无比的温柔,耕牛满地走,春耕春种的景象扑入眼。油菜花香,远远听到溪边几声清脆的鸟鸣,有纯粹的悠闲的山野味道扑面而来。那轻轻的低鸣,悠扬婉转,有着无可模拟的优美旋律。抬头,在薄雾初霁的林间,柳树梢上两只小鸟使劲抖着羽毛,享受抖掉露水的惬意。
春分,是说春天已见分晓。茶花开了,广玉兰开了,桃花开了,豌豆开花了。海棠开了,樱花开了,兰草花开了,油菜花漫山遍野地金黄,那些红红绿绿的甘愿点缀其间,任由油菜花引领。花事一场一场,从低处往山上徐徐铺展,是把春天整个儿还给春天。山上还有些植物还在等。枝丫光秃秃伸着展示五线谱般在等风弹拨,还在想从哪一寸出发,向绿色挺进,从身体何处打开情感缺口。山里的花慢着性子,直到四月还“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急性子的,热个几天就忍不住笑开了怀。
春暖花开这词耐嚼。你不暖,我不开,你不热情,我不微笑。春意融融,阳光明媚,在阳光之下,草木通人性,一切都表现得欣欣向荣,连流动的水也分外的清彻透明。欧阳修“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之情,如丝丝凉风浸入肌肤,让人更添惜阴惜人之情。
春和景明,应该是指春分清明之际,新绿逐渐丰茂了,花儿一趟一趟次第开放,天水空旷,四野开阔,心也跟着放开了。心里空着,能装下好多景色,能放过许多烟云,涟漪出动人的心事。百花齐放之景拉开了序幕,犁耙水响,春风里有粪香,花香。燕子穿梭,田舍忙碌,都准备着播下一年的希望呢。
清明:一半是缅怀一半是踏春
清明。春天全部回来了,燕子,百花,阳光,雨露,鸟鸣,溪流,以及田野上穿着单衣的农人。所有生命都打开了毛孔,充分吸收阳光与雨露,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正是接地气的最佳时节。一切都舒展开了,风疾风徐,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水流水止,人的眼睛也变得更明亮了。这是尽情享受的时候,春光正好,踏青看花,饮酒放歌,忙碌的人们偶尔小情调地荡荡秋千,陪孩子们放放风筝,或是在野外体验农家况味,纵情山水,览物赏胜,这情景端的是幸福流溢于香风之中!
三月走进山野,满眼是嫩绿与鹅黄。植物的枝丫都张开了稚嫩的小手,抚摸着柔和的阳光。大地进一步滋润在春风春雨中。土地松软,地气被人适时接住,恰到好处地替开作物播下瓜豆。站在田间地头,人可以感知垄上的一粒粒种子睡在土地上有多么的喜滋滋。比如南瓜,它要急于证明自己的枝枝蔓蔓与兴旺发达;比如豇豆,决不想就此沉睡或成为鸟嘴下的食物,它是会开花的,会挂一串一串果的,会不厌其烦地开产品展示会的,当然是心甘情愿百倍回报耕种者的。
清明。为这季节想个恰如其分的词,我首先推“鸟语花香”。尤其天气清朗之时,鸟都是尽兴啼叫,这里清唱,那里低语,都是自由而愉悦的释放,像花徐徐展开,漫不经心间就袭倒了人。花事也是由艳丽铺展到平和,许多不起眼不知名的草都开出了小花。兰草花香气四溢,终于从软软的杆里吐露。杜鹃花红艳艳,在渐浓的绿意中分外抢眼。断过魂和未断魂的人,在乡间小路上走着,除了忧思,也会被山上花花草草感染的吧?梨花适时开了,雪花一样白,加上油菜花的疏黄,樱花粉红与银白的纷扬,是大地对长眠者持之以恒的抚慰。大老远的,人们还要携上一束束精美的花,清扫坟墓,献上自己的哀思。
想起春秋时忠君孝母的介子推。中国为此有了个寒食节,全国禁烟厨,只吃冷食。由纪念一个人,无意中造就了一种美味。清明前后,人们采来艾蒿,捣汁和粉做成艾叶粑,艾叶包坨,看着油绿如玉,吃起来清香扑鼻。我们把春天踏过,赏过,留在心里,吃到肚里,就算真正沐浴在春光里,与春天融为一体了。
谷雨:耕耘诗意的时光
仓颉造字成功后,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雨,落下无数谷米,<<淮南子>>记载的这则故事,分明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耕读的意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许多宗祠刻下的对联就是“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它像我们的基因一样,在血脉里传承。
雨生百草,百花,百谷。这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为夏天打前站。谷雨,就是这么紧贴人心,富于诗意。已是春末夏初,绿肥红瘦间,世界更其光亮了。绿是油油的,透着生动的气息;花热情奔放大大方方地开,一点也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牡丹与映山红相伴而来,开得轰轰烈烈,这富贵与平民之花都绽放在谷雨,是由衷地赞赏农耕之景。连柳絮也得意地在风中飞扬,樱桃亦在冲天的新修竹中红熟。
花开清明谷雨,是对温暖的春天最充分的回报。大地的意志,就是要在青山绿水间为人们打扮花花绿的景致,然后生长五谷杂粮。最美要数人间四月天了。安静的山野里,斑鸠,野鸡,布谷,画眉,百灵,戴胜、麻雀,唱着各自动人的歌,在林间草地纵情欢唱。有种鸟的叫声分外特别,如有轮子在喉咙滚动,快速,婉转。
山里的农人与土地一样休养生息,悠闲地耕种着少数几块田地。在鸟语花香与明媚的春光中,幸福的人们一边点种瓜豆、玉米、花生、棉花、水稻,一边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展目,泥烂如羹,田平似镜。种子们诗情画意的孕育下,找到自己的禾床,在那里再一次出发,要奏响金秋丰收之曲。
雾霭笼罩的山上,草叶上的露水还泛着晶莹的光,花花绿绿的少女,一大早就相约上了碧绿如毯的茶园。采茶者一脸的轻盈,十个指尖在新茶尖上弹跳,舒缓,流畅,漫不经心,丝丝入扣,闲庭信步,白云一样飘,风一样率意,尤如萧邦陶然于《雨滴》。
乡村里有太多的文化老人,在广场与亭阁中怡然自乐,尽兴饮酒,当场赋诗。有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之雅。
谷雨谚语在24节气谚语中是最多的。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适应时令变化,依天时而行,积累了大量的智慧,用简洁明了的口语传播。“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像戴胜鸟于桑树,布谷提醒人播种。
立夏:绿意充盈了大地
前些天还一片春色,通泉草可爱的粉红与紫蓝,毛莨金黄的五角形眼眸,蓬蘽泛白的含意,月季媚人的笑容,令人无法拒绝地把视线下移,痴迷在泥土上。山上的牛刺哞开出串串金灿灿的花,盖住了那令牛也惧怕的硬刺。然而,一脚踏进夏天,那些花就开累了,突然静下来,满世界都被绿色俘获。绿又一次慰藉了我们,让人卸下森林防火的压力,使这炎热的候季显得无比荫凉。
立夏。开始热了,长了,大了。它紧连着生,就像人进入青少年,猛着长个子,万物亦由春生侧转身到了夏长。萌芽的,抽梢的,牵藤的,都不经意间伸展。最抢眼的要数山里楠竹笋,一天一个样,转过背就窜起老高,顺风顺水地实现着自己的凌云之志。
