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庆贵
暮春。小雨。
出火车站口,回头望,映入眼帘的“日照站”三个大字,让我确认了,确实置身在了这座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日照。
这次日照行,我是来参加明天举办的“2021第三届中国散文(日照)季.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创作大会”的;另外,这座城市响亮的名字与无穷的魅力,早已让我产生了猎奇的心理,恰逢时机,二者兼而有之。
临行前我又想,“最适合人居”的日照,那里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舒适宜人?海风吹拂、雾岚笼罩的大海,能否让我有幸目睹日光初照的绚丽与壮美?能否去一趟东夷小镇,惬意地品尝一下鲜活的海鲜?能否有机缘奔赴浮来山下,仰观那棵有着四千多年顽强生命力的“天下银杏第一树”?能否让我静静地呼吸一下定林寺里《文心雕龙》禅意的文化气息?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在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后,成了一时的牵挂。
从踏进这里的那一刻,我的日照梦,便从雨雾迷蒙的空灵中被徐徐打开。
天空低垂,微风吹拂着柔柔弱弱的雨丝,日照,用温和、多雨的海滨城市特有的气候,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包括我的到来。
没带遮挡的雨具,在这个最美四月的暮春里,让我与日照缠绵在了一起,心中那种兴奋,犹如夏季炽热的骄阳,温暖而热烈,我和一起来参会的马学民老师,快步向前方的饭店奔去。
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下午1点多到站,饥饿的肚皮就像一面小鼓,传出了咕咕噜噜的响音,不用敲打,那声音就由里向外发出。
好久前我曾想过,日照,按字面理解应该是太阳照耀的意思吧?而“日照市”,那就应该是太阳照耀的城市了?可转念一想,哪座城市没被太阳照耀过哪?而它偏偏叫“日照市”?
经过翻阅资料得知,原来,这座城市是亚洲最先接受第一缕阳光亲吻的城市。红彤彤的太阳从海上冉冉升起,把纯阳之气最先给了这座城市,让它每一天都能第一时间感受到上天恩赐的光芒,朝气蓬勃,媚力四射,绚丽壮美;它目送着明媚的阳光缓缓西行,周而复始。那一刻,我就产生了一种去日照看日出的冲动,一直在寻找时机。
可机会来了,天公又不做美,预报这几天都有小雨。
出饭店用手机定位,语音提示,这里离我住宿地需步行3.6公里才可到达——“天德国际大酒店”。“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创作大会”明天就在这里举行,我们也将在这里学习、居住两天,兴奋之情不言而喻。
当酒店大牌子上的“天德”两个字映入眼帘时,让我倏然想到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也许大酒店的“天德”这两个字就是出自此处吧。如此豁达、吉祥的酒店名字,辉煌明亮地高悬在这座酒店、这座城市上空,日照,正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热情,拥抱着所有来到这座城市的宾客。
近距离看“天德国际大酒店”的高度,需更加仰视。我试图想目测一下它伟岸的身躯从头到脚有多高,可密集的雨丝总是扰我,似乎在阻挡我的好奇,用手擦拭了几次眼睛,再看它时,就找不到了刚才望见的是哪一楼层了,只好放弃。这座大酒店,假如放在我来的城市里,暂且是个标志性的建筑。
办理住宿手续时,我惊于第一次要住进37层这么高的楼宇,心头猛然一阵,该不至于眩晕吧?我想着,随口又问了一句吧台服务员大楼的高度,答我,五十六层。这可是我半生以来入住过的最高的楼,便有种好奇与小激动。
“五十六层”,这是代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寓意,还是另有巧合?我不得而知,但我更倾向于第一感觉。
初到日照,这座城市就让我感受到了它新奇之处,眼前的这个大酒店,从起名到层高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博大的胸怀,如同日照的大海,深厚而广阔。 这里的电梯上升的速度很快,37层高的客房,可以用眨眼功夫形容也不为过。细看,原来它载着我们是三层三层往上穿,中间不停靠的客房由其它几个电梯交叉运送,速度和我们的电梯一样快。这个速度,应该是这座城市速度的一个缩影吧,跳跃式的向上发展。这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崛起之快,风光之美,以及初光先照的魅力,让八方客人纷纷涌来这里游玩、举办大型活动。
房间是宽敞的。开灯,屋里明亮了起来。摘下口罩、放下背包,便迫不及待的向着落地窗前走去,好奇地俯瞰这座酒店的南方。烟雨中的这座城市,有点像星罗棋布的“田畦”,忙碌的人们在“阡陌”上匆忙的晃动,不知道他们是在欣赏雨中的日照的别样景色,亦或还有其它的事物在等他去完成,可是不管怎样,在我的眼里,车、灯、人、雨、等汇成的迷人的景象,给我一种朦胧的美,勾魂摄魄。
下午四点,我和马学民老师要去“君临国际大酒店”参加“胶东散文十二家座谈曁研讨会”。他是“胶东散文十二家”的作者之一;我是受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胶东散文创作中心主编焦红军老师的邀请,作为嘉宾,便有幸随马学民老师一同前往。
手表的指针“滴滴答答”地向着“胶散”的开会时间迈去,也是在催着我和马学民老师,“赶紧下楼去吧”!
