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王爷在达摩院的头像

六王爷在达摩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08
分享

建南河

建南河起源于箭竹溪的高山沟壑之间。彼处,只是一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山间小溪流。其顺山而下,汇聚了诸多条同样小的溪流,最终成为了我的母亲河,穿过了镇子最中央,一路蜿蜒向东,经万州,汇入长江。

建南河清澈,两岸的庄稼,老百姓的饮用水,都依靠着建南河的慷慨和无私。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早起的男人们已经从河里挑着满满的清水倒在了水缸里。“哗啦啦”倒水的声音,打破了镇子的宁静,人们开始苏醒过来,一天的热闹由此开始。夏季,烈日当空,勤劳的农家人开始从上游引流到田里,久旱的禾苗舒畅的喝饱了河水,抽穗开花,孕育一年里最丰满的果实。

但最让我怀念的却不是这些,残留的记忆里,是一群光屁股的小孩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嬉戏。午饭后,大人们躺在凉席上养精蓄锐,为下午的农作准备。精力旺盛的小孩们偷偷溜出了家门,享受美好的“下午茶”时间。

村里的小孩最喜欢的是一个叫“尖尖石”的地方。顾名思义,就是那石头很尖利。和这块石头相对应的地方,这是“平卵石”。“尖尖石”在河中间,“平卵石”在河的另一侧。小孩们体力有限,往往是从村这头游到“尖尖石”休息一下,再游到“平卵石”,体力好的小孩则一口气游到“平卵石”。

除了中途的“打尖”用途,“尖尖石”还更多的成为小孩们跳水比赛的地方。小孩们艰难的爬上“尖尖石”最顶端,垫着脚跳到水里。“平卵石”则更多的成为小孩们休息吹牛的地方。炽热的阳光无遮拦的照在身上,古铜色的皮肤泛出“珍珠”一样的光芒,晶莹剔透。“光芒”散去,再一个猛子扎到河里,凉爽的味道瞬即透彻心底。

“尖尖石”下游10米,河流平缓,河沙增多。河沙在阳光下,像黄金一样焕发出金色的光芒。有时候,小孩们也喜欢躺在河沙上,静静的晒着太阳。有好事者,还会将河沙铺盖起来,只露出一个小小的头,在阳光下滴溜溜的转着眸子。河的对岸有一泵船,是镇上盐厂抽水所用。有时候,小孩们也常常爬上泵船,以泵船为起点,举行游泳比赛。

但小孩们更喜欢的事却是冲浪。冲浪有危险,需要在洪水将退未退时开始。从上游的湍急处出发,顺着河流一路向下,最终到泵船这一平缓处靠边上岸。冲浪考验的不仅仅是游泳技术,还有胆量和运气。沿途河水不仅湍急,暗石众多,且有不少“漩涡”,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漩涡之中,不及时抽身,就难逃一劫。

“摸鱼”也是小孩们十分喜爱的事情。在前滩处,光着屁股,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掏摸,常常会掏摸到贴在石头上的“鱼”,还有螃蟹,运气好的还会捉到“黄丁鱼”。“黄丁鱼”肉质鲜嫩,油炸起来,香气四溢,还未起锅,那“哈喇子”就已经流了满满的一碗。

雨季到来,建南河就会露出“狰狞”的一面。山洪爆发,“轰轰声”不绝于耳。“一清到底”的建南河水变成了泥黄色,浑浊不堪,夹杂着木头、树桩等物什。一切的阻拦在洪水的肆虐下荡然无存。几经肆虐,早期修建的防洪大堤以及沿河规范的农田,早就一片狼藉。洪水过后,肥沃的农田已变成“沙田”,水稻产出低下,直至被放弃。“看洪水”成为了洪水肆虐时的一大乐事,镇子上空闲的人们都会挤到河边,体味洪水的“伟力”。更有胆大者,会拿着自制的“鱼舀子”舀鱼,往往收获颇丰,为晚饭加上了一道大菜。

困扰沿河老百姓的,不仅仅是洪水,还有过河。河水清澈时,在浅滩处,搭上石头,就可以过河。但河水上涨,石头被淹没,就只能望河兴叹。有急事要过河的话,只能往上游行数公里,寻一浅滩处过河。后来,政府组织,在沿河上下修建了桥梁。最初的桥是钢筋木板桥。一走动就容易摇晃,如同荡秋千,好事者常常在桥上摇晃,让过桥的妇孺惊恐害怕直至尖叫不已。过桥的人多了,加上没能及时维护,木板桥便不堪重负,桥板常常断裂,过桥就必须十分的小心。后来,一场大风,将木板桥翻个底朝天,所有木板都随着洪水而去,木板桥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政府又组织修建了“水泥板”桥。和木板桥相比,水泥板桥自然更加的稳固,好事者想让桥摇晃起来,单靠数人之力,是不可能的。老百姓过桥的安全系数陡然提升。

时间的车轮轰轰向前,而今天,建南河沿岸已经修建了数坐可以通汽车的“石拱桥”和防洪大堤,两岸公路连通,村村交通自由,老百姓早已不为过河困扰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