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因陪同客人,我又一次来到汤湖神茶谷,走进了茶王梁奇锂的大师茶室。
看见我们几个,梁奇锂热情地相邀入坐,烧水泡茶。
梁奇锂个子不高,一头短发乌黑锃亮,一双大眼炯炯有神,跟人说话时总是挂着笑脸,让人一见就知道这是一位敦实睿智的汉子。
梁奇锂是国家高级评茶员,国家高级制茶技师,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劳动模范,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也是全县制茶擂台赛中的茶王。
说话之间,梁奇锂已经烧好水,泡好茶。
他递过一杯茶,汤色金黄,茶香扑鼻,我一饮而尽。
坐在茶桌主人位置的他,笑着说:“茶要慢些喝,才能品出真味来”。
汤湖镇是中国名茶——狗牯脑茶的核心原产地,全镇有茶园5万多亩,加上有江西最好的温泉(出水量大,水温高,矿物质含量丰富),这几年汤湖的茶旅融合发展很快,打造了一个以茶文化为引领的沉浸式休闲旅行精品旅游线路,开拓了制茶体验、特色茶饮、茶经诵读和茶秀舞台等十多种文娱模式,神茶谷人气满满,真可谓是“一片叶子带富了一方百姓”。汤湖,还是去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的现场之一。
围坐在茶桌四周,大家都在谈茶品茶。“茶叶好,水质好,茶的冲泡也很重要。”梁奇锂顺势又给我们讲起了泡茶的技巧。“茶叶的冲泡,有温杯、投茶、注水、出汤,四个过程。”
“泡茶和过日子一样,急不得。水开之后,要等水温稍降一些,至90°C 左右,再冲泡,茶的味道才出得更缓、更柔。”
这些天,因为迎接全市旅发大会的召开,我常在汤湖神茶谷各个茶室出入,检查茶文化的宣传推广普及等工作。当然,也常在神茶谷的各个茶室体验不同的茶叶。但关于泡茶的技巧还是第一次听说。
“经过温杯的茶杯里投入适量的茶叶,注入滚烫的热水之后,不要搅动,要静泡,让茶叶在滚水里自己沉浮、舞动,然后静下来,慢慢释放出茶汁茶香。”
“喝茶人,要心静细品,才可以在茶汤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气,茶叶的清香,和不同茶山的滋味。”
他款款而谈,我们静静地听。他说这款茶一年只有在春天采摘一次,一般在清明前二十天开采,一亩只有60到80斤的成品茶。
梁奇锂老师的夫人一边给我们添加茶食,一边还补充说道:“我们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采茶,制茶,经150至180度高温两次杀青,两次揉捻而成,这种工艺制出来的茶,条索紧似眉,色泽绿而润,银毫细又多,汤色明如镜,滋味醇带甘,清香胜幽兰。”
我看着杯子里被滚水冲泡的茶叶,有种奇想,觉得茶挺怪的。它长在湿热的环境里,制作时又要经过一道道缠磨的工序,摊青、杀青、揉捻(红茶还得经过发酵),历经了高温和搓揉,等到重见天日,让人品评时,还得经过沸水的冲泡。按说,茶叶在这种种缠磨、伤痛后,应该是充满了戾气或沧桑的。可你拿起一罐茶叶,观却相貌含蓄细腻,闻则气息幽兰芳香,经水一泡,还一派清明,形极美,味极醇,真是“不经磨难不成佛”了。
听着他们夫妻俩一来一往关于制茶泡茶喝茶的解读,让我对茶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原来一片叶子之中还有那么多的学问,怪不得有的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茶艺这门课程。
告别梁老师,走出茶室。我仔细回味着他那番话,感觉那不是在说茶,品茶,而是在话禅茶,品人生。
“茶,要静泡,才能慢慢释放出茶汁茶香。”是的,不光是泡茶,有些时光也是用来静静地、慢慢地等待的,就如我们摄影人时常握着相机在等待最灿烂的那一瞬间一样。
环顾身边,我们的绝大多数人,静不下,慢不来,也不敢静,不敢慢。每天步履匆匆,惟恐掉队,在你追我赶中逐渐失去了从容、优雅和宁静,取而代之的是无限循环的疲惫、焦躁和恐慌。
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说的就是人要静下来,要放慢自己,才能关注到桂花悄然凋落这种细微的变化,只有把自己的心放空了,才能感觉到大山的空旷。整个一首诗,不是在写桂花、不是在写春山、不是在写山鸟,而是在写人心的变化,只有人心安静下来,这个世界才会安静下来,才能真正领会外部世界微妙的变化。农耕时代的王维写出的这个境界,也理应成为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向往。
“茶,要慢些喝,才能品出真味来。”其实,自然当中好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花儿一朵朵绽放,稻谷成熟,细水长流,这些美好都是一点一点慢慢来的。所以,别太着急,只要你定好目标,做好眼前的事,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已经来了。走得慢也好,步子小也好,只要前行,就好。
我陪着客人继续在神茶谷游走,看着那满眼翠绿的茶园,回味着刚刚品过的春茶。原来,茶就是春光孕育的精灵。品一杯春茶,就像是饮下整个春天。
茶,要静静泡。茶,也要慢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