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5年12月生人,属“小龙”。过了年,按农村风俗该说55周岁了。 时间走的真快,算起来1984年高中毕业已经过了36个春夏秋冬,当年没有跨过参加高考的初试,便也无缘大学门槛的期望了。
这几年不知道咋想的,看着一批批每年新分配到农行的大学生、尤其是喊我老师时,便觉得一辈子没有拿到一张大学文凭是我一生的失误与不圆满,每每想起便觉得有一种遗憾和惭愧,想的久了,也便成了我的一个心结。
上世纪80年代高校招生的学生人数很少,据报道,1984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164万人,录取人数48万人,录取率仅为29%;而近三年来,全国高考实际录取率达到了80%以上,2019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了1031万人,实际录取率已上升到了90%以上,大学梦不再是难圆的梦了。
2019年10月中旬,一高中同学孩子结婚,路上的夜灯刚刚睁开朦胧的眼睛,惺忪地照在路面上、照亮了匆匆归家的上班族群、奔赴各方的穿梭着向着目的地的前行者,被通知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到达了大酒店,祝贺侄儿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席间,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鬓角花白、眼袋低垂、岁月催老的容颜,不由得勾起了我对高中时境况的回忆:1981年9月份开学上的高一,一群还未褪去稚嫩的孩子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转眼工夫,三年同窗快结束了,许多的学习、欢乐、玩耍的情影只能留下记忆;毕业时班里共有49个同学,男生38人、女生11人,那时候男女比例失调很严重,后来听说,和我一样被拦在第一道门槛的几个女生回到老家就结婚了,现在应该是儿孙满堂了,随着时间流失久远,慢慢也很少谈及她们了,回忆也很模糊了;当时全班考上大、中专、本科的13人中,“城里人”2名,其余都是“农村人”,现在有几个留在外地的同学也很少联系,偶尔有事通通电话寒暄几句温暖的话语感觉还是那么亲切。
那时农村户口考上个大学是全村人的骄傲,“鲤鱼跃龙门”形容的一点也不为过,毕业后吃上“国粮”,不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忙不闲了”,所以比起“城里人”学习、生活的刻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强的太多了,常常是“吃着窝窝伴咸菜,挑灯夜读盼高考”,现在看起来真的改写了人生轨迹,当年的“夜郎”在各自的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有了一些建树、有了幸福美满的小家园;同学谈起他们的子女时感叹现在的儿女们对老家的黄土地的味道索然无觉了,更不懂农村的各种风俗了,和上辈人比起来真是“脱胎换骨了”。
现在经常聊天的、有来有往的、互相照应的同学有19个人,建了一个“大丫群”:谁家的喜忧大事、老人身体不好,我们的“秘书长” 都会及时通知,有同学从外地回来,第一个知道的同学也会在群里报告一声,有时间的同学便会回应,并问安排在哪了、发个定位,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加深了我们的感情;最让我兴奋的是有“步步高升”同学的讯息,每每看到便会和爱人唠叨起我和他在一起的故事,常常惹的爱人大笑,说我向自己升官似的,但我一直以这些优秀同学的进步为荣,也成了我在其他场合炫耀的谈资。
我的小学、中学是在东北毕业的,1981随父母工作迁移来到牡丹之乡菏泽上的高中,记得我去报到时己经开学一个星期了。
上世纪70年代东北的生活条件比较差、教育资源落后等状况与山东的经济条件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直到现在的差距也不小,录取分数的差异,让一批批高考移民变着花样地想成为东北考生,希望金榜题名考进个好大学;我的小学、初中基础知识底子不牢,劲费的不比其他同学少,成绩却总提升不上去,让我心力憔悴,高三时更是觉得“江郎”才尽了,最后连高考“门票”都没拿到,有点愧对辛苦的父母;但两位老人家没有抱怨、有的是更多的安慰与鼓励,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阔烙在了我心灵的深处。现在想起高中三年收获最大的是认识了一群“不认识”的有缘人、结交了能“三辈子”亲的同学,让我的生活、工作丰富多彩了,让我的思念有了牵挂——留在异地的同窗好友,让我遇到不如意时有了倾诉的对象,让彼此有成就时能够一起分享喜悦与成功的快乐…,使我的人生之路多了一帮相互鼓励、互相搀扶的同路人。
