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所谓历史文化名城,都与名人名景有关。千百年来,无论黃州眉州,都是因为有个苏轼,才让这两座名城在时光的隧道里熠熠生辉。有点武断地认为,苏东坡就是黄州、眉州不朽的名片。
如果把眉州比作摇篮,则是孕育、诞生和滋养了一个千古英雄苏轼的圣地,黄州则是歪打正着丰富和新生了一位旷世奇才苏东坡的福地。万事万物因缘而生,因慧而敏,因情而行。这个缘便是享誉川鄂的“黄州东坡文化研究会” 和她的《黄州文峰》,她成全了我们的眉山(眉州)之行。
遥想当年,远离京城的黄州,在人们的眼里,乃是不毛之地。苏轼贬谪而来,以其伟大的人格,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华,犹如万丈光芒,将苍茫的黄州上空照亮,又好比黑暗的夜晚,突然出现一轮皓月。苏轼《初到黄州》中讲,“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那是东坡先生对黄州的最初印象,但他以豁达和睿智,很快走出人生底谷,在黄州这块质朴和厚重的土壤里,创作出高耸云天的“一词两赋”。可以自豪地讲,苏轼成全了我们大黄州,大黄州也造就了苏东坡!
眉山,古称眉州,唐宋八大家便占据其三,自朝廷开科取仕以来,千年时间,诞生进士多达882人,这是多么难得的风水宝地人才库啊!
是因为眉州境内有条岷江?还是因为有座峨眉山?我不敢妄议,亦不苟同。文章成就“三苏”,时势造就英雄。有人说,是因为有个纱彀行,才使“三苏”有读书的保障;也有人私议,是因为有个蟆颐观,才使苏轼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更有人戏言,苏轼文思泉涌,得益于苏氏祖坟山下的一口常年不断喷涌的老泉!而我则认同苏轼的小妾王朝云的话:“先生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正是因为他的“不合时宜 ”,造就了他的思想高度和博大胸襟。苏轼在〈〈眉州远景楼记〉〉中写道: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従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苏东坡深爱着故乡眉州,还有他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苏东坡在政治上处于低谷,文学上处于顶峰的宝地。正是在他的影响下,自宋以降,百姓始开心智,文风趋盛,诞生了一大批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文人骚客更是不计其数。21世纪初,以谈祖应先生为代表的黄州人,高举东坡文化大旗,创办文峰黄州读书会,群贤毕至,游学于黄州眉州,一起学习东坡精神,研究东坡文化,擦亮东坡名片,让我受益匪浅,没齿不忘。
苏东坡的眉州黄州,无疑都是风水宝地,更是先进文化高地。我们有缘相识相聚,同游同学,要感谢的人就是千年英雄苏东坡,及东坡文化的传承者。
苏东坡是不朽的,他的锦绣文章永远是人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他的故乡同样不朽,东坡先生遗爱的黄州和黄州牵手的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