我有些莫名其妙,它站得那么笔直,那么高耸,要干啥呢?同样弄不懂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是节气,为何独独立夏在湖北省的通山县是个节日。
在我的记忆中,立夏是个吃节。大人们每年这个时节,都要满山遍野钻林挂刺扯水竹笋与堤竹笋,好让小孩吃了“长脚骨”,成年人吃了长脚力。通山人还有立夏吃萢之俗,据说“吃萢亮眼”,这话一代代传下来,说得是“藤里来,桠里去”,三岁孩子都耳熟能详。
吃萢之乐是远比不上摘萢的,劳动的过程比获得时的满足更富有刺激性,令人回味无穷。在不确定之间,偶遇一丛或一蓬萢,心生惊喜,手与萢轻轻一触,酸酸甜甜的滋味立即令人口舌生津,童年的欢乐也便溢满了田野。在阡陌间,在篱笆旁,在沟边与地坑之上,在房前屋后,各种萢在绿草与丛林中,鲜美的蓬蘽、覆盆子、野莓,红亮亮地辍满枝头,等的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两情相悦恋山岭。人们亲手采摘下山珍,把这带着露水、折射着亮光、新鲜得无可形容的物什放进口里,几乎没经过牙与喉就化了,吃得心安理得,心花怒放,浑身舒爽。
大婶们挎个篮子到房前屋后一个转,伸个懒腰的功夫就提着满满的稀吃物回了,她们把摘下的萢用叶卷起,一筒筒分装了,到街上卖,无需呦喝,比草莓还俏,闲谈嬉笑间就篮子空空。蜂来蝶舞之间,大地有了年来的初次回报,樱桃、梅子、笋、蚕豆、豌豆、黄瓜、莴笋、玫瑰、松花等,纷纷上市,挑逗的是你无限的食欲。
被谷雨淋过,一切都水灵灵的如出浴美神。树早已肥满,衣渐渐单了,行于清风中的人们放开了心怀,正好与夏天有得一比。
小满:怀春少女的朦胧
一场又一场雨慷慨飘洒,充沛的雨水浇灌出一个新的节气——小满。
微风,轻雨,浮云,鸟鸣,花开,蝶舞,蜂飞,是纯静的生动。大自然的肌体如洗过一样清新,雾气缭绕的田野,半山上白练飘飘,天峰之间云海涛涛。紧挨节气来的还有,桔花沁香,枇杷泛黄。最是心襟畅快时刻,汗水情不自禁溢出,要感受天地清爽之气。
大地日益丰满了。有些花开过之后,全部被绿收购,一时竟让人忘了桃呀李呀曾经笑着与人相识过。一转眼,满世界都被绿色武装,一切都变得英气逼人。塘满河满库也满了,满满的还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宁静,祥和,安然,在略显寂静的山村,我盼望有衣袂飘飘的佳人阿娜而来,有一群小孩雀跃在上学路上。
这美好的一幕是会重现乡村的。而眼前我还只能睹物思怀,想象这小满就像温馨可人的少女,在月季、玫瑰、石榴、木香、茼蒿菊、含笑、白兰、牵牛绽放的山里,款款走来。
她带来了什么呢?那温柔如玉的水,被沟壑设置得坎坷跌宕,旋涡翻滚,必会澎湃起激情,冲过重重阻碍,一路留下雪白的浪花,成就千丈瀑布。九宫山的泉崖喷雪与仙崖山的飞天瀑布,就是小满不断创造锤炼成的。
小满是青黄不接时的爱心使者。这时山地里到处都是苦菜。在精神与物质双重贫乏的年头,我们在农闲与晚饭后,总是能听到长者讲的故事,据说王宝钏为了活命,在寒窑吃了18年苦菜。红军把它又当野菜又当粮,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昔时山里为夏荒准备的充饥之物,如今是酒席中的一种点缀,在农家乐小店成了小招牌菜。
如浅酙的酒,温热饮者心肠,小满给人带来了夏收的期望。小满十日满地黄。蚕豆、豌豆赶着小麦一起黄了。“麦黄栽谷,谷黄种麦。”这是从土地上长出的经典,收收种种都是循着规律来的。
衣单渐薄,我们能更贴近自然,离土地更近一点,对草木细心一点,会感知到秧苗的欢欣,从嫩嫩的绿蕊中窥到瓜果隐藏的心语。这样的季节也被农人喻以做人之道,语曰:“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采桑娘子喜天晴,种田哥哥要雨天。”
芒种:麦香栀子香里的忙中作乐
芒种。念一念,飘出掷地有声的骨感;看一看,焕发久违的乡情;想一想,广袤的田野芬芳立时浸润了周身。在我潜意识中,芒种的含义像大地茁壮成长的小麦,在风中摇曳着成熟的光芒。
迈进夏天的大门有些时日了,盛大的花事,繁华的场景,已渐次退场。念情的古人在此时会焚香揖拜,感恩百花带来的美丽与愉悦,不舍地送别天仙般的花神。芒种这天,大观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导致林黛玉吟出悲怆的“葬花吟”。如今在清风徐徐的庭院里,小资的人们也会随着季节更替,有暇独自对着花草倾吐一番感怀的吧?
在乡村,又是另一番景象。进入三夏农忙时节,“夏收,夏种,夏管”,忙得人够呛。语曰:“有芒的麦快收,有芒的稻可种。”大家抢着天气割麦、插薯、栽田,还要赶天气为红薯、花生、玉米除草追肥,见了亲家都不一定顾得上说句话。后生们倒也能苦中作乐,边插秧边打泥巴仗,弄得浑身上下是泥,连头脸都糊满了,情不自禁的欢声笑语惊得鸟儿蚂蚱乱飞。
一入梅雨时节,便有些泛滥与烦闷。雷雨来得猛,河道水满,溪流漫涌,俗称的“当阳水”拐过重重障碍翻滚着腰身来了,汹汹之势似乎要漫卷了一切而去。雨后天晴时,水退山静,天高云淡,特別是有风的时候,倒也有些秋天的况味,但又比秋更热烈与忙碌,比秋天更富生机。记得有句被人用烂了的话:“生如夏花之灿烂”,那一定说的是石榴,芙蓉,荷花与栀子花。
栀子花似乎是特定为端午开的。端午前后,那洁白的花儿,带着浓郁的清香,适时地把城乡薰得更加迷人。她的香气分外袭人,是沁入心肺,渗进每一个细胞的香,是让人屏住呼吸,陶醉在梦一样丝丝缕缕的香。这样又美又香的花,小孩忍不住摘了插在发辫上,走到哪香到哪,大人也禁不住手拈一枝,放在鼻上嗅了又嗅,置于案头反复端详。大街上随处可见在树荫下或店铺前,有用竹篮装着成束的栀子花卖的。一两元一束,拿回家放在水杯里,可以保鲜十多天,满室飘香,连睡觉都感觉到甜美。
端午节是除了春节以外的一个重要节日,自然少不了隆重与热闹。水手们早早地抬出龙船,置于禾场,清洗晾干,再加漆配红绸,用朱砂点亮龙珠,然后鸣鞭下水,大练半月有余。为了龙舟竞渡,许多青壮年皮肤晒得黝黑、脱皮。是日,那激昂的鼓点,像号令一样,催发龙船箭一样射向碧波荡漾的前方。
在鄂南,多数人家端午节要在大门两边挂艾叶与菖蒲以辟邪。艾草有驱蚊效果,艾炙、艾薰,对健身也有益。普通农家会用箬叶包糯米、红枣与葡萄干,或用糯米、腊肉包成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往昔,生活无论如何清贫,老辈人都会为端午准备些咸鸡蛋咸鸭蛋,发发白面包子。实在舍不得的,连麦麸粉都用上,好好歹歹也比平常吃得精一些,让孩子们解解馋。条件好一点的,会扯上一段布,为孩子缝几件夏天穿的衣服,穿上新衣的孩子们神气得如同过年。一首儿歌再现了端午之乐:“馒头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吃馒头,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锣鼓敲得咚咚锵。”这时节也是尊师的节日,请老师喝个三杯两盏,给老师送些鸡蛋与鱼肉,当学徒的必须备好礼物孝敬师傅。最欢喜的要数做新婿的,总要买些扇子、剁点猪肉送到丈人家。回礼通常是米泡上面放着用红墨水染的鸡蛋,挑在皮箩上轻飘飘地晃,男儿有如释重负的喜悦荡漾在山路上,才不会“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呢!
