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会婷的头像

李会婷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10
分享

龙曲湾的记忆之自序连载

 

 

我时常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农村生活,诸如偷桃摘李、摸鱼抓鸟。当然也讲如何参加劳动、劳动如何艰辛可怜、如何埋怨父母的狠心、又怎样心疼受苦的父母。我的讲述手舞足蹈,绘声绘色,让她如临其境,跟着我一块儿紧张,一起开心,一同唉声叹气,一处喜笑颜开。讲多了,她就建议将这些写下来。她说,现在的孩子没有像你们那样快乐的童年,先不说城里的孩子,就是农村的孩子,也不会有那些经历。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是特殊的,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应该记下来,让经历的人怀念,让没有经历的人了解。她还说,如果把这些写成一部书,那将是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写一部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是我的梦想,自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电子阅读的群体越来越庞大,读纸质书的人日渐减少纸质书的大多是孩子然而,适合孩子们读的书有多少?孩子们喜欢读的书又有多少?可供阅读的书,大多数不是没味道就是让的吃不消。孩子们是阅读大军的中坚力量,如果能写一部孩子愿意读、喜欢读的书,那岂不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创作《龙曲湾的记忆》就这样决定了。

跳房抓子、打尜玩“枪”、猫逮老鼠、老鹰抓小鸡,传统游戏有哪些?怎么玩?《龙曲湾的记忆》,记叙了上世纪80年代龙曲湾孩子经常玩的传统游戏。游戏的乐趣,孩子的天真与狡黠,让记忆里的乡村有了几许生气,多了几许灵动。《龙曲湾的记忆》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的书,试图激活那沉寂已久的童年,使其灵动,充满生气。

但是,如果只浮泛地记录80年代农村孩子们怎样玩乐,如何生活,这本书就显得浅薄了。生活百态,记忆百味。扶犁扬鞭,割麦碾场,拾穗看场,曾经的酸甜苦辣,过往的甜蜜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触动我们乡愁的敏感神经。《龙曲湾的记忆》又是一部写给思乡游子的书。无劳碌之苦,亦无法体会收获之喜悦。农耕的乡村生活,现在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书中对农业生产细枝末节的描绘,既是对往昔的凭吊,也是对文明的传承。农耕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绚丽多彩的记忆,与之共生的民间娱乐、风俗、仪礼都是民族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有义务记录民族的过往,留住乡愁《龙曲湾的记忆》还是一部写给民俗学者的参考书,喜怒哀乐,婚丧嫁娶,农耕生产,节庆娱乐,龙曲湾的风俗民情,都来自个人的亲身体验,也许能弥补正史宏观叙事所忽视的一隅。

     春天繁花似锦,山河一新,盛夏草木丰茂,瓜果飘香,金秋时节,色彩斑斓,硕果累累,一入冬,白雪皑皑,童话一般。不走进龙曲湾,你永远不知道她有多美!杏子香甜,核桃长伴,柿子惊艳,野枣招摇,欧梨诱惑,羊奶奶茎茎菇,龙曲湾的野果你吃过几种?碱面、 饭、老鸹头,素煮、煎饼、南瓜盖被,龙曲湾的美食,令人神往,让你只恨没有生在龙曲湾!送馍、完灯、过忙罢,坐席、过事、认干大,龙曲湾的乡风民俗是农闲时的惬意,淳朴善良中的情义。闹社火,唱大戏,看电影,跑到邻村看电视,乡村的娱乐是童年记忆中最亮丽的一页。

龙曲湾的记忆,经历者怀念,错失者向往。

《龙曲湾的记忆》分为龙曲湾风物、快乐童年、游戏与玩具、乡村民俗、舌尖上的龙曲湾五个部分,全景式描写了那个年代的乡村风貌、风俗民情以及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是一部反映乡村生活的多彩画卷。

这样的乡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