俗话说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1984年10月份我幸运地招干考进了农行,从1979年菏泽地区实行招干,我算是第6批了,后来1985年又招了一批是最后一批招干了,结束了菏泽高中毕业生直接招干的历史。那几年,主要是解决当时银行、公、检、法、税务、工商、物价局等单位的人员短缺,从此我便踏上了社会的大舞台,走进了农行这个大家庭,历练了我的人生、也成就了我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记得当年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基层乡镇营业所工作时,跟着前辈练习点钞、打算盘,虽然不是科班出身,没受过专业训练,但时间长了,银行的出纳、会计、点钞、记账等单调的、重复的工作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适应,那时也没有想要再进休学习的想法,一晃便耽搁了下来。三年半的基层生活、工作经历,锻炼了我吃苦耐劳、踏实工作的良好作风,也收获我人生中最大的惊喜与荣耀——1986年6月份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不但是我的荣耀,同时也了却了父亲一辈渴望入党,但苦于我大伯父在三年自然灾害失踪的事实,而无法实现的的一个心愿。 父亲是个勤奋的人、也是个上进心非常强的人,他虽然没进过一天校门,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能够阅读纸、书写简单的汉字,并在我母亲初中毕业学历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篇文章—入党申请书!我曾对老父亲说:“爸爸,我入党了,了了你的心愿了吧?”他说:“你是赶上了好时代了,一定要听共产党的话,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对得起党”,这句话在我耳畔伴了我一生,也成了我们家的良好家风。
1984年这一年我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第二年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上天在1986年10月份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们可爱的女儿诞生了,我升格当父亲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工作的愉快,妻子的善良、勤劳,一切的顺心事让我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乐此不疲地工作,无念无挂地让时光流走了。后来,1997年文凭热时,我也曾努力过,考取了山东党校专科法律专业,但当时文凭对我的生活影响很有限,客户经理的工作也很繁琐,整天忙着和客户打交道、谈业务,主动学习的时间很少,恒心一松动,上了近一年就放弃了学业,第一次踏进大学的门槛却没能圆好我的大学梦,想起来就有点揪心、悔痛、莫名的惆怅……
银行现在招聘的都是校园刚毕业的学生,每年都会在毕业前发“校园招考信息”,一般是大学学历以上文凭,专业对口、必须在县域锻炼几年等苛刻条件,感觉银行工作很高大上,也平添了好多自豪感、幸福感,对银行工作感情更深了。与新来的大学生同事聊天,不自觉地会唠叨几句我年轻时的经历,然后便以长辈的口气告诉他们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趁年轻要学好业务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看看书、坚持补充新知识、新能量,少参加一些酒场与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有机会一定要把研究生考过,再考虑一下考博士的现实状况,毕竟现在竞争的压力比起我们那个年代要大的多了,同样的条件下提升职务竞争也就激烈了,跳槽更是比的文凭高低、年龄大小、阅历深浅,但文凭一票就能否决你的一切。
2010年女儿大学本科毕业了。当时面试某银行时,评委提出了你为啥愿意考银行工作,对进银行后的打算?女儿回来对我讲:“爸爸,我对评委说,我爸爸干了一辈子银行,我小时候学校和爸爸单位一墙之隔,放学就在爸爸单位等他一起回家,对银行感情很深,也算是从小在银行长大的,银行的职业让人羡慕、社会地位也很高,我也这样认为;我爸爸是个老党员,他让我带着写好的入党申请书一起去大学报的到,告诉我爷爷年轻时多么渴望入党、多想加入党员队伍的大家庭…,大二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会像我爸爸一样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进银行后做好银行业务、服务好客户”。评委为她投了全票通过!
良好的家风让我受益一辈子,在自己的工作中总能够尽职尽责地、脚踏实地干好领导交办的任务,无论干柜员、还是干客户经理,我都能依靠熟练的业务知识、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人脉关系把工作做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共享业绩带来的硕果。
一路走来,也产生过得到提拔、重用的想法,但都止步在了我的高中学历上了。
现在一想起“文凭”这两个字,就会又冒出了一丝丝遗憾与不安。多年的历练让我的恒心和毅力变得强大了很多,三十多年的烟龄酒龄已全部戒断三年多了,开始在工作之余除了尽享天伦之乐、就是阅读一些书籍——主要攻读历史、地理、文学方面的知识、登高望远,为退休后迈进老年大学做好基本功课、打下良好基础,圆我一辈子的大学梦,解开郁闷已久的心结,让余光更热、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