夏至:豆棚瓜架下的时光
古人通过立竿见影来观日,确认每年6月21日或22日,日子最长,这一天成为最早确定下来的节气---夏至。“日长夜短”这词,与夏至真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绝配,任谁也无法取代。
已入梅雨,我们集体进入了高温桑拿。雨水浸润了万物,也把人蒸得大汗淋漓,热气腾腾。像冬天要忍受严寒一样,人准备着接受酷暑的考验,忍受蚊蝇虫蛇的干扰,还要排除闷热带来的莫名烦躁。世界是如此的灼热,又是如此相互依存与侵袭。
那些夏季作物,似乎特有定性,不受任何干扰,一门心思地成长。水稻苗如找到了乳娘,可着劲儿地吮吸,一入泥土没几天就扎稳了根,一片葱茏,在阳光雨露与清风的栽培下,渐成茁壮少年。一转眼,它就要抽穗扬花了,乡下人说它是“挎肚了”,“有喜了”,为此会倍加呵护,加强水肥管理。
南瓜、冬瓜、西瓜、苦瓜、丝瓜、黄瓜也都摆好了阵势,搭好自己的凉棚,约好了全部开着黄花。开着花结着果的还有豇豆、四季豆,适时地呈上绿色的玉条,把豆棚瓜架酿造得情趣盎然。看到满园满地黄花,我忍不住想起少年时常充于耳的“黄花闺女”一词,竟至心里软沓沓的,生出几分心疼的怜爱!
自然,与季节同来的虫蚁杂草也异常活跃,防虫除草正当其时。谚有“夏至不除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艰苦的劳动产生伟大的思想,也调适着人们的性情。于是有了妇孺皆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助归”的魏晋之风。
这个季节亦是产生彩虹与诗意的季节。高天云彩在丽日照射下,随风向、气流、气温、时间的变化而变幻色彩与形态,任你恣意想象。天空的斑澜是采撷了天地之精华,才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瞬息万变,飘渺散漫,舒卷铺陈的。自然界在烤炙人的同时,不忘把高空美景呈现给人,每个夏夜,我们纳凉于庭院,抬头仰望天空,那璀璨的星空是何其美妙!
夏至后常常有隔着田埂落雨的现象,天机朦胧,颇令人思量,便有了“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感慨。心静自然凉,带着天真的心生活,恶劣环境里也能过得别有滋味。在豁达乐观者那里,夏至是“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是“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是“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总以天真热之心度夏,未免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小暑:扎根的事物欣然向上
不知不觉间已是盛夏,暑天当值,三伏开启。
大地上热浪翻涌,风舔过火苗,谁都关不住,到处烫人烘人。久未受恶劣环境考验的人,变得脆弱惰怠,经不住风,经不住热,甚至经不住一句话。
向炎炎烈日下的田野山冈望去,俨然冉冉升腾着一团团火苗,上烤下炙,真怀疑这大地要被地火烧成灰烬。老鹰离开酷热的大地,往高空上翱翔,享受广阔无碍的凉爽。从容不迫,胜似闲庭散步,又如脱却红尘梦游太虚。它滑翔时的身姿,令我着迷,那轻轻扁动的翅膀,给仰望者内心带来清凉。人若生出一双翅膀,飞离久困身心的环境,任谁都会获得一份意外馈赠的吧?
热浪也逼得蝉离开了烤箱一样的土壤,爬到高高的树上,一声接一声地叫,要把太阳光的热能一片片撕碎。树荫下困顿着的人,在蝉声中进入恍惚状态,却还慢悠悠摇着大蒲扇,顾不上吆喝卖掉旁边堆着的西瓜。这一幕复苏了我对安然生活者的尊重。他们的心地一定比常人纯净得多,你众然是神仙大人物,在他们面前也抵不过身边飘过的一缕风与一片云。
环顾四野,植物的强大令人不得不折服!那些扎根的事物都能头顶烈日,茁壮成长,还有一片绿荫给他人。太凡向下吸取营养的事物,必然更能抗击来自头顶的胁迫,活得枝繁叶茂,还要孕育瓜菜,解除人的饥渴。疲累的我在水泥地表上行走,寻找不到除了消暑之外的任何意义。真想让双脚富有穿透力,像树把根扎向地下,让蓬勃的生机一直向上焕发。
旧时光里那些过往,既无娇情,亦无愁怨。天热,村人对庄稼比平素更细心了,早晚勤施肥锄草浇水,人晒得油黑发亮,没谁在意貌相,在意的是天气与作物。午后歇中时,湾子里敞门开户,都跑到有巷道风的地方相聚,在清石板街的老宅里歇中。躺着、蹲着、坐着、倚墙站着的,都悠闲自得,岁月静好。隐约有人在某间屋里啜泣,要好的人抽身前去,不一会就风轻云淡了。大家乘凉时也不顾什么妆容,男人光着膀子坐在石板巷与门墩上,贴着大理石乘凉。小孩子与老太婆摇着扇。孩子们有使不完的劲,下石子棋,互相打扇,嘴里数着数,轮流坐庄扇,也有给疲累的大人驱热去疲劳的。有两个老男人偶起兴致,互相玩“嚼嘴”(说诙谐话),逗得人会心一笑,有人笑得直流口水,开心得忘了尊卑。
山里人过“六月六”,多数人说不出所以然,却有着一个情结:这是个节,比平常吃好一点,心情好一点!我所理解的过节,莫过如此。老人有“六月六晒龙袍”之说,其时,谁家都是一件棉衣反复穿,一床被子盖几代人。“龙袍”就是指的秋冬衣被,指压在箱底准备派上大用场的布匹,指平常舍不得穿上身的,出远门或走亲戚时才穿的“新衣服”。打上引号,现代人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那只不过是当时的一种境况而已。
天地朗朗,人民淳朴。有钱没钱,大家都热爱生活,感恩土地与自然,善待身边每个物件。
像大地一样拥抱太阳,农人把鱼、豆角、衣被,粮食,都陈列出来,接受阳光检阅。如同一年一度的农事博览会,烟火味盖过了市侩气,毫不声张,并不显摆阔绰,用不着谁发号司令,为的只是生活与健康。
大暑:乐在流萤与云天间
炎热的夏夜,狗伸出舌头喘粗气,知了拼命发泄内心的烦躁,农人端了椅子竹席在户外乘凉,小伙伴们闲不住热不怕,于禾场村舍间捉迷藏,玩游戏,互相追逐。
萤火虫喜欢闷热的黑夜,喜欢童真的山娃,与他们一道在旷野里开着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当月光休假,村舍沉入暗夜的大幕,它就饶有兴致地出场了,提着小灯笼飞呀飞。在荒野、草丛间、小路上、房前屋后,到处展现。神奇的荧光,划出夜空中不成规则、颇费思量的弧线,是存心要把人带入童话世界。在它昙花一现的两十天生命里,只要条件许可,都会闪亮孩子们那单纯明眸的眼光。
山里小孩玩蚂蚁,玩蜻蜒,也玩萤火虫。抓了它放到玻璃瓶里,看它一闪一闪的,无奈地爬上爬下,寻不到黑暗的夜色。大家拍着手,兴奋地唱:“萤火虫,打灯笼,飞到东,飞到西,照我上天坐飞机。”
印象中,萤火虫喜吃南瓜叶,那嫩叶被啃得如破米筛眼,有的被吃成了光杆。为预防萤火虫蚕食叶片,我们在晨间提了柴火灰,撒在带露水的叶面上,那厮果然一点办法也没有。乡住的日子,逮住萤火虫飞过的瞬间,适巧小孙子在身边,联想到车胤囊萤夜读,又活生生励志了一把。
在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几个年轻人带着梦想,与数十名专业与业余演员正在通山县大耒山里拍网络电影《萤火虫之恋》,被山色诱惑的年轻编剧分享了许多美的瞬间,她感叹当地的青山绿水:“每个场景都是大片!”
农耕时代讲的是四季分明,农人无惧冷热,他们甚至说:“不冷不热,不成年景。”伏天汗流浃背,正是稀松平常之事。盐渍把蓝色的衬衫浸成盐碱地图般的斑块,湿的部分黑,干的部分白。父辈们田间地头的劳作,整个伏天都似在接受强度桑拿,因而凉风比什么都金贵。有人对着巷道、山岔、四野一呼,风果然就跑过来了,人也疲劳顿消躁热顿除。
江南的夏天,人难得户外行动,所以常常仰望天空,感觉美景都被绘到了天上。星星眨着眼晴,与地上的人对视,生命的神奇,星球的无解,把宇宙的奥妙与宏大烙在脑海。
常常,我震撼于艳阳与夕照的灿烂,有无数种美令人叹服,让我无法平静!
