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庆贵
湮没在岁月里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人们的脑海中慢慢淡去;而那些能够唤起我们记忆的,就显得弥足珍贵。就如给我拍摄高中毕业照的那家“国营红卫照相馆”,每当我看见毕业证上的照片时,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八十年代初国营红卫照相馆的辉煌景象,不由得勾起我无限的遐思……
之所以说国营红卫照相馆的景象辉煌,是因为它是那时候菏泽城区唯一一家国营照相馆,牵扯着千家万户的需求,风雨无阻,纷至沓来。对于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菏泽,个体经济刚刚起步,私人开办的照相馆少之又少;即使城区有一两家个体照相馆,人们的思想也得慢慢地接受,还总是感觉国营企业可靠、值得信赖。如此便让国营红卫照相馆的生意红红火火、顾客盈门、络绎不绝,亲历过那种场面的人,也就在心底烙上了很深的印记,难以忘怀。
国营红卫照相馆,隶属于原菏泽市(县级) 商业局(2000年改为菏泽市牡丹区商业局) ,坐落在菏泽东方红大街与南华大街交叉口的西北愣上,有近15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在南华大街东面和它相望的是菏泽工商银行营业大楼,往北那条东西街,是菏泽的“道碑街”,当年的菏泽地委、行署、人民银行、广播局等单位就坐落在这条街的南北两侧,再往北一条街就是菏泽的“八一大街”,有近百年历史的“菏泽一中”,军分区大院,武警支队等单位,这一片是菏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金融的中心枢纽,黄金地带。
国营红卫照相馆的选址恰到好处,选在了眼前是繁华“东方红大街”、背靠菏泽中心枢纽“道碑街”、“八一大街”这样一块“风水宝地”,我猜测,这一定是有高人指点吧?
依稀记得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的下午。因为学校要给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毕业证上贴上一张照片,我便和一个家属院的高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我们菏泽城区的唯一一家国营“红卫照相馆”。
掖好母亲给的2块钱,从我们家啤酒厂家属院出发,往正西是一条“兴发路”,正对着牡丹南路的腰身,长约1.5里;沿牡丹南路往北行走约1公里,就到了丹阳路口,然后左拐往西走约1公里,前面就是我们菏泽具有标志性的地点—“三角花园”。
“菏泽三角花园”,是我们菏泽的城市中心,五岔路口,商业聚集,交通有序,犹如一个大大的磨盘,脚步声不停地围着它旋转,转出了菏泽人的幸福与快乐。
绕行三角花园正西,就进入了“东方红大街”。这条街,是菏泽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也是菏泽最著名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清朝,西起菏泽的西安路,东至三角花园,全长约2.3公里,贯穿了菏泽老城区的一个中心地带,是我们菏泽这座城市无可争议的商业核心、承载了这座城市百年的繁华重任。街道两边的高楼林立(那个年代的四层楼就是我们眼中的高楼了),店铺如蚁,经营着林林总总的商品。十几家大型的国营单位镶嵌其中,格外耀眼,如菏泽电讯大楼、百货大楼、红旗影院、五金交电大楼、城关医院、工商银行、菏泽大饭店、东方红理发店、红卫照相馆等,与菏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牵动着无数菏泽人的脚步。白天,这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边的小吃叫卖声不绝于耳;夜晚,路两边的门店灯火通明,人影绰绰,来来往往的人们听着嘈杂的音乐、舞曲声,让本该寂静的夜晚跳动了起来!
