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匡生元的头像

匡生元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4/06
分享

年年岁岁花相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广为人知。不过,这两句流传千古的诗却涉及到唐朝诗歌史上一桩至今未解开的谜案。

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呢?

《全唐诗》有两个处处。一个是宋之问的《有所思》。一个是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很有意思,也很奇怪。同一首诗怎么会有两个作者呢?那么到底谁才是这首诗的作者呢?

我手头有两本唐诗选本。一本是清人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一本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它们都把这首诗归于刘希夷的名下。

那么,《全唐诗》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两个人各自创作的呢?这就牵扯到唐朝诗歌史上的一起未解的谜案了。

据说,刘希夷和宋之问是外甥与舅父的关系。据《唐才子传》云:刘希夷“尝作《白头吟》,一联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叹曰:‘此语谶也。石崇谓‘白首同所归’,复何以异。’乃除之。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由此虚言乎!’遂并存之。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持此说的还有《刘宾客嘉话录》:“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

张岱《夜航船·爱杀诗人》也持此说:“唐宋之问爱刘希夷诗,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句,恳乞不与,之问怒以土囊压杀之。”

不过,他们之说中也有差异。一个说是“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一个说是“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

但是《旧唐书·宋之问传》却没有记载,连与刘希夷的关系都没有涉及。刘希夷没有传,只是在《旧唐书·乔知之传》里附带了这么一句:“时又有汝州人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从此可以看出,宋之问夺诗杀外甥子虚乌有。刘希夷是因为“志行不修”,才“为奸人所杀”。那么被什么奸人所杀呢?再者刘希夷怎么个“志行不修”?只有结论,没有事实做支撑。

《唐才子传》有对刘希夷较为具体的描写:“希夷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就算“落魄不拘常检”,也不会被奸人杀掉吧。

为什么正史里没有记载的事,民间野史却说得活灵活现呢?

《唐才子传》是元代诗人辛文房所撰写。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他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但问题是《旧唐书》无记载,且在乔知之的传中说的明明白白,刘希夷是“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那么他怎么有鼻子有眼地说刘希夷是宋之问因得不到那两句诗而怒杀了的呢?他不会无中生有地乱编吧。如果是,那他又是因为什么呢?

有必要简略地说说宋之问。宋之问人品很有问题。起初,他攀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旧唐书》是这样说的:“及易之等败,左迁泷州参军。未几,逃还,匿于洛阳人张仲之家。仲之与驸马都尉王同皎等谋杀武三思,之问令兄子发其事以自赎。及同皎等获罪,起之问为鸿胪主薄,由是深为义士所讥。置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择朝中文学之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等首膺其选,当时荣之。......睿宗即位,以之问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于徙所。”

这大概是辛文房等人将刘希夷为“奸人”所杀附会于为宋之问所杀的一个原因吧。

不过,对《唐才子传》等的说法,有不少持反对意见的。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韦绚集刘禹锡之言为《嘉话录》,载刘希夷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希夷之舅宋之问爱此句,欲夺之,希夷不与。之问怒,以土囊压杀希夷。世谓之问末节贬死,乃刘生之报也。吾观之问集中,尽有好处,而希夷之句,殊无可采。不知何至压杀而夺之,真枉死也。”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直接说“此殆妄耳”。

《唐诗别裁集》认为:“其实,宋之诗高于刘,不用攘切他人也。杂说不足凭,每每如此。”

持反对看法也难以成立。“宋之诗高于刘”,就“不用攘切他人也”。这不一定。现在有大学教授抄袭学生的论文呢。再就是“杂说”不一定“不足凭”。何况宋的诗于刘的诗高不到哪里去。而且只是推断,没有证据。

《全唐诗》是两种说法并存:“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希夷’。”

现在回过头来聊聊《全唐诗》将同一首诗收录在宋之问和刘希夷名下这个问题。

《全唐诗》是这样说的:“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希夷’。而《白头翁》之篇为己作。至今有载此篇在之问集中者。”(《全唐诗》第八八六页)。

那么,是谁“载此篇在之问集中”呢?

据中华书局1960年版的《全唐诗·点校说明》介绍,“清初编纂《全唐诗》,基本上就是以胡季两书作为底本,再加校补而成。”“《全唐诗》既以胡季两书为前资,又根据当时内服所藏善本校补......”据此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流行于世的《全唐诗》来源于:第一,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的《唐诗》,而这两部书“采集宋元以来所刊刻、传抄的唐人别集,并搜求遗佚,补辑散落......”(《全唐诗》第一页)第二,当时内府所藏的善本。那么,究竟是哪一部将同一首诗的著作权归于刘、宋二人的呢?这可能是个难以解开的谜。

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小问题。刘希夷出生于651年,宋之问晚五年出生。按理应该是刘希夷的诗收录在前。《唐诗别裁集》和《唐诗鉴赏辞典》都是如此处理的。可是《全唐诗》却反其道而行,宋之问在前而刘希夷在后。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宋之问的《有所思》早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所谓宋之问的《有所思》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并不完全相同。《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在《有所思》里是“幽闺女儿”。还有“行逢落花”为“坐见落花”,“应怜”为“须怜”,“文锦绣”为“交锦绣”,“鸟雀悲”为“鸟雀飞”。

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所思》真的是宋之问所作,那么可以肯定宋是见过刘诗了的,而且为了避免抄袭之嫌,他改了几个字,而且改得非常没有水平。

当然,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有人托宋之问之名来栽赃他,让杀死外甥刘希夷的罪名坐实。

宋之问究竟夺诗杀人没有,他的《有所思》是不是抄袭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不知有没有搞清楚的那一天。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却会永远地在人们中广为流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