——要多少灼热的锤打,才能孕育出甘露?从炙热到微凉、阴冷,从满天云彩到雨雪甘露,有多久的路呢?太阳催生万物,不知疲惫。
——光芒万丈,穿透乌云,从黑洞里喷射而出,随时把阴郁撕碎!这就是能量,这就是天意。新的世界总会冲破黑暗的阻挠,带给人以希望。那一缕祥云,虽是轻忽如絮,却承载了无尽的光明与灿烂。
——把乌炼成金色,是太阳才有的本领,一团漆黑的风暴,转瞬蜕变为色彩艳丽的花,满天绽放。
——这束云霞,我把它叫夏花。它只绽放在火热的天宇,在风微微吹起时吐蕊,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沐着阳光生动地笑。呆住,生怕它转瞬被风化,转瞬融化了。我只庆幸这双眼睛,居然这般幸运,接受天意的洗涤,仿佛变年轻了。
——这即将落下的太阳,像熔炉里的金丹,立即要被大地揽入胸怀。此刻一片彤红,一层层佛光簇拥在太阳身边,这是天空准备的红地毯,还是嫁妆呢?为迎接心中的这尊神,大地宁静了,它要倾听神的呓语。
——像一位娇子跳进大海,夕阳已投入群山的怀胞,腾起澄色的水花,在一片蔚蓝与黛墨中,我所留恋的余晖在挥手致意,相信这种相望,会铸就一颗又一颗不老的心。
——胭脂在傍晚点上了火热的脸庞,仿佛永恒笑着的那个王子,在深厚的帷幛中睡去。他的脸也远比白天温柔,生动,有些软绵的魅力。一个少女凭窗凝视,被眼前这幕痴迷,想象天际在深色的山顶上,披上了爱的婚纱。这时候云躺在山颠,会做一个朦胧而又安静的梦。它把星月都邀到内室,不关人间阴晴圆缺。
——一会儿是硝烟弥漫,一会儿彩练当空。
——一只,一群凤凰,将白色的羽翼扇动你澄洁的想象。有的似犬如狼,若鹰似燕,或远古仕子在腾云驾雾。有一天,天像把一条河流搬到傍晚时分的西天,岛屿上有故乡的人在山那边看燕子穿梭。云霞代替我回了家乡,亲近那片无比宁静的山水。
这些,是火热的季节奉献给我的,我不想私有,愿像抖搂一片白云一样,让更多的人很好仰望天空,得到美的享受。
立秋:阴阳转换之思
在每个看似漫不经心却行色匆匆的日子里,独自走在盛夏的山路上,想着许多未干完的事,忽然有风从林间带过耳旁,飘落一片梧桐,发出一声提醒:“立秋”。
这就立秋了吗?烈日当空,我还在鄂东南乡间辗转,与京城人士一知半解地说着黄庭坚故里的春秋,诠释晋安王九宫之故,辩识大顺元年深陷草丛的那只马蹬,拜谒庆历四年那栋残存的孔庙,第一次触摸活着的金丝楠木,想想70岁后的它,纹络是如何细密,材质是如何坚韧硬朗,树体是如何芳香泽人,有何等百倍千倍的身价。想不到一转身,居然与立秋撞了个满怀。
立秋,当然是暑天就要过去,秋天即将到来。然而,立秋虽是位过来人,还保持着暑热的做派。炎热还潜伏着,秋老虎还伺机灼人。老话说:交秋脱伏,神鬼热得哭。离八月秋凉八字没一撇,九字无一钩呢!可别高兴早了,离秋凉还远呢!老人们说:“栽田一道冷,割谷一道热。”说的是栽田时乍暖还寒,割谷时虽已入秋但仍然免不了上烤下蒸的情形。
有些突兀,脑子里蹦上“长夏”二字,由此想到本地古茶马道“长夏畈”。清一色的石板街,铺面柜台是巨型条石,砌有半人多高的柜台。长夏,当然是夏氏集居地,形成一溜长街。也就半里路吧,却被当年人视为长街了。石板街两边店铺林立,门对门户对户,巷道因为窄长而显幽深,也就有几分清凉了。想想长夏畈,感觉夏天是长长的,前面伸到了清明,后面延至立秋处暑,春秋似乎只是过客,在一年之中,仿佛火热的天气与阴寒天气各占了半壁江山。
在24节气里,有许多节气可预知天气变化情况,而立秋更像个高级气象站。这一天的天气关联秋冬与来春,关乎雨、露、霜、雪的早迟,关乎庄稼的丰歉,因而它是个值得留意的节气。我们等待着,气候一一兑现它的预测成为灵验的现实:立秋有雨倒春寒;立秋晴,秋天旱;立秋不落,寒露不冷;晨立秋,着衣秋,夜立秋,脱衣秋,中午秋,赤膊秋;立秋在六月,初雾来得早,立秋在七月,初霜来得晚;立秋大雨,百日见雪;立秋雾,地枯枯。
古历七月半是中元节,几乎所有的山里人都给天堂写信,并为逝去的亲人汇款。早几天就有人将“火纸”拿出来晒,收起后,将那二三尺长、五六寸宽的“火纸”对折三四次,用白纸包上,再用胶水或浆糊封好,包扎好的“火纸”叫“包福”(音)。月半前,一家男女老少放下手头工作,有的是刚从烈日曝晒下的田地里汗涔涔归来,顾不得歇歇便赶紧把福包好,烧向遥远的异界。
天堂还是千年前的天堂,没有电脑,也不用e__mail。给天堂写信最好用毛笔,蘸上墨水,书写正楷的繁体字,又大又醒目。祖人念古籍太累,收看汇款单就让其省点心吧。有的人会文绉绉写上:“中元大会,俱袱十封”之类字,落款自然是:某孝男孝孙云云。天堂使用币种还是传统的香火,永不贬值。它是竹制的,粗糙、厚实、金黄、易燃、耐烧,据说这种冥币在天堂里可购房产家什,可解先人之难, 可使之活得比别的鬼好。老辈人说,孝款一般不用去坟头敬献,只要心诚,加上书写工整明白,随处都可面向祖人方向拜呈。当然,恭敬的人会乘车坐船翻山越岭直抵墓地,万无一失地跪送孝心“包福”。路边、田头、禾场上、家门口、店铺前,随处可见行孝之人。有人还摆上了案桌,献上几个菜,酙上酒,静静地站立着,看那“包福”慢慢燃烧。燃烧处散发出热浪,堆积成箩筐状的火纸烧过之后外面呈黑色,内心却吐着火舌,像大蜂窝里涌动着红色的蜂群,也许它们正在诵读对新近逝去者抚慰的经文。
有经验者告诉我,为了顺利地寄达到地址,需把包福放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地方,一来是以便它充分绽放热情,二是遥寄天堂须有一个小平台,可以是砖、石的垒台,也可以铁的器具,这样才会毫无保留地表达心中崇敬与祝愿之情。有人边码放火纸边俯身用笔在白纸上写着什么,我猜那是在写信,虔诚地写给天堂的信。或者是在写汇款单,写好用燃烧的方式发出去。
诚然,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承前启后,把日子过得有模有样,有咬住岁月品尝生活的多种渠道。譬如切开西瓜,一家人大块朵颐,这个秋天就铁定安稳于胸了。咬秋,烙上自己的印痕,就有了特殊的感受。
处暑:无关世态炎凉
己亥年这个伏天像模像样的,立秋过后还不忘烧好最后一把火。是一夜一夜的秋风渗透了干旱的地层,使温度慢慢收敛平和。当盘旋于高空的老鹰放下云块接近山野时,处暑就从偏房坐上了正席。
山里的风拐着弯往垅岔里走,碰到墙,遇到坑,抵到山就打着转回来,家狗一样跟着主人打转,不时撞得树上飘落几片叶子,抑或飞下薄薄的花辨。处暑后的雨是普惠的,一到秋天就再也不厚此薄彼的落一块不落一块,免得人羡慕的羡慕,嫉妒的嫉妒,狂欢的狂欢,抱怨的抱怨。这雨也不张扬,不铺张浪费,落来落去,在衣兜里兜着,在山洼里蓄着,没有肥水不落外人田之说。即便流到江河,肥了鱼,到头来仍美了人的胃口。秋雨是美与和平的使者,她不知疲倦的光顾,就滋润了万物,填平了鸿沟,缝合了裂缝。