下午的座谈曁研讨会的地点设在了“君临国际大酒店”4楼,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
来到陌生的城市,手机定位又派上了用武之地。对于任何一个外地人来说,手机就像当地人的眼睛,在这座仅有不足三百万人口的城市里,当地人已经全部印在了脑海里,只需一回放,“眼睛”就会领着你到你要去的地方。
“君临国际大酒店”距离“天德”仅隔1.3公里。我们俩到达时,二十位左右的文友基本到齐了。在门口,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胶东散文基地创作中心主编焦红军老师正在热情的迎接着大家,和他握手时的一霎那间,伴随着他的微笑传递出来的温情,让我那颗从近千里到来的慌慌的心,一下子和他拉近了距离,好似久别重逢。
我环顾了一下周围,两张桌子上除了摆放着水杯、水壶,还码着整整齐齐的一卷卷付梓出版的“胶东散文十二家”书籍,收录了十二位胶东散文作家的近三百篇优秀作品。除了这些作家,还有几位胶散没上稿的散文爱好者和我一样,也有幸参加了座谈,似曾相识的面孔频频点头示意,互致问候。
研讨会在气氛浓烈、欢快中进行着,两个多小时座谈、研讨,大家没有一丝的倦意,反倒很兴奋、很激动,畅所欲言。文友洋溢的发言充满了对散文的执着与热爱、对散文的渴望与向往,正是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与追求,才让一群热爱散文的文友走到了一起,来“聆听大海的声音,笑谈散文的魅力”。
焦红军老师为“胶东散文十二家”的出版发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是一位值得学习与尊敬的好老师、好主编。焦会长对每位发言者给予了点评、指导,字字珠玑,深受启发,赢得了阵阵掌声。
晚宴在意犹未尽的歌声中结束。几位文友不但散文写得好,歌声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震撼,不亚于一场小型的音乐晚会。我在想,一个好的散文家就应该是一个好的歌者,用他那优美的字符,吟唱出心灵的歌声,让散文插上腾飞的翅膀,飞翔在辽阔的蓝天上,描绘出绚丽的色彩。
第二日的早餐后,我们开始了采风活动。
小雨没有一丝要停下来的意思。大巴车第一站载着我们到了万平口。
万平口,以其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湿润清新的空气、宽阔洁净的沙滩、清澈透明的海水和明媚灿烂的阳光著称于世,是日照最富盛名的旅游景区之一,有“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之说,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万平口,生态广场景区内的泻湖,是天然的避风港,历代都是商船停泊之地,有“万艘船只平安抵达口岸”之意,因此取名万平口,同时也寓意万事平安,一生平安。
浩渺的大海仿佛与天际线无缝对接着,潮水像从天边涌来,一波一波冲击着海岸线,大家在游览车上欢笑着谈论着大海,目视着大海,海风高兴的手舞足蹈,波浪翻涌,蔚为壮观。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在想,文似看海大抵也是如此吧。
风和大海好似一对恋人,风平浪静时,如胶似漆,安静又温顺;可变脸的那一瞬间,风便会推着海浪此起彼伏,而且越来越大,狂奔向岸边的沙滩,似乎要吞噬这个世界;等到息怒退潮后,狭长的海岸线上便留下了一道美丽的白色浮沫,以示我们曾经来过、爱过,风与大海常年演奏着这迷人的乐章,引无数“观众”蜂拥而至,流连忘返。我便被眼前的风雨中的大海深深迷恋,沉浸其中。
第二站我们到了“日照海洋公园”。
日照海洋公园位于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内,东邻万平口景区,西接东夷小镇,是世界上首个将海洋馆与花鸟园完美融合的新型海洋公园,这里容纳了海洋动植物和陆生动植物展现给人们观光旅游。阳光海洋馆、四季花鸟园、海洋主题酒店、海洋主题商业、室外主题乐园、水禽世界等组成了公园的主题轮廓。
出万平口景区步行大约千米便进入海洋公园的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亮你心中的那片海”那九个醒目的大字,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此次日照之行,不正是散文的力量照亮了我们心中文学的那片海吗?……痴迷而又不知疲倦的在那片海里遨游、追寻……
参观的人流拥挤不堪,我们的队伍被支零散开。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参观目标很明确——看海豚表演、看美人鱼表演。
人与动物之间的默契配合、表演,博得了人们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美人鱼的表演,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画面,优美曼妙,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眼前。真为驯养员的付出感到欣慰与感动。其实,动物们也很不容易,它们的每一个动作也是在不断的反复“劳动”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出公园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类从鸿蒙时代的演变,应该是劳动让人类产生了智慧,智慧又照亮了这个世界。劳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造中,改变着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而美好! 雨仍旧淅淅沥沥地下着。
原本安排的东夷小镇的采风活动,因为时间原因而被临时取消了计划,只好原路返回酒店。
下午的会议日程是大家最为期待的。
