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章麒的头像

章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07
分享

石舌章寻根

不知道为何,我自小对自己家族来历非常好奇,也许是血脉里流淌着远古的呼唤。

我恭敬地翻开《章氏宗谱》,上面记载了村名的来历:“村南有片石峙立,下大上狭,状如舌,而村为章姓居住,于明初改称石舌章。又因状元峰北麓原有上章而称下章。”原来村子西南有状元峰,这状元峰海拔544米,相传叶梦鼎读书的私塾,就建在状元峰北山脚的结绳坑。

《章氏宗谱》记载,此村章姓祖先最早来自宁波鄞县石溪,奉章谊为始祖。据《宋史·章谊传》所记,章谊(1078—1138),字宜叟,建州浦城人。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绍兴七年(1137),宋高宗还临安,以章谊为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当年,南宋皇帝赵构被金兀术打得没处逃命,乘船漂浮海上,章谊时任浙江沿海地方官员,为救宋皇勇退金兵,匡王浮海,章谊保驾,劳苦功高。

根据《宋史·章谊传》:“席益荐谊使金,帝曰: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将行,告母曰:是行不数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告时尔。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翻译一下,席益推荐章谊出使金国,皇帝说:“章谊母亲也年老了,我应当亲自告诉他。”章谊听到任命,没有一点为难的神色,告诉家人不要让他母亲知道。出发前,和母亲说:“这次出行没几个月就回来,就像往年太学谒告时罢了。”等他回来,母亲竟不知道他出使金。而《章氏宗谱》则称章谊出使金国后,目睹宋臣与金国交往之腐败,不辞而别潜逃到宁海状元峰北的溪水畔,以此造房隐居,繁衍生息。因其怀念祖村,所以石舌章村旧称石溪村。不过关于章谊出逃隐居未见正史记载,宗谱始祖多附会到名人大官身上,仅作参考。

石舌章是远近大村,不仅有石舌奇景,又有状元峰瑰丽,还有后门溪水潺潺,山明水秀,鸟语花香,耕樵渔读样样皆可,真的是风水宝地。想必不管始祖是否章谊,选择此处安居乐业,想来也是极佳之选。

对于石舌是如何生成的,众说纷纭,人民公社时期为了开挖土地开垦农田,村民年轻时候曾与众人挖掘过这石舌,挖至两米深处,可以看到有岩石如牙齿一般把石舌根部咬住,互相交叉咬合得严丝合缝。当时,因石舌占地面积也不是太大,加上挖掘艰难,所以就只能作罢,保留了这块石舌。如今,石舌半在地下半在田上,露出有3米多高,上窄下宽,依旧在那里伫立着。石舌无言,我的祖先们都在此生活过,我的太公、爷爷都在石舌旁走过,走出了农村,进了城关,生儿育女。沧海桑田,白云苍狗,而石舌依旧恒古不变,仿佛一个不老的传奇,见证着章氏一族的繁衍生息。

村民带着我走进章氏宗祠,大门口石狮威严,朱门上门神驻守,正中挂“石舌章氏宗祠”牌匾,墙上绘有育人典故。村民告诉我,石舌章第一次修谱造祠是宋末元初,下宅二房祖贵安公当首功,当时他才32岁。当时建造祠堂时,还有归思堂和寄忠阁,如今两建筑均在历史岁月中倒塌不复存在了。

进门正前方高挂“瑯琊垂统”,据西汉杨雄所著《徐州牧箴》所录“降周任姜,镇于瑯琊。”而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古籍所载,均认为章姓一般出自于姜姓、任姓。姜起源自姜子牙,任则是黄帝赐封的十二古姓,“垂统”意为把基业留传承下去,所以此匾彰显了章氏继承了姜任二姓的血脉。

另一解释是,“瑯琊垂统”与世称太傅公的章仔钧有关。章仔钧(868~941),五代南唐人士,曾是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宋庆历初(约1042),以玄孙得象辅相功,被追封琅琊王。故此匾为继承琅琊王章仔钧之品行才能的祝愿和训导。

而章仔钧正妻练嶲(873-952),浦城仙阳练村人,世称练夫人。她在危急存亡之时,不原独生,捐生取义,得免屠城惨祸,保全了建州城(今福建建瓯,别称芝城),被百姓称为“全城之母”。

古代封建社会,有作为有贡献而名留青史的女性非常稀少,全城之母练夫人便是其中之一,并被章氏族人所铭记。据村民说,过去章氏族人的竹扁担上都刻有“全城”二字,在外遇到“全城扁担”都会互相帮衬,而章氏祠堂都挂有“全城堂”,章氏族人在外,遇到没盘缠回家,找到全城堂,就不愁回不了家,而石舌章就这样接济过落难的别乡的章氏族人。故此章氏历代传承着“瑯琊垂统,全城遗泽”,借以纪念章仔钧与练夫人。