城里与集镇上,真正丰富的夜生活开始了。或者在星空下喊几嗓山歌与流行曲,或者在习习凉风中喝着啤酒,吃着烧烤,在山珍海味中与远方来的朋友长叙。而乡下就安静得多了。上了年纪的人,如今除了时不时打理一下庄稼,总有大把的光阴用来闲听。高温时,蝉声急切,高昂,刺耳,像下锅油炸蹦出来的声音,又如阵阵湍急流水。天凉时分蝉声日衰,似低回婉转的歌吟。无论林噪林静,人亦心静如水,慢条斯理地与季节相向而行。
于是,一轮月亮渐渐明晰和圆满了春花秋月的美好。
屋檐下,禾场里,竹椅上,都是些岁月静好的老人,在悠闲地闭目养神。那些热粉线汤里不现滚油烫的耐性人,他们用心劳动,简朴地生活,遵循着天律,贴近自然地观察体验,形成了世人景仰的农耕经验。一代又一代的农人,在祖先的智慧光照之下,把节气当信条,留下了许多耕耘与收获的经典。
“处暑满天黄”,正是丰收之季。风雨合奏的田野,也有了换换口味的想法,收了稻梁,农人便适时地整地,计划着处暑荞麦白露菜。
在乡村,日子如水波澜不惊,世态炎凉关我何事?无论季节怎样变化,世事如何转寰,实诚的农人总是不羡鸳鸯不羡仙,从容不迫地在自已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活得敦实自足,长命百岁。土地是他们不谢的舞台,牛羊是主要的配角,柴米油盐是娴熟的台词,人情打送是绕不过的情节,风霜雨霜是精彩的背景,四季轮换的庄稼,那是他们营造出来的精湛艺术。
天高云淡,芒花飞扬。自在自如,无关世态炎凉。
白露:有的变得柔软,有的日趋硬朗
白露是24节气里最柔软的词。富有诗意的节气。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半个月也不枉虚度。更兼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情怀,要有几多亲切!
白露像个内外皆修的中年女子,风韵、气质,都十分宜人。深绿的田野日渐宁静,一两分苍茫中仍不失三四分绚烂。虽是瓜熟,谷黄,枣红了,季节似乎尚有早春之象,苦瓜南瓜还在开花,丝瓜豇豆亦在开花,百日草、长春花还在开花。许多如喇叭一样花花绿绿地吹,扁豆的花紫红如蝶。从春开到秋的花儿,一直是要到霜降才收住奔放姿态,才停止孕育进入生命冬季。辣椒一边开白色花,一边穿绿吊红,尖咀辣如红灯笼一样挂满菜园。世上千百种花,唯菜花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赏心悦目又能品尝。就是弄不懂为什么瓜类开的黃花,瓜瓤也是黄的。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气,昼夜温差大,纠缠于夏秋之间,白天汗涔涔,早晚偶起鸡皮疙瘩。谚有“处暑十八盆,白露不露身”之说。
白露的清晨万籁俱寂,每一颗水珠都在做着梦,世上各种生物都生怕惊醒了它。催眠的蝉漫不经心地拉着琴,公鸡例行地鸣着,是电影里打更人“太平无事”的告白。只有缕缕清风是有质感的,凉意一阵阵袭人,是春风吹得游人醉的温柔。
欲晴还雨的早上,月亮高高挂在苍灰的云团之外,夜的影子还罩在四周,正是好睡的时候。天亮后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割谷,挖花生,种玉芦,种荞麦,更多是种菜,萝卜,白菜,菠菜,芥菜,进入菜的王国。
缺食年代,农人趁天气凉爽干农活,常常会带月荷锄归。割了中谷,大家都要打了新米尝鲜。有运气好的在田里河里抓得泥鳅数尾,磨上豆腐,炒两盘时令蔬菜,香喷喷热腾腾地敬祖宗,再一家人美美地大快朵颐一顿。此俗正应了央视项先中先生之言:“祖宗就是信仰,祠堂就是教堂!”
在鄂南江源村陪央视拍片,大中午的时候,太阳直射溪河,小屁孩们脱得精光在桥下的水里享受。水牛也惬意地在不远处河里泅着,有个两岁小伢被爷爷牵着,在河滩边走,光光白白的嫩身在太阳底下一览无余,真是“白露”啊!
秋分:丰富的季节,纷飞的美景
地球绕着太阳转到180°时,秋分登堂入室。慢慢的,大半年过去,日子就显得越来越快了。
无数个夜晚,我们的祖先仰望星空,以北斗运转来判断节气变化。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秋分是有声有色又有痕的。用一场场风雨来吿诉人间去暑入凉,用不动声色的手把田野与山林着色,用疾劲的风造就落英缤纷的壮观。清凉的早晨过后,林间秋蝉唱得更欢了,有居高声自远的范。
秋分是杆秤,平分了白露与寒露;也是把隐藏了锋芒的刀,把昼夜切割得十分均称。
真正的秋天到了,田野山林映现出“秋日胜春朝”的情景。在咸宁,仿佛一夜之间,毫无征兆地满城满山带露盛开着金桂银桂和丹桂,城市与乡间飘满桂花香,也下着一场场桂花雨。多情的人儿手捧桂花,沐浴着雨一样飘洒的香花,陷入梦幻一样的情思。
秋分是最有情怀,內涵最丰富的季节,一些诗句不知不觉就萦绕心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说?”文人们仿佛进入诗的高潮,迸发出无限的灵感,吟诵月亮的诗篇绵延不绝。咸安区兴起吴刚与嫦娥文化,还有大屋雷村的祭月仪式,看得人有几分肃穆、混沌,又颇费思量。
所谓春花秋月,这个季节最易使人抬头望月,生出一些幽思。在通山城乡,如今还有四五百名古诗词爱好者,常聚在一起拈字韵吟诗,互相切磋。同题诗写好后就编图发在“原野诗社群”里共享,颇有大观园之风。最近一次活动是中秋前,在藕塘村桂梅茶亭,30余名文人与80岁茶婆共品月饼赏月,听老人讲她30年如一日烧茶的故事,众人当场吟诗作对,并对着风月朗诵。
鄂南现在还兴送中秋节礼的习俗。准新郎官和已婚男人,肯定是要备上月饼、水果、土特产之类,恭恭敬敬去女方探亲的。乡人重礼节,重仪式,要一家一家地送给女方亲房,同时接受亲房的高规格款待。新郎、新娘、丈人、丈母娘与亲戚,继续亲密接触了解,弄不好也有毁婚约的不愉快发生。
进入仲秋,大地终于成熟了,大气了,胸襟开阔了,宁静了。人也内敛和丰富了许多。秋耕、秋收、秋种,一年最忙的四十天到了,“多事之秋”啊,哪能出趟门探亲,了却无限思恋?隔着千山万水,有无限的阻隔,于是只好叹:一日不见如三秋。这是多么急切的爱情!还是农事为大,收了瓜果,就扎实下地吧。爱情等到正月半花灯节,也许恰好。
我思量着叫秋芬的人将来会越来越少,是缺乏对土地爱恋,还是已经淡漠了这个带有一两分寒凉的节气?这些且抛去吧,趁着秋高气爽,正好户外运动,登高望远,阅尽山色!