在一曲欢快优美的音乐结束后,山东省文联全委会委员、日照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南方先生主持了“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创作大会”的开班仪式。简短幽黙的欢迎词及对各位嘉宾老师的简单介绍,一下子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会场上凝聚的气息开使活跃起来,让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与温馨。
在主席台上就坐的嘉宾老师还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网总编辑、著名作家、评论家陈涛先生;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作家、四川省散文家联谊会会长张人士先生;山东省文联全委会委员、日照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丁文渊先生;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海峰先生;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胶东散文基地创作中心主任、著名作家、评论家、出版家焦红军先生。
首场讲座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网总编辑、著名作家、评论家陈涛先生拉开序幕。
陈涛老师工作非常繁忙,中午才刚刚赶到日照,讲座后要接着赶回北京。真是日理万机。
陈涛老师的讲座的题目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文学书写
首先,陈老师把自己2015年到甘肃省甘南池沟村挂职第一书记的经历分享给了我们。
陈老师用作家的眼光、作家的视角、作家的心态、作家的责任与担当参与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不但是在场者、参与者,更是一位时代的书写者、弘扬者,他用明亮的笔触记录了一件件生动、鲜活的事例,讴歌这个社会、讴歌这个时代,弘扬正能量。
他的讲课把我们的思绪也带到了那个贫瘠的池沟村,和他一起走过了二年来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艰难历程。陈老师2021年2月25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陈老师说,文学就是生活,要多挖掘一些人性背后的东西,拓展眼光,不要总是回到自己的范围内,多读一写精品力作。
最后,陈老师嘱咐我们,散文要多写一些明亮、温暖的东西,比如《经山海》《暖夏》等优秀作品。
下午4.24分,第二讲是由著名作家、《经山海》的创作者赵德发老师为我们授课,赵老师的讲座题目是:人生境界与文章境界
赵老师讲,每一个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是分分秒秒都处于某种境界中。陈老师用“三界”、“六道”给我们诠释了佛家的思想境界,透过表面去看本质。并嘱咐我们要用文化的坐标去体味作品的思想。
赵老师讲,要写出高境界的文章,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即,内容创新、形式上的创新。作品要有真情实感,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有真知灼见,不能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切记老生常谈、忌炒人剩饭、忌随意动笔,匆忙发表。
赵老师真的说到我们学员心坎里去了,现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为我们散文爱好者上了一堂思想境界提升课,沉淀了我们浮躁的心,对今后能写出好的作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赵老师告诫我们,作品一定要有悲悯情怀,力戒俗气、戾气、杀气。
第二天上午优秀会员表彰大会结束后,由夏立君老师开讲,他讲的题目是:放大语言的精神空间
夏老师讲了三种阅历,即,阅读经历、人生阅历、历史阅历;讲了三通,即,读通、写通、读书通;讲了四能,即,能透视、能想象、能反省、能控制。
夏老师是让我们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把自己的三种“阅历“揉进作品当中,通过“三通”,提升我们锤炼语言的能力,通过“四能“,赋予作品的丰富的内涵,来追求作品的完成度。
他还讲到,写作的语言要有生机,要体现语言的艺术,要有空间,与读者对话、与现实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历史对话。
最后一讲,是鲁院徐克副院长通过视频的方式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好散文
徐克老师讲到,我国的散文有三千年的历史,《尚书》是最早的散文,历史悠久,传世精品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用情写文,以文动情,文章要有温度,说真话,讲真情,真心、真情、真感受,不但要感动自己,更要感动读者,只有这样的散文,才能算是一篇好散文。
四位老师的授课圆满结束了。此时,我的心情却犹如潮水一般撞击着我的文学之梦………
吃过午饭就开始准备返程。和老师、文友们寒暄一阵子后,便依依不舍地和他们道别,和这座牵着我心灵脚步行走的城市道别。
这次日照之行,因为雨天和时间的缘故,让来时的牵挂仍旧没能放下。这些牵挂我会慢慢抽时间来把它了却,用我的激情与挚爱,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这次日照寻梦——文学之梦,让我汲取了许多文学写作知识的养分,滋润着我渴望文学的梦想,激发了我许多创作的灵感,收获颇丰。
留下了牵挂,但没留下遗憾——“君临国际”里,我们畅谈了散文创作的快乐与收获;“天德国际”里,我们拓宽了散文创作的知识面与眼界,我的日照梦已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