这条街也是我当年高中时上学放学最近的路、最好走的柏油路,载着我的梦想,风雨无阻地走过了三年的时光。
1981年9月份,我随父母从东北迁移来菏泽,转学到“菏泽二中”上高一。菏泽二中盖在了郊区,距离“西安路”西还有1里多路程,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条东方红大街。很多时候,我都能看见红卫照相馆进进出出的人群,很是繁忙。来照相的人匆匆地斜着身子从人群中侧过去,出来的人却不紧不慢地拿着刚刚取到的照片,专注地看着,瞧着胶片上的自己,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微微举起,仰头端详、审视,仿佛再给自己相面,全然不顾有急事来拍照的人。有的时候赶上路南斜对过的“红旗电影院”刚刚散场,更是人满为患。那个年代文化生活非常单调,电影院就成了人们最火爆的娱乐场所,热闹的场面不亚于赶大集。电影一结束,人们蜂蛹地往门外拥挤,像卸了闸的洪水,让我经过这段路时,不得不推着自行车在人群中躲闪着行走。
那天我和高同学到达照相馆时已是半下午了。可屋里的人仍旧很多,排了很长的队,有照相的、有取照片的,一片嘈杂。等喊到我拍照时,没等屋里出来的人掀开的门帘落稳,我便扬起胳膊挡了一下,顺势踏进了那个窗帘紧闭、灯光微弱、幽幽暗暗的摄影室。摄影师让我坐在了一个长条板凳上,过来帮我整理了一下衣服领角,扶了扶我的身子,左右端详地看了看我,说,“就这样,别动!”
摄影师转身回到照相机旁卡好胶片匣子,掀开照相机的外黑里红的头盖,躬身探头准备拍照。这是我第二次照相,显得很是紧张,姿势总拿捏不到位。一会摄影师又探出头来,摆着手、喊着,看我,看我这边,把头再抬高一点,高了、高了,不行,再微微低一下,好、好,别动、别动,唉 ,就这样,一、二、三 ,好了!随着“咔嚓”一声的响动 ,留下了我刚踏入青年时代的美好形象。
三天后,我的毕业照如约拿到手里,并顺便把高同学的照片也给取了。
如今发黄的高中毕业证上,三十八年前的那个瘦弱青涩的小青年,在那一瞬间清脆的“咔嚓”音响和一道刺眼的闪光中,永久地被定格在了1984年的那个初夏。
1992年,菏泽市(县级) 政府开始对外招商引资搞拆迁,改善百年老街的品质,提升老街的形象,菏泽东方红大街与南华大街西北的一片商业区被纳入了拆迁范围,包括菏泽大饭店、菏泽洗澡堂,东方红理发店、菏泽红卫照相馆及道碑街路南的菏泽市人民银行等单位,结束了国营红卫照相馆二三十年的辉煌历史。但它却留给了六七十年代的菏泽人许多美好的记忆。
如今,我依稀记得挂在照相馆门口上方那块用金粉写上去的“国营红卫照相馆”牌匾,历经了沧桑岁月的洗礼,字迹已有些泛暗,像一位耄耋老人,在风雨中颤颤发抖,但却那么的亲切可人。
那个时候我还有一个疑虑:就是对“红卫照相馆”这个名字感了兴趣,猜想着,它可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开业的吧?因为当年红卫兵横扫天下,到处抓“牛鬼蛇神”、搞“斗私批修”运动,威名大震,照相馆便借此“红卫”两字起个“革命的名字”,也就可以避免被乱打乱砸乱抢了吧?这个名字起得好,在动荡的年代,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犹如设置了一道屏障,让红卫兵望一望就知道不能逾越。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名、是谁题的字、是不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开业的?
如今这条街历经多次升级改造,国营单位相继搬离,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个体私营商业街。街两边的门市比以前更加宽敞明亮了,商户也比以前多了许多,大约有700余商户入驻,更具规模了。现在这条街上已有数家照相馆相继开张营业,装修得温馨典雅,拍摄的造型也多样化了,有百日照、三生照、毕业照、成人照、工作照、婚纱照、形象照,有静的、有跑的、有似飞的……满足了人们对各种美好形象的追求,往昔的国营红卫照相馆的身影早已荡然无存了。
但这条街依旧每日热热闹闹、笑声朗朗,熙熙攘攘地迎接着数不清的客人,店主们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这条街也确实给菏泽人的生活,实实在在地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家庭用品和生活的便利,也必将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无数美好的影像。
常常唤起我记忆的国营红卫照相馆,曾承载着一个人、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情怀。为老菏泽的文化与风情留下无数影像,多少普通百姓的第一张生日照、毕业照、工作照、结婚照、全家照,都在这里“出品”。
假如时光能倒流回80年代的菏泽,那么,记录那时菏泽美好形象最多、能勾起你我最难忘记忆的,当属国营红卫照相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