寒露:柿树挂上红灯笼,屋舍升起了炊烟
桂花迟迟地开了,月亮圆圆又缺缺,南飞雁用人字与一字划过高远的天空,一年中最美的秋分季节就这样风尘仆仆地折进了寒露的门。忽的萌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心境,有种向往牵念着,使脚步不知疲累地迈向秋的深处。
在满目枯黄的田野,想想久旱,想想终归要下的秋雨,有幸还有蝉鸣夜深、鸡啼露重的意象不断地涌上脑海。早晨与晚间有秋意贴着身体而来,不断地有人提醒加衣、珍重,似乎这就是我们用来温暖亲情友情的节点。打工在外与留守的山里人,把手机当成了思念的信件,传递着时淡时浓的挂念。
这时候,石榴胀了,桔子红了,柿子熟了,桐子下了树,棉花入了仓储,田野上浓厚了苍黄疏朗了葱绿。尤其是那高高的柿树上挂着的红柿,把山野都妆扮成了农家乐,好不喜人!
农舍里袅袅着缠绵的炊烟,板栗在锅里炒得香气四溢,牛羊在田野上悠闲自在。村里如今多的是闲人,在那里老少都跳广场舞。夕阳西下时,有种麦侍菜回家的人荷锄牵牛,在田埂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眼角满是丰衣足食的皱纹。
深秋的大地如产后母亲,七八分安静里恰好露一两分的疲倦,如此更是妩媚。瓜藤缩身,荷叶佝偻,所有旺盛和美丽过的,都在生命的后半场活得从容自如。老,是一种大气,一种从容,一种再也不惧凋零的率性。
抬头,满山是苍劲挺拔的树,因为删繁就简,落叶与不落叶的树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要在晚秋里绘出层林尽染的意境。那些有籽的树,都裂开了嘴等待秋风来一场舒畅的播种。
都知道“过了重阳无时节。”就趁日暖天高,菊花遍地,携上长辈漫步于公园小丘,登高望远吧。或许抽出点时间,一家老少游遍名山大川,心情会与阳光一样灿烂。在寒意袭来之际,我们不妨怀一颗乐观开朗的心,更多地拥抱自然,融入到岁月深处去。无论前面有怎样的风霜雨雪,我们的日子总会铺满阳光。
霜降:红叶铺排,收藏平分
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24节气中的霜降。
霜降是个节点,有点赶人的味道。比如捡山茶“等你等得那么久”,只听那一声锣响便有上山打仗之势。 承接四季雨露,头年开花次年结果的山茶,就等着鸣锣开道,要从树上下来迫不及待地进村入户,把吸纳的天地滋润送到家。老老少少黑清早囫囵吃了饭,匆匆带上柴刀背篓与箩担,奔赴山林欣喜地上树采摘。那情形大有抢山茶之嫌,再老实的人也忍不住顺手牵羊,有人还翻山越岭钻林挂刺去偷,不怕皮肉挂破,满脸涂满茶树灰。在我干过的农活中,捡山茶最合心性,刺激、兴奋,快刀斩乱麻。
红薯也要挖起来了。一锄下去准确定位,薯身毫发无损,这样入冬前进窖的薯才利于贮藏。红薯地、玉米地、水稻田,所有的土地是不能歇久了的,一歇就给了春草插足的机会,来年弄不准会闹饥荒。所以挖了红薯要翻地,半干半湿种好麦。白菜菠菜早已绿油油一片,看得人心花怒放,萝卜拱出地面,如箭上弦,跃跃欲试要爬上大小餐桌。
转眼就要入冬,你能在大地上施展的手脚就不多了,谚有:“秋天弯弯腰,强似入冬转三遭。”院场里的妇人收收洗洗晒晒,唠着家常嘻咧咧地自语:“坐地日行三千里呀!”可不?院场、禾场、瓦楞上、窗台、树干上,到处搁有方方圆圆的晒具,玉米、高梁、南瓜、柿子、菊花、鱼虾,五颜六色的瓜菜粮食布兵列阵般接受阳光检阅。
野紫苏、黄珠子、败酱花、马兰花、翅果菊、鬼针草,开着小小的黄花白花,一串一串或一星半点地在夹路喜迎萍水相逢之人。尽管渐离金秋进入晚秋,但霜降似乎还是值得期待的。江南正式进入橙黄桔绿,漫山红叶把视野打扮到极致,让人痴迷得挪不开步。在爽朗的天气里,望穿秋水便是蓝天碧云,以及高远的天空盘旋着鹰,举目看到山之深处脱俗的风物,便领略了自然中奇特的线条美。
漫天飞舞的黄叶有几分寒意纷袭人,却让人陡生飘逸与坚劲;人忧郁到极处,思想也会开出绚丽的花。最冷酷的诗是林黛玉的“风刀霜剑严相逼”。尽管霜冻之处无草不枯,但疾风之下不无劲草。有些东西注定了会逆袭成功,比如遍地黄金笑风霜的菊花,比如妩媚的芙蓉。那些叫秋菊与芙蓉的女子,兴许都是历练出来的上品,适时温暖了世间。
立冬:农闲酿就的小情怀
立冬,开始藏了。自然界像躲猫猫,季节一声令下,物种纷纷躲起,任凭风霜雨雪搜寻。让刀枪入库,把锄头镰刀挂上墙。劳碌了一年,该借几杯淡酒犒劳犒劳自己,用丰收的成果犒赏犒赏儿女,同时虔诚地祭拜祖宗。立冬意味着真正的农闲已粉墨登场,大大方方地馈赠给人们。谷、玉米、苦荞、高梁,从仓里请出来,不断地被热身发酵,荡开的醇香撩得人想入非非!有超出想象的闲暇,一颗心从繁忙中清闲下来,想去联络疏了好久的亲戚。
农耕文明下,没几个真正闲得住手脚的。都是见缝插针匠心独运。在开满洁白山茶花的山上砍柴,在细雨与阳光下割山茶林,在鸟语花香的簇拥下栽油菜,锄油菜。乍看,乡间多半是苏轼和陶渊明。偶或,有朦胧地踩着太空步到田里的,见麦子有的长出了地皮,有的还睡在土里刚裂开嘴,便憨憨地笑了,像对儿孙一样耳语,隔天就贴心地追肥松土。相看两不厌呢。
红薯像超生的子女,漫山遍野地撒欢,也到了修成正果之时。滤过的薯粉把它漂白晒干,拣个大霜大冻天气漏粉丝。把它热气腾腾地捞起摊在晒簟上,趁夜冻泡,大寒大热间被阳光烘干,这样的粉丝够味,一泡就软,很有嚼劲,炖上什么都好!想想还要修修牛栏,备足草料,放牧牛羊。人一慈祥,牛羊都十分惬意。牛尾巴甩的弧线,左一个半圆右一个半圆,不偏不斜不轻不重,匀速挥洒如戏台上的书生轻摇羽扇。
放下农事家事,不妨满怀希望地外出找副业,也可轻轻松松地上山挖药材,多半还会有闷着头在集体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屋场下少不了叼旱烟的男人,互相唠嗑互递烟丝,女人们三两个聚一块,纳鞋底做针线,打情骂俏却并不出格。
旧时无娱乐,晚上听瞎子说书,《薛仁贵征东征西》一说个把月,听到夜半过足了瘾才恋恋不舍地散去。想听戏也不难,凑了钱请来戏班子,锣鼓乐器热热闹闹把自然湾吵醒。
在山水之间,雾舍不得放开,弥漫良久才被太阳收走,才见到蓝天白云,盘旋的鹰。终于看到炊烟了,扭着不同身姿的烟雾悠然爬升,遇到棵树就缠在一起,借它写鸟儿识得的五线谱。
小阳春里,心情随时会飞翔。鸟儿成群结队地飞,划出初中数学老师画的各种图形,然后分成两三群分赴高树。笼罩多时的雾淡了,鸟儿也舒心地放开了喉咙,情不自禁地歌吟,你兴我和手舞足蹈。有只鸟发出刺耳的叫声,似乎要穿透窗玻璃直捣室內撩倒人。它们欢叫了一顿,许是累了,突然停下来不声不响,过了会儿,又有一两只鸟儿兴味来了,轻轻地与同伴说话,其它的似乎在听在思考。可惜静心听的人少之又少,能听懂的人更少呀!
