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划啊——彩划啊——龙——彩划。
这是我老家划龙船的号子。
插完早秧,离划龙船的日子端午节只有个把月了。
不知怎么回事,我老家,不,是整个县,过的是十五。所以,我们那儿是五月十五划龙船。
五月十五,是仅次于过年的节日。那个年代,一年只放两次假,一是过年,再就是过五月十五了。划龙船呢则是过十五的重头戏。所以,插完早秧,爱划龙船的男将们就开始谋划起划龙船的事来。
那个时候划龙船的船不像如今是专门的龙船,而是平常下湖绞水草、运鱼苗等农活的船。船不能过大,过大,笨,划不动;也不能过小,小,载的人少,还不稳当,稍有不慎就会翻掉。一般是丈四五(即船身长1丈4尺5)的船。还得看船的体型好不好。船体富态的不行,船头宽而厚的不行。整条船看上去比较轻盈,船体呈流水线性。
船挑选好后,便要“梳妆打扮”一番。首先将它彻彻底底地洗涮一遍,然后拖上岸来在树荫下晾干,再用桐油从里到外、从头到尾地漆它两道。这是很费时费功夫的。
与此同时,还将往年划船用的龙头、龙身找了出来,重新用彩色的漆刷得鲜艳夺目。
打理龙船的时候,还得备桡子。桡子,是我们那里称呼桨的方言土语。桡子是用杉木做的。因为杉木耐水,不易腐朽,耐用,还轻巧,划起来挺吃水的。吃水的桡子划起来船跑得快。桡子不是每年都新做。只有不能用了的才做新的。往年用过的还能用,就把它们重新用桐油油一道。
那时划龙船,还有棹和保艄桡子。棹,就像一条大橹,快一丈长。它既用来保障龙船前行的方向,又用来划船。特别是两只龙船竞划得不相上下的时候,就看保棹人的了。如果保棹人善于用棹,善于用力,那么哪条船就会胜出。保艄桡子,就是平常荡船用的桨。它呢帮助棹掌控龙船行进的方向。
划龙船的“行头”收拾停当,就挑选划龙船的人。划龙船的人都是从挣头等工分的壮劳力中挑选的。当年我非常想过过划船的瘾,但是我身板瘦小,没有我划的份。我的父亲高大壮实,每年划船都是不二的人选,而且划的是头分(即第一桨手)。划头分非常吃力,体力不行,不但坚持不下来,还会打乱整条船的划船节奏。
农历四月末,就开始划船练习了。那时候,日头落山时,划龙船的号子声、鼓声就此起彼伏地响起来。那个年代,搞得是集体,出工一整天,累得很也苦得很,忙了队里的还要忙自家的活。而且连把肚子填饱都难。可是,人们还乐呵呵地去划龙船。
五月十五终于到了。嗬嗬,那条丈四五的船成了一条漂漂亮亮的龙船。尖尖的船首立着昂首的龙头。船身的两边镶嵌着彩色的龙身。靠近船中舱立着一根桅杆,桅杆上挂着一面黄澄澄的铜锣。桅杆顶上缠着鲜艳的红布。中舱放着一面大鼓。船艄的中间是棹,一边是保艄桡子。
岸边,挤满了看热闹的小孩,还有大人。他们是一脸的幸福哟。
鞭炮声响起,锣鼓声响起,14位壮汉手中的桡子齐刷刷地入水,龙头前的旗手掸着旗子,放开喉咙唱起“彩划——彩划——”全船人一起和道“龙——彩划——”。龙船离开了湖岸,向东荆河划去。
宽阔的河面上,从四面八赶来的龙船不紧不慢地划着。它们好似一条条龙在游弋着。
大河两岸挤满了看船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游弋的龙船终于捉对比拼起来。它们是往年曾交过手的龙船。起先两条龙船静静地等待着。当开始的哨声一响,两条龙船就像箭一般地向前射去。鼓声雨点般地响着,掸旗人随着鼓点挥动着红旗,还大声地呐喊:“加油!加油!”。划船的汉子们身子紧紧地贴着船帮,埋着头,跟随着鼓声划着桡子。保棹的汉子双眼盯着前方,使出全身力气和着鼓点摇着棹。保艄汉子全神贯注,当龙船稍有偏离航线,就赶紧摇起艄,让龙船在最佳的航线上快速前行。
离终点越来越近了。岸上的人沸腾起来,加油声、喝彩声震得耳朵嗡嗡的。胆子大的小孩子还沿着河边边跟着龙船跑着。
鼓声一阵紧似一阵,划船的汉子出桡子的速度更是快了起来,只见桡子入水不见桡子出水。船头的掸旗人弓着腰,用沙哑的嗓子喊着“加油、加油、加油”。
终点到了,胜负已见分晓。胜利的一方眉飞色舞地敲响了铜锣。划船的汉子们举起桡子欢呼庆贺。输了的一方,不服气地说,明年再来。
不过,无论赢者还是输者,划船的汉子们都脸色苍白,气喘吁吁,衣服被汗水浸得拧得出水来。
宽阔的河面上,一对一对的龙船捉对比拼。令人激动又令人紧张的鼓声,还有看船人的“加油”声、欢笑声,飘荡在河面和河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