环顾宗祠,墙上还挂有《太傅仔均公家训》,自古中华民族“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从古及今,源远流长。

这里就要提到章仔钧与其正妻练夫人。章仔钧育有子15个,15子皆搢笏朝端。有孙68个,先后显达高贵。足以说明章仔钧与练夫人,除了本人都是品德高尚、舍生取义之人,在教育子女上更是严格执行家训,泽陂后代都能出息有为。

宗祠大厅挂着“选元”“文魁”“亚魁”“翰林讲士”“正学齐芳”数块匾。“选元”是清朝恩贡的称呼,所谓恩贡是明、清定制,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文魁”“亚魁”则出于清朝乡试,亦曰秋闱,九月放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翰林讲士”“正学齐芳”是宁海古时县令所题,翰林是官名,指代高级文官,而章朴为方孝孺(正学先生)而牺牲,均是表彰石舌章一族人才辈出,品行高洁的美誉。

正中高悬“状元及第”的匾,据了解状元匾均由清代咸丰二年状元章鋆所题。章鋆(1820-1875),字酡芝,号采南,原籍宁波府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府城西北厢的西河沿人。自幼颖异好学。道光二十四年(1844)22岁,以优贡生中式顺天府乡试举人。《石舌章氏宗谱》中,有一篇章鋆作的序,称“奉旨旋里祭祖于石舌之家庙,亲亲之意也。”经查《石舌章氏宗谱》记载,鄞县章鋆与石舌章都是同祖同宗,原籍福建,章鋆先祖一支在宋代由三门迁移明州马浦,田阳(今鄞州高桥镇)明代时一支又迁入宁波城内西河街白衣巷口。章鋆虽然高中状元,但是没有忘记祖先,追本溯源,特地赶到石舌章家庙拜祭列祖列宗。

石舌章村的章氏家族中出了一位光宗耀祖的状元郎,章氏宗祠前可竖立旗杆以示旌表。因此,石舌章有两副旗杆石夹,一副是明代翰林章朴的,另一副便是章鋆的。如今两副旗杆石夹尚留遗迹,虽然石面刻字斑驳不清,但是还存放在村中溪边石阶上,以作村民休憩之用。

据村民介绍,当时新昌斑竹章氏祠堂也有一块章鋆亲自送去的状元匾,但是被贼寇偷盗去了。而石舌章的这块状元匾也遭贼惦记,多次行窃都被族人发现,老人们轮流看守不敢懈怠,这才留存到了今日。现在,其他章姓祠堂的章鋆状元匾都是到石舌章祠堂仿造的,并非原件。

现在被誉为“宁波最后一位状元”的章鋆故居,整体拆迁到宁波天一阁南园,成为秦氏支祠相邻的“状元厅”,而章鋆的闱墨卷留在宁波教育博物馆,石舌章的这块状元匾也经过复制悬挂在博物馆内。石舌章的状元匾与状元峰交相辉映,向世人叙说着石舌章的人杰地灵。

上文提到明代翰林章朴,也是石舌章人士。根据前人考据,章朴(1377—1406),又名宗朴,字原质,明代永乐元年(1403)二甲进士,授庶吉士,是全县自科举制度以来获得科考功名最高人之一,惜因私自收集方孝孺文章而遭杀害,临刑前,面无惧色,并慷慨作诗曰:“面母终无日,归魂定有期。空冷二三月,鹊带血痕啼。” 其弟章宗简夜击登闻鼓并一同乞死,同作诗曰:“正学魂非沓,重泉会可期。痛彼慈乌令,甘此雁行啼。”兄弟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敬佩。后来,在状元峰下挖掘到一座古墓,经相关专业人士考证应是章朴之墓,为纪念章朴,石舌章村又在宗祠建起章朴纪念馆以示尊重和缅怀。

我抬头望去,宗祠顶部雕梁画柱,所有的图案都记录着章氏祖先的各种典故,都是由村民所绘。祠堂内的古戏台,藻井精刻神韵,中央的金龙栩栩如生,两旁柱子上挂着“顷刻千秋不识今人观古人,方寸万里欲知世上看台上”的对联。看着眼前精美的戏台,仿佛耳边响起锣鼓喧天,丝竹声声,一曲悠扬,生旦净末丑纷纷登台献艺。忆往昔,有多少起伏跌宕、哀怨纠葛、忠君爱国的故事在这里粉墨上演,台下是我那些祖先们,或老或少,或男或女,观看着台上精彩演出,如痴如醉,叫好呐喊……这一片人声喧嚣的看戏场景,热闹非凡,仿若就在眼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