小雪:炉火烧热了乡情
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
谚有:一年庄稼两年种,闲时积肥忙时用。
天空如宣纸被泼墨,密不透缝的乌云跟人面贴面阴沉着脸,下雪的氛围就浓了。下不下雪,几时下雪,常令人思量。好在日子原本有些是用来纠结的,要不然,这长长的冬天,这短短的白昼又如何消磨?
风长硬了翅膀开始发威,那不是微风,是扑簌簌一路吼着来的西北风。在室內听听,也能感知扑簌簌是雨,悄无声息飞舞的是雪,若鸟儿在窗外啁啾,那必是阳光射进了心灵。作为人,在阴雨天里多么需要自造阳光,驱除内心的忧郁!
在村里遇到一位从山上寻野果归来的老人,问他忙不忙,他说现在农活是做着戏的。腌腌白菜,砍砍柴,积积肥,弄弄花草,不费吹灰之力。
在村前村后巷边地头蹓跶,到处是人闲、地闲、山闲、水闲,不过总算闲出了个青山绿水。那闲置的锄头、镰刀、风车、犁耙、谷斗等农具尘封于棚屋,在落寞的老墙下,闲给人念想。
此时河下退水,港道枯瘦,正好加紧修桥补路,疏浚与加固塘堰、河道、渠堤。要让生活来个新的转变与提高,大家伙于傍晚在堂前架上干柴烈火,打拢板凳商量商量,搞个合作社把闲地开发利用起来,还原它的轮耕轮作,把闲人的兴趣调动起来,都想想乡村振兴之路。
昔云:穷人办事业不是雨便是雪。是说都聚在年前办喜事,顾不上天气好歹。日子富足后,喜事一年四季办,也颇让人烦恼的。谁都抹不下面子,破不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陋习。就指望有乡贤与能人达人,引导大家把宗族与宗亲中的随礼、摊派、撑门面等等琐事清一清简一简。要是都操心环境卫生,都愿办好教育,都考虑村庄水利,都想产业发展,都树新风尚,都重视身心健康,哪还有邻里间你长我短,针尖对麦芒的纠葛!
该收收,该晒晒,该藏藏了,百事大吉。尤其适合翘起脚来逗趣调侃,适合围炉夜话与讲古说今,适合一聚一堆人在太阳底下掏心窝。
到了周末,城乡一体,许多开着车往乡下跑的人,一头扎进村里就舍不得出来。也可能来一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把个雪天弄得无限温馨。大爷大娘在灶下燃起红色的火苗,锅里升腾起白色的热气,桌上溢出浓浓的酒香,屋顶升起袅袅的炊烟。在天冷呵气成雾时,乡情却慢慢升温了!
大雪:被诗点化的日子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雪。谚云: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
辉煌的日历翻了又翻,临近结尾越发精彩,收敛了的万物更有內涵与韵致了。枫叶热烈、妖娆、自信、欢喜,树上与地下的互相鼓劲,拍红了初冬大地。银杏小伞般的叶子迎风飞舞,有的则面朝苍天安静地撑开了手掌,似在承接新的删繁就简。水杉叶子红了,许多树在阳光照射下,变成了一座座金字塔。枇杷花居然开了多日,仿佛弥补未曾兑现的一场小雪,满冠淡白的花朵久久不愿融化。
渐入寒冷或身处逆境时,人总是有纷繁想法的,看看雪花纷纷扬扬就知道了。
这是又盼又怕的季节。
无论大人小孩,有种情结叫盼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地纯洁壮美得令人动容。高山,低谷,丘陵,田畦,沟壑,房舍,小水库与池塘,层次分明高低不平的白,银装素裹的纯,使矜持的人也免不了萌动童心,表现出少有的躁动与欢欣。遇上可喜的雪景,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中打猎与追逐,或推开柴门围炉热语,谈论来年光景,生活一下子就从现实主义跨越到了理想主义。
当然也有淡淡的隐忧。雪上加霜的感受,可并不好受。风刻薄起来滴水不漏,细雨或大雪中斜着吹来的风,在耳边鼓响,往领袖里直钻。不知哪位年长体弱者扛不住它的任性。记忆中的永别大多在寒流到来时,痛中掺和了纷繁的雪白与不尽的雨丝,是要人更加切肤吧?想想这世界,万物生生不息于叶落归根似的交替,纯属自然而然,亦凸显了生命的珍贵。
这是造就大众艺术家的季节。
没想到平素默然无语,憨厚木讷的人,一下子成了生活的多面手。随便到哪家一走,都能碰上手工制作者,优雅娴熟地把粮食加工得精美绝伦。开始印粑崽了。粑印上有花或鱼的图案,花有菊、桃、梅与牡丹,鱼则塑形不一,都是张了小嘴要与人接吻的样子。边吃边欣赏,禁不住展开美好的想象,如同吃上鲜鱼采摘了花朵。粑崽在甑上蒸熟,晒干,放冷水里漂,可一直从隆冬贮存到正月半前后。荡粉皮,打豆腐,煎油干,炒花生、豌豆、蚕豆、玉米,做油面,一件件都饱含着主妇的爱,是贴着心想让一家人吃得丰盛甜美,高高兴兴的过年,存心想为接待客人拿出几宗象样的东西。仅仅以”红薯抵半年粮”的红薯为例,人们把它刨成薯丝,切成薯片,打成薯粉,漏成粉丝,做成薯粉块,再进一步制作成包坨,想尽心思发挥粮食的作用,升华粮食的灵魂,享受粮食的美。
这是把年味薰浓的季节。
“未曾过年,先肥屋檐。”杀猪大概是乡间一大趣事了,记得小时候,如果不嫌累可以一家一家看下去。从捉猪上屠凳,猪的挣扎嚎叫开始,白刀进红刀出,给猪吹气,用根铁棍赶气,用滚开的水泡刨猪皮毛,到剖肚开肠剁肉,一样样下来,似乎要当个好学徒。腌制腊肉是一大风景。冬天柴火不断,特别是旺旺的硬柴火,劲大烟火足最好薰肉。一家家火炉上方挂在行条上的肥肉、痩肉、猪耳、猪肠、猪脸与干鱼,瞄一眼就有食欲,想一想都感到无比富足。
冬至:数着九 念着春
冬至天晴日光多,来年定唱太平歌。
冬至,好似有人轻轻地在耳边提醒,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天到了。冬至,如亲友递来围巾,焐热了脖子,有暖阳从心头升起。
每一个晦暗的日子里,我相信敏感的人都会有种被笼罩的感觉,如化不开的云雾,猜不透欲雨欲雪还是欲晴?我们更加渴望阳光,渴望爽朗的天空,渴望家人平安岁月静好。日子细细密密,能够一天天平安充实,没有烦愁,对于平凡人生也是莫大的欣慰。更何况,迈过许多日短夜长后,转眼就把白昼黑夜翻了个转。过了冬至节,白昼将一寸一寸攻城掠地,把黑夜驱除到黑暗里,我们的生活也将更有盼头。
冬至作为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在周代它是新年元旦,这是多么慎重其事的日子,有种厚重的仪式感迎风袭来。仿佛一记重锤,敲开新的纪元,一种明亮的心里暗示油然而生:“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心里揣着节气的时候,我感觉冬至像位裹着大衣的成年人,走在雨雾弥漫的田野,前面是小寒大寒兄弟,后面是小雪大雪姐妹,似乎都闷着头走路。风,雨,雪,都在与人较劲,街上难见挺胸阔步者,人要靠一身正气才能挺直腰杆。忍饥耐寒的岁月,先人们的日子是数着过的,如沙漏计时,法师捻珠,漫不经心地升腾起某种执念。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据说古人还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生动的梅花形象地记录了数九寒冬的天气变化情况,这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消寒法。
