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况永夫的头像

况永夫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09
分享

皖北古树名木之珍珠黄杨

多年前的暑期登临天柱山,在海拔1426米的天池峰下方,导游手指岩石中间的一簇灌木,告知游客:这就是天柱山的三宝之一——鱼鳞木,又叫珍珠黄杨。

登山,挥汗如雨,身心俱疲。可面前的珍珠黄杨还是让眼前一亮,内心为之一振,倦意顿时消逝大半,目之所及,没有土壤,缺少水分,这一簇中国小老树扎根天柱山的岩石丛中,春蓬勃,夏繁茂,秋淡泊,冬来银装素裹,寒天独舞傲风斗霜,“黄杨笑冬”也由此成为了天柱山的时景,令天南海北的游客叹为观止。

下山后,我迫不及待在网上查阅有关资料,《天柱山志》上面记载:“该木质坚而细,可制手杖和图章,性耐风寒,经年不凋。但不过五尺,粗不盈握,盖因山风寒冽,非千百年不易长成。”珍珠黄杨乃百年寸木,可谓实至名归。

我为之叹服!

后来游览萧县皇藏峪自然风景区,在瑞云古寺,树龄1500年左右的侧柏、银杏、黄连木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一株树龄约800年的腊梅,受到国家特级保护,视觉冲击力更大。还有那两株金桂和银桂,秋来香飘山坳,绵延数里,沁人心扉。唯有那株珍珠黄杨,安安静静,它立于大雄宝殿右侧,一根枝杈早已残缺不全,另一根枝杈在水泥柱子的支撑下,沐浴着暖阳,仍然竭力向云霄伸展。虽然枝叶稀稀落落,可就是它,彻底粉碎了我对珍珠黄杨的认知。珍珠黄杨本属于灌木,没有明显的枝干,呈丛生状态或比较矮小。可眼前的这株珍珠黄杨呢,历时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霜雪雨,早由低矮的灌木成就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俗话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故称千年矮。遇闰则退,虽没有考证,但在皇藏峪瑞云寺,岁长一寸的珍珠黄杨俨然成了大树,实属罕见。我是幸运儿,能一睹这株珍珠黄杨的容颜和风姿。

再一次为之叹服!

下山,回望瑞云寺的山门,想来“丰生沛养”汉刘邦,传说其祖上,“凤凰点穴蚂蚁圆坟”,刘家从此转运。芒砀山斩白蛇,那是天意;寺庙的西南有一天然洞穴,就是当年刘邦的藏身之处,当追兵至此,一块巨石自天而降,堵住了洞口,刘邦安也,这是天意;“季所居上常有祥云”,有五彩祥云指引,吕雉在离家一百多里的深山老林里找到了刘邦,之后战无不胜,成就大业,据此,宋时改寺名为瑞云寺,这更是天意。在瑞云寺,夏不换叶、冬不改柯的千年矮成了大树。据说华夏大地成材的“千年矮”只有三棵:北京故宫帝王家,一棵;山东曲阜圣人家,一棵;安徽皇藏峪僧人家,一棵。这又是天意不成……

我不想给珍珠黄杨蒙上更多的神秘色彩,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评价它为“知命树”,言外之意就是它安守困境、安于天命。东坡居士也对珍珠黄杨盛赞有加: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闰年,厄运当头,可珍珠黄杨没有怨恨天道不公,它岁岁年年老老实实,它朝朝暮暮安安分分,它与日月同在,与时间同步,见证自然变迁,静观历史变故,它将孤独、沧桑和忍耐,一层一层深埋在看不见的年轮里。有诗云:老树参天一干雄,岂因久置怨苍穹。悲欢尽付炎凉外,消长咸藏岁月中。叶指丹霄怀旷远,根盘厚土抱青葱。敢将躯体凌霜雪,为接人间夕照红。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称赞莲为花中君子,那么“珍珠黄杨”为树中君子,亦是自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