追根朔源,冬至更像位有文化教养的守旧者,有那么多敬畏,那么多顾虑,那么多的故事。农耕时代,有冬至如年的说法,隆重,神圣。人们要祭天地、祭祖宗、祭井神碓神窑神、拜师祭孔,以感恩养育,告慰先人,祈愿安康,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天寒,人要注意养身进补,也要搞好农作物越冬管理,做好三麦、油菜的中耕松土、重施腊肥、清沟理墒、培士壅根,果树修剪防冻与施肥。人好植物好庄稼好,都是互为因果的。
假如把冬天当成年关看待的话,那么冬至后还有两座山小寒大寒要翻。当我们历炼过,积攒过,努力过,爬上山头望到新春时,心情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情景是多么令人雀跃。所以,无论遇到怎样的寒流,有着种种的不称心,请亲们不要颓废、消沉、萎靡、嗟怨,困顿之时有大把时间可用来学习与思考,放松与调整,也正好养身养心,积蓄力量,创造性地谋划未来,以便来年大干一场。
我们与自然相处,与自然相依,需要感恩自然,善待自然,欣然地接受自然的洗礼。比如寒冬里在菜园摘菜的老人,见到一位走近自己的陌生人,也会直起腰身满脸是慈祥的笑容。比如那些鸟儿,不管天空如何堆满了铅色的云块,不管到处湿漉漉的刺骨寒冷,鸟儿照常飞翔与啼鸣,把歌声与欢乐传遍了世界。
小寒:思乡情更浓
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人到小寒衣满身,牛到大寒草满栏。
小寒处于新旧交际的寒冬腊月,天气寒冷难耐,就如新生前的阵痛,黎明前的黑暗。没事,一切阴霾终将过去,一切美好的正静静地徐徐地到来。风雪交加之下,大树凌寒而立,菜麦茁壮葱绿,花儿与暖阳相视而笑。从小寒到谷雨,24候花信风把世界妆点得五彩缤纷,梅花拉开大幕后,紧跟而来的山茶、水仙,温暖了爱花人的心房。
欢欢喜喜过新年之前,是有段日子难熬的。年关,腊月,寒冷,事业,人生,种种元素都要在这时有个疏理与交待,然后岁月静好地迈过去。进入三九,风是浸了雪掠过冰而来的,有些刺骨。围炉取暖的人,不免眼巴巴望着窗外铅色云块,盼着它快快变成雪飘落下来,好实现眼花缭乱的意境。
想起父辈的一句话:“穷人办事业不是雨就是雪”。大家快过年了才有了办喜事的时间,办起来也称心。但年底办事有诸多不便,会牵动好多人劳神费力,主人安席位时便极尽谦卑,万分感谢“各府尊亲”。
春运潮头慢慢地现了端倪,出外的人已计划着返乡,除了嘘寒问暖,还该带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回家呢?
腊月里农活不多,真正的农人是闲不住的,总要思量着干些事才能心里安稳。修修剪剪苹果树、梨树、桃树、葡萄树,做好人畜与果木的防冻,有事没事扛把锄头去看一眼菜地麦地,到塘里河边渠旁转转。也有后生崽闲下来观鸟听鸟与鸟嬉戏,十二分的惬意无需藏匿。
城里人溜车下乡,也近,也便捷,随便一转就到新农村,淘的是地道乡村货。吃上那听鸟儿自如地歌唱的鸡下的蛋,品尝那被玉溪水喂大的鱼儿,啃上整天悠闲地看炊烟、赏山清水秀景的牛羊肉,运气好还会有野猪、野鸡、野兔等猎物,是不是感觉倍儿陶醉?在某个老人家里,说不定又摆好了八仙桌,炖热了纯谷酒,正满心欢喜地用“稀吃物”招待儿女领回的客人。
讲究的人家又重捡风俗,做着腊八粥,将糯米、黄豆、小虾、青菜、红枣桂园等五谷杂粮精心烹调,不仅味美还十分有营养。这粥吃下去,一辈子都忘不了。
令人回味的,还有这么一位富有情调的人,他说出的话如美酒加咖啡: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大寒:回家过年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
寒风索索,大地凋敝,鸟儿却离人更近了。它们成群地飞临阳台、窗户、院内、禾场与田野,有的像被大风卷起的毯子,极速地铺向电线或屋顶,然后散团为点,静静地贴在上面。落在枝头的鸟儿,就像给线条优美的树又添了些叶子,仿佛它们要与那一两片不忍凋落的树叶一起,直等到新叶萌生了才肯离去。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看鸟儿在树上一动不动如静止的叶,看它们兴来了扑闪着翅膀如舞动的叶,听它们漫不经心地交谈与情不自禁的低唱,应该也是岁末带给人的一份好时光。
无论季节如何轮转,都没有纯粹的赋闲,寒天冻地也是可以做些事的。长江流域此时植树造林正当其时,街上到处有卖花卉苗木,卖绿化苗果树苗的,不妨顺手买些回去,填空补缺般栽下新的希望。天气晴好就夹把柴刀上山,垦覆山茶林、竹林、松杉林、板栗林,荷锄垦荒出几块菜地,动手挖挖池塘里的污泥,喊上几个后生小伙清清房前屋后与沟坎里的污泥,把河道里的垃圾疏理一下,做一个真正有山、有水、有地、有林、有园、有庄稼、有良好居住环境的新农人。
真好,落上几场雪,世界一片银白,瞧着都是铺天盖地的富贵。顶着风雪回家,那才更见兴致与情怀,心里揣着暖乎乎的问候要向亲人倾诉,此时家才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觉,如同擦亮了浮尘的磁场,吸引着四海为家的游子。老家令人思恋,让人温暖,也更凸显了圆圆满满的意味。炊烟不断,炉火正红的灶间,充盈着无尽的关怀体贴与无微不至的爱。通常,这种情感都是通过吃表达出来的。热酒、猪内杂、鲜油干、山里的野味儿、菜地里新釆摘的有机蔬菜,长辈们变着花样弄给晚辈吃。同时,你吃下去的还有不少唠叨,消不消化没关系,他们就是要细细碎碎地在你耳边灌,释放平素里久积的牵肠挂肚与期盼。尤其是年三十晚的围炉夜话,那是记忆里抹不去的底色,生动了人生最美的年华。火炉里架着大柴蔸,熊熊的火光烤得人周身暖和,脸上是红通通的,心里有着七八分平静与欣悦,在与两三分的淡忧较量,就忍不住细水涓流般冒出来。升学,成婚,购房,买车,出国,升迁,哪一样不是好日子里牵动亲人的敏感话题?
年里忙年货送年礼,谁说不是铺张的盛会呢?多,杂,丰,哪一样都准备得充足,图的就是年年有余。物质匮乏的年代尚且故意剩下点菜饭,以图有余的吉祥!年里的日子都是按着计划过,在仪式里荡漾出情调之光的。鄂南山村杀年猪、做糍粑、磨豆腐、炸麻花、打扬尘、接祖人、祭灶神,唱大戏、颂神歌,一宗宗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年三十各家各户都要写春联贴对子,张灯结彩,摆弄花草盆景。更多的是走亲访友,有种“路上不断人,灶里不断火”的兴旺之景,让乡村热气腾腾喜气洋洋。如今的拜年探亲,倒不如说是一次最好的乡村旅游,风情释怀,去感受乡邻或远乡的风俗民情。
年终了,该还的还,该表达的情一定要表达,该感恩的必须感恩。这是一个完善人品的节点,充分释放诚信与善意的节点。一场情感的通道都疏理过后,年才过得有味,过得轻松愉悦。
山村里的年简单而热闹,朴素而温存,是真正如沐春风的佳庆。新年到来之际,还是有所激动的。穿上干净衣服,吃过全家人共同做的美味包坨,吃完红糖鸡蛋,就喻示新的一年圆满吉祥,好运连连。记得小时候,我们吃过早点,手里揣把炒花生、瓜籽,便来到禾场里,慢慢的,随着欢叫与零星的炮竹声,人渐渐多了起来,就有人说要敲敲锣鼓。小孩们自然也盼着大人心情好,能够热闹热闹,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做着一些游戏,把一切烦恼都拋到九天云外。大家叽叽喳喳,像轻灵的鸟儿在大地上互相追逐,他们的天真快乐